高庆昆
- 作品数:15 被引量:188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基于和谐管理的企业创新主题辨识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了企业创新主题的概念后,对企业创新主题的搜寻范围与搜寻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演绎了企业创新主题的具体判定过程,得出了企业创新主题的综合辨识过程。
- 肖蘅高庆昆
- 关键词:和谐管理理论创新主题
-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被引量:57
- 2013年
-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阐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和转化方式,为企业运用突破性技术创新构建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张可高庆昆
-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 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被引量:3
- 2012年
-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的研究既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客观要求,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其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文章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切入点,尝试梳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的存在样态,总结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的主要内容,即需要驱动律、多位互动律、相互制约律、发展导向律,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的研究思路。
- 孙宇高庆昆
-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
- 中债收益率曲线的财政视角:冲击、反馈及应用
- 2019年
- 作为财政政策在利率市场化中的着力点,收益率曲线成为现代经济运行中连接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重要枢纽。中债收益率曲线在我国绩效预算管理、宏观审慎管理、金融市场定价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站在财政政策的视角,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试图梳理财政政策工具对收益率曲线的冲击和影响机制,分析结构性和周期性效应是如何作用的。同时,从中债收益率曲线出发,探索其在提升调控、助力评估、稳定政策信心等方面,对财政政策产生的积极反馈。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和金融市场现状,站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战略高度,提出进一步拓展中债收益率曲线在财政领域应用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 宋光磊范东高庆昆
- 关键词:财政视角
- 我国选举制度改革与完善视阈下之博弈论分析
- 2012年
- 选举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虽屡次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实现经济学中博弈论所追求的"利益均衡",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只有不断改革与完善选举制度,才能增强选举制度的活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 孙宇高庆昆
- 关键词:选举制度博弈论
- 改革以来中国贫困指数的测度与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现象,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解决贫困问题。本文采用拟合收入分布函数的方法计算出改革以来中国城乡以及全国的绝对贫困线、绝对贫困率、相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率,发现改革以来我国的绝对贫困率快速下降,但目前绝对贫困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相对贫困率则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并与相应的基尼系数变化趋势高度一致;绝对贫困率和相对贫困率的演变过程都与各个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存在密切的关系。
- 程永宏高庆昆张翼
- 关键词:绝对贫困相对贫困贫困线贫困率
- 银行外债与央行资本管制措施——基于俄罗斯银行业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回顾了俄罗斯银行业利用外债的历程,指出了外债的周期性波动,分析了俄罗斯金融深化不足、市场结构不平衡以及监管制度不完善等影响因素。同时,笔者结合利率平价理论和公司资本结构理论,考察了俄罗斯中央银行为管理资本流入而实施的外债准备金率政策影响,建立了俄罗斯银行业利用外债杠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外债准备金率确实降低了银行利用外债的杠杆率。
- 刘坤高庆昆
- 关键词:俄罗斯银行业资本管制
- 我国选举制度改革与完善视阈下之博弈论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选举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虽屡次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实现经济学中博弈论所追求的"利益均衡",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只有不断改革与完善选举制度,才能增强选举制度的活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 孙宇高庆昆
- 关键词:选举制度博弈论
- 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吗?被引量:55
- 2013年
-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向来关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现代研究却普遍忽视技术进步对异质性要素发展可能产生的偏向性影响,特别是技术进步能否呈现技能偏向性并引致不同类型劳动者报酬分化问题。本文利用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和非线性似不相关方法估计中国技能溢价水平,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而技能和非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偏向性及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的替代效应明显,利用技术进步偏向性模型模拟的数据与真实值无明显差异,印证技能溢价源于偏向型技术进步且偏向性效应不断强化。同时,回归方法检验结果也发现,技术进步偏向性对技能溢价正向效应显著,验证出我国技能溢价现象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作用的结果。
- 董直庆王芳玲高庆昆
- 关键词:技能溢价
- 中国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1979—2010被引量:24
- 2014年
- 当前技术进步朝技能劳动方向发展已形成共识,但技术进步技能偏向强度的定量研究还相对匮乏。本文设定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采用标准化系统的贝叶斯方法和FGNLS方法测算我国1979-2010年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考察技术进步以多大强度偏向于提高技能劳动生产率,并通过回归分析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成因。结果发现:(1)1979-2010年技术进步明显偏向于技能劳动,但其变化强度逐年减弱。(2)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中性技术进步还是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都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人力资本投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起促进作用,但市场化制度对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的激励作用相同即呈现技能无偏特征。
- 王林辉蔡啸高庆昆
- 关键词:要素替代弹性贝叶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