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平均体...
  • 2篇贫血
  • 2篇网织红细胞
  • 2篇网织红细胞参...
  • 2篇细胞参数
  • 2篇聚体
  • 2篇疾病
  • 2篇红细胞
  • 2篇红细胞参数
  • 2篇二聚体
  • 2篇D-二聚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血浆
  • 1篇血浆VWF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机构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作者

  • 7篇黄宇清
  • 6篇钟洪明
  • 1篇张添新
  • 1篇欧启水
  • 1篇陈淑萍
  • 1篇黄河
  • 1篇林寿榕
  • 1篇张旸
  • 1篇曾荔山
  • 1篇邱道煜

传媒

  • 2篇国外医学(临...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CV/RDW结合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诊断贫血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各种疾病中度贫血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和网织红细胞 (RET)参数的指标变化。方法 采用Advia 12 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2 0 0例各种疾病中度贫血患者MCV、RDW和RET参数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急性白血病、大出血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组MCV和RDW明显升高 ;在缺铁性贫血组RDW升高 ,但MCV降低 ;RET %除急性白血病和再障贫血组外 ,其余均偏高 ,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 (MFR % )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 (HFR % )在各组贫血患者均显著升高。结论 MCV/RDW贫血分类法结合网织红细胞参数指标 ,不仅有助于贫血的病因分析 。
钟洪明黄宇清黄河
关键词:贫血RDWMCV网织红细胞参数RET
肾病综合征中血浆vWF、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肾炎型)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及其在高凝状态中的相互关系。方法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60例NS患者vWF、D-D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肾炎型)中的vWF、D-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vWF、D-D的检测对确定NS的高凝状态有意义。
黄宇清钟洪明张旸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WILLEBRAND因子D二聚体
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检测对肝脏疾病诊断的意义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6例肝脏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样本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Ⅷ和Ⅸ活性;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活性。结果肝癌组和肝硬化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而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5),肝癌组凝血因子Ⅸ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0.01),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凝血因子Ⅸ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血酶Ⅲ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D-二聚体含量、凝血因子Ⅷ活性增加和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是肝病患者疾病发展的敏感性指标,而凝血因子Ⅸ活性可能只是反映肝癌疾病的敏感指标。
钟洪明黄宇清曾荔山
关键词:抗凝血酶III因子IX肝疾病
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心肌梗死(MI)、脑梗死(CI)、肝硬化、肝癌的关系。方法采用ADVIA120型全自动六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的MPV进行检测。结果心肌梗死、脑梗死、肝硬化、肝癌组MPV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V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黄宇清张添新
关键词:血小板心肌梗塞脑梗塞肝硬化肝肿瘤
网织红细胞参数对各种疾病贫血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6
2004年
钟洪明黄宇清林秀华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参数贫血血液分析仪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拜耳ADVIAl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期、骨髓象缓解期及4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结果初诊AL患者PLT、MPV、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但PDW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诊AL患者PLT、PDW、PCT均显著低于骨髓象缓解组(分别为P<0.001、P<0.05、P<0.001),但MPV与骨髓象缓解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髓象缓解组PLT、P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MP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C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测定对预示急性白血病病程进展以及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钟洪明黄宇清陈淑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用ROC曲线确定D-二聚体诊断深静脉血栓的临界值及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确定D-二聚体定量结果应用于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临界值,并重新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DVT的诊断标准收集患者标本237例,以同期检测的其他疾病患者303例为对照。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根据结果绘制ROC曲线,并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D-二聚体用于DVT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98μg/mL(敏感度为51.48%,特异性为62.61%,阳性似然比为1.38)。结论以1.98μg/mL作为D-二聚体诊断DVT的临界值较为合适,可提高其临床诊断的效率。
欧启水钟洪明林寿榕黄宇清邱道煜
关键词:ROC曲线曲线下面积静脉血栓形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