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禄善

作品数:17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哥特式
  • 6篇哥特式小说
  • 5篇小说
  • 4篇翻译
  • 3篇文化
  • 2篇英译
  • 2篇英译汉
  • 2篇语体
  • 2篇文学
  • 2篇科幻
  • 2篇科幻小说
  • 2篇韩素音青年翻...
  • 2篇超验主义
  • 2篇词义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学术界
  • 1篇衍变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品

机构

  • 17篇上海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黄禄善
  • 1篇刘苏周
  • 1篇万俊

传媒

  • 5篇上海大学学报...
  • 2篇上海科技翻译
  • 2篇译林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中国翻译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上海翻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世纪之交的“英国小说兴起”之争被引量:1
2005年
英国小说的兴起,亦即作为欧洲一类新型文学体裁的小说的兴起,历来是西方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且许多学者在争论时,也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歧的焦点并非哪一部具体作品可以作为英国小说的开山之作。毕竟,这个问题取决于各人所设置的小说定义,而小说定义又是一个很难说清的问题。相比之下,学者们对形成这一新型文学体裁的总体文化环境更感兴趣。
黄禄善
关键词:英国小说文学体裁文化环境学术界仁者智者
男性规范、酷儿身份和同性恋欲望——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男性叙事策略被引量:4
2010年
依据德国文化历史学家乔治.莫斯提出的"男性规范"理论,并以英国哥特式小说的三部"男性哥特"的代表作——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威廉.贝克福德的《瓦塞克》和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为研究案例,分析了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男性叙事策略。确凿的事实表明,霍勒斯.沃波尔、威廉.贝克福德、马修.刘易斯是"酷儿",其男性身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分别体现了"同性恋"或"双性恋"的倾向。而在18世纪,英国是一个"异性恋"主导的国家。人们对于"同性恋"产生的憎恨或恐惧,导致上述三位作家成为"身份隐蔽者",并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他们的哥特式小说正是这种不同程度压抑的自然或不自然的反映。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男性叙事策略实际上是"同性恋"意识的叙事策略。
黄禄善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
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历史与现状被引量:20
2007年
西方严格意义的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较大规模,也不乏一定深度,但存在着观点驳杂、概念泛化等缺陷。在我国,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才刚刚起步。要正确疏理西方研究英国哥特式小说的成果,采用"类型分析与社会历史文化阐述相结合,理论诠释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的有效研究方法,实现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根本突破。
黄禄善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
美国间谍小说发展概观被引量:3
2004年
美国间谍小说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已经基本成熟,而到了70、80年代,则形成了高潮。在此期间,诞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多半是模仿英国间谍小说大师,但也不乏自己的创新。
黄禄善万俊
从“科学崇拜”到“科学恐怖”——论西方科学小说的主题衍变被引量:8
2003年
西方科学小说发端于玛丽·雪莱,成形于赫伯特·威尔斯,至埃德加·巴勒斯,已形成创作高潮。他们所表现的是科学的无所不能。而雨果·根斯巴克等人则把这种无所不能推到了极端。战后西方社会环境的改变致使科学小说家把视角转向科学的负面效应,于是先后诞生了“新浪潮”科学小说和“赛博朋克”科学小说。
黄禄善
关键词:主题衍变
哥特式小说:概念与泛化被引量:29
2007年
世纪之交西方的哥特式小说批评显得十分活跃,但也出现了概念泛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把哥特式小说从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术语变成了一个跨时空的泛恐怖文化范式。而从哥特式小说的文本类型来看,这类小说的结构要素并非只有“恐怖”,并且这种“恐怖”也和后来的灵异小说、恐怖小说、恐怖性经典小说等小说形式的“恐怖”有着本质差异。此外,该文本类型的社会功能和目的也表明,这类小说的社会历史接受面明显存在一个“断层”。因此,哥特式小说不可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开放系统,而只能是历史上的封闭性小说。
黄禄善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泛化
词义·背景·语体——第十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参赛译文(英译汉)评析
1998年
本届竞赛英译汉选用的TheManintheWater是一篇议论文。作者RogerRosenblat系美国哈佛大学英文教授、《新共和》周刊文学编辑、《时代》周刊专栏作家,出版有评论集《黑人小说》(197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华盛顿一次空难为例,歌颂...
黄禄善
关键词:英译汉语体词义青年朋友超验主义
美国暴露小说之父乔治·利帕德被引量:1
2000年
  对美国文坛来说,1845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年5月,一个名叫乔治·利帕德(George Lippard)的年轻人在报刊上连载的长篇小说<僧侣殿里的僧侣>(The Monks of the Monk Hall)正式扩充出版.自此,一个全新的通俗小说类别--暴露小说,在美国诞生,一个伟大的名号--美国暴露小说之父乔治·利帕德,在美国通俗文学史中传世.……
黄禄善
哥特式小说与社会历史——解析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被引量:4
2005年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西方第一部哥特式小说《奥特兰托城堡》无论就其形式还是主题,并非“颓废、野蛮、怪诞”的纯娱乐性作品,而是一部融合了古代传奇和现实主义小说特征、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和革命内涵的小说。
黄禄善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社会历史
革命、焦虑和哥特式表现--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社会政治情境被引量:2
2009年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哥特式小说的流行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滋养这类小说崛起的社会政治情境,并非大多数西方学者所说的法国大革命,而是自乔治三世以来英国国内的各种政治危机和暴力冲突。面对国内剧烈的政治动荡,刚刚从工业革命中诞生的英国中产阶级展示了复杂的"焦虑"心态,而英国哥特式小说的流行即是作为大众阅读主体的这一社会阶层对这种"焦虑"的反映。
黄禄善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