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苏周

作品数:2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拉什迪
  • 4篇小说
  • 4篇翻译
  • 3篇萨尔曼·拉什...
  • 3篇文学
  • 3篇教学
  • 2篇叙事
  • 2篇叙事艺术
  • 2篇人文
  • 2篇身份
  • 2篇女性
  • 2篇文学理论
  • 2篇戏仿
  • 2篇流散
  • 2篇科幻
  • 2篇科幻小说
  • 2篇恐怖
  • 2篇感官
  • 2篇感官刺激
  • 2篇《修道士》

机构

  • 16篇淮北师范大学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上海大学
  • 2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作者

  • 25篇刘苏周
  • 1篇黄禄善
  • 1篇陈婧
  • 1篇杜明业
  • 1篇袁小军
  • 1篇袁晓军
  • 1篇袁晓军

传媒

  • 3篇淮北师范大学...
  • 2篇宿州教育学院...
  • 2篇重庆工商大学...
  • 2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贵州工业大学...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恐怖、感官刺激和超自然主义——论马修·刘易斯《修道士》的戏仿手法
《修道士》是十八世纪末英国著名小说家马修·刘易斯19岁时创作的一部哥特式小说。小说一经问世,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两百多年来,这部小说始终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哥特式小说研究热持续升温,有关《修道士》...
刘苏周
关键词:《修道士》哥特式小说小说创作戏仿手法
文献传递
东西方之间:拉什迪的印度家园书写与文化认同
2021年
家园是印度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时隐时现的恒久主题之一。通过精神还乡下的“家园”回归、立足“边界”的家园书写和超越家园的文化身份三个层面分析,文章指出,拉什迪的家园的想象和呈现不仅蕴含了其对家园的精神追寻,而且超越了以物质家园为主题的文化书写,演变为重构移民文化身份和文化记忆,寻求移民文化认同的有效工具。
刘苏周
关键词:拉什迪流散文化认同
从图形-背景理论解读《江雪》的意境传译
意境是诗歌的核心和灵魂,是衡量诗歌艺术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翻译中,如何将源文本中的意境传译到目标文本中去成为一个难题。本文在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江雪》的语篇特点及其认知基础的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四种译本在诗歌意境...
刘苏周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诗歌翻译《江雪》
拉什迪出版在中国:现状与问题
2016年
近年来,中国的拉什迪作品译介出版明显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文章回顾了国内的拉什迪作品译介出版现状,重点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措施,以期更快走出拉什迪译介出版的困境。
刘苏周
关键词:拉什迪翻译出版
边缘女性书写——女性主义后殖民理论视域下的《羞耻》
2016年
解读萨尔曼·拉什迪的小说《羞耻》中的边缘女性形象,可以发现,小说中的女性大都集两种对立的特质于一身:一方面受到父权文化和种族主义的压迫,缺乏社会地位,最终沦为男性的玩物;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完全屈从于被动的静默"他者",不断地探寻"言说"的权利和方式。然而,悲剧性的结尾表明,拉什迪的边缘女性书写策略只是他借以抨击独裁政权和钳制力量的工具,使得《羞耻》的批判失去其深刻性和目的性。
刘苏周
关键词:萨尔曼·拉什迪边缘女性
拉什迪的流散美学与女性书写:以《羞耻》为研究个案
2016年
后殖民文学“教父”萨尔曼·拉什迪的创作向来备受关注,但其流散美学与文本关系相当复杂.本文以《羞耻》为个案,通过对其中的流散美学原则的讨论,尤其是对其边缘女性书写及其文化政治意涵的分析,指出拉什迪笔下的边缘女性多呈现两极化的性格特质,实由其“偏离中心”的流散立场以及流散美学与政治的冲突共同所致.
刘苏周
关键词:萨尔曼·拉什迪边缘女性
赛博朋克科幻小说的人文与生态关怀——以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作为当今电子网络时代新的文学现象和文学形式,赛博朋克科幻小说关注赛博空间的虚拟现实,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以吉布森为代表的科幻小说作家们所展示的赛博空间中,一切都是对当前世界的隐喻,对当下的思考,对当前的现实问题进行想象性的解决。他们刻画了网络、信息科技对人类肉体和精神的控制以及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启发人类重新审视当代科技现实与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反思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
刘苏周
关键词:人文关怀生态关怀
拉什迪的家园书写与文化身份被引量:1
2021年
家园与身份是印度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时隐时现的恒久主题。参照拉什迪流散经历和创作实践,并将其家园书写和相关的论述进行梳理发现:首先,拉什迪的家园回归实则是身份追寻之旅;其次,他提出“边界书写”概念,并据此展开了混杂的家园叙事,体现了流散个体对新时期文化身份的重新思考和再定位;最后,他提倡保持一种开放的、“不确定性”的流动家园观,建构具有世界主义的多元文化身份,以期更好实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刘苏周
关键词:拉什迪文化身份混杂性
《诺斯托罗莫》的伦理阐释被引量:1
2013年
《诺斯托罗莫》历来被评论家认为是康拉德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寄寓着丰富的道德内涵。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康拉德的道德观入手,回到小说创作的历史语境,结合小说的叙事艺术,挖掘小说主人公诺斯特罗莫和高尔德在物质利益的引诱下不断堕落的伦理学意义,揭示人类道德堕落的严重后果,表现出康拉德深切的道德关怀。
杜明业刘苏周
关键词:《诺斯托罗莫》文学伦理学道德叙事艺术
“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研讨会”纪要
2013年
2013年11月8—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外语学院、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主办的“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结项工作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研究机构与高校的近30名专家,以及各高校的一些年轻学者和博士生等汇聚一堂,围绕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朱自强教授和社科处处长顾红亮教授到会并致欢迎词。朱自强副校长代表学校热情欢迎外校的不少著名专家来到华东师大,感谢他们对华东师大的支持,特别是对由陈建华教授领衔的华东师大承担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研究工作的支持,并相信会议将在推动外国文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刘苏周陈婧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新中国国家社科基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