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芩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皮肤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 2篇鳞状细胞癌
  • 2篇面部
  • 1篇须癣
  • 1篇须癣毛癣菌
  • 1篇癣菌
  • 1篇眼肌
  • 1篇眼肌麻痹
  • 1篇药敏
  • 1篇真菌病
  • 1篇真菌感染
  • 1篇诊疗对策
  • 1篇致剥脱性皮炎
  • 1篇痛性
  • 1篇痛性眼肌麻痹
  • 1篇头面部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海淀区...

作者

  • 10篇黄芩
  • 9篇李东明
  • 3篇尚盼盼
  • 3篇孙婷婷
  • 2篇曹源
  • 2篇蒋丽潇
  • 2篇郭金竹
  • 2篇徐敏丽
  • 2篇王文慧
  • 2篇谢志强
  • 2篇张春雷
  • 1篇张倩
  • 1篇杨邵敏
  • 1篇孙可欣
  • 1篇葛杰
  • 1篇李新伦
  • 1篇伦立德
  • 1篇卢险峰
  • 1篇董绍辉
  • 1篇葛杰

传媒

  • 3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规则毛霉致鼻毛霉病一例
目的 报道一例由不规则毛霉致鼻毛霉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进行临床检查、鼻内镜检查、组织活检病理及特殊染色、真菌镜检、培养及序列分析.多次行鼻内镜检查及组织真菌培养判断治疗效果.对来源于患者鼻腔内病灶组织中的菌株基因组DN...
黄芩
毛壳属真菌所致感染的系统性回顾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毛壳属真菌所致疾病及其菌种类型,了解其药敏状况。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毛壳属真菌(Chaetomiumspp.)病例报告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时间限定为1983~2013年。结果共获得29篇文献,涉及35例患者。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侵袭性感染100%有基础疾病或存在诱发因素。感染涉及甲、皮肤、皮下组织、阴道、淋巴结、眼、鼻窦、耳部、肺、脑等组织和器官。浅部感染病程多呈慢性,治疗有效率66.67%。系统性感染预后较差,多数病例对两性霉素B不敏感,死亡率为85.71%。所有病例通过真菌培养确诊,多数病例组织病理中检测到真菌。侵袭性感染主要致病菌种分别为球毛壳(28.57%)、瘤突毛壳(21.43%)、暗褐毛壳(14.29%)及透亮毛壳(14.29%),浅表感染主要菌种为球毛壳(66.67%)。结论毛壳菌引起的感染类型广泛,不同部位毛壳菌感染临床表现不同,组织病理及反复真菌检查对确诊有重要帮助,特殊真菌感染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黄芩孙可欣李东明
关键词:毛壳菌真菌感染
须癣毛癣菌致前臂难辨认癣1例
葛杰黄芩孙婷婷尚盼盼李东明
头面部疼痛与鼻眶脑真菌病--附4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5年
鼻眶脑真菌病(Rhino-orbital-cerebral mycosis,ROCM)是一组威胁生命的恶性真菌感染病,病程的早期往往起始于不经意的头面部疼痛或神经痛,常伴有鼻塞、流涕、鼻衄等症状,突出表现为痛性眼肌麻痹,或为眼球运动时疼痛。感染可沿动脉扩散,致供血部位的组织器官坏死[7],还可沿静脉上行至海绵窦,形成海绵窦血栓,引起更为严重的症状和体征。后期可致面部损毁、失明、眼球坏死,甚至死亡。
李东明李新伦黄芩伦立德
关键词:头面部疼痛真菌病痛性眼肌麻痹毛霉目两性霉素
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剥脱性皮炎并类白血病反应一例被引量:2
2012年
患者女,79岁,主因间断腹泻1个月,咳嗽、咳痰1周,于2010年8月30日入中关村医院呼吸科。患者在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腹泻,入院后给予多种抗生素治疗,腹泻好转。因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血液滤过治疗。2010年9月19日患者双前臂出现密集的紫红色斑点,直径1~2mm,
李东明董绍辉黄芩蒋丽潇卢险峰
关键词:类白血病反应表皮剥脱毒素肺内感染
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1例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报道1例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方法患者男性,39岁,主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1个月"就诊。进行骨髓瑞士染色、血液接种于有氧及厌氧培养瓶、沙氏培养基培养等检查,并对培养物进行形态学及rDNA序列鉴定。结果骨髓涂片见细胞内分隔孢子,3种培养方法均见真菌生长。沙氏培养基上菌落为丝状菌,表面为黄绿色粉末状,背面为红色;脑心浸汁培养基为酵母样菌落,37℃培养受限制。经DNA序列分析,与马尔尼菲青霉相似性在100%,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患者诊断为艾滋病并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立即给予氟康唑治疗,转入传染病医院后因极度衰弱死亡。结论败血症可作为马尔尼菲青霉病首发症状,临床应予以重视;患者血液极具传染性,应注意隔离;对于有冶游史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注意考虑本病可能,必要时行血液培养及HIV检测。
黄芩李东明孙婷婷尚盼盼葛杰付又刚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
面部鳞状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黄芩王文慧李东明郭金竹曹源谢志强徐敏丽张春雷
皮肤细菌感染及其诊疗对策被引量:4
2013年
细菌是人体常驻菌群中最重要的一类,细菌感染也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自无症状到中毒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按由表及里的次序简要介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疾患。即表皮感染、皮肤附属器感染、真皮及其它深部组织感染。涉及的疾病包括窝状角质松解症、体臭、足臭、红癣、腋毛癣、痱、脓疱疮、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毛囊炎、疖及疖病、痈、丹毒、淋巴管炎、蜂窝织炎、丹毒、坏死性筋膜炎。
李东明黄芩
关键词:皮肤感染细菌抗感染治疗
30株临床分离红酵母的药敏试验研究及文献回顾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测定并分析30株临床分离红酵母的体外药敏结果,另外回顾分析249株文献报道红酵母的药敏资料。方法从临床菌种保藏库纯化鉴定红酵母,使用ATB fungus3方法测定红酵母药敏数据,并检索MEDLINE 20年来红酵母药敏相关文献。结果体外药敏实验,几乎全部的红酵母菌株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均耐药,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对红酵母敏感性较好。与文献回顾结果一致。结论常用唑类抗真菌药对红酵母敏感性差,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对红酵母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供临床经验用药。
蒋丽潇黄芩尚盼盼孙婷婷李东明
关键词:红酵母药敏ATB
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及系统综述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报告1例老年面部中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并系统性回顾国内关于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例报告文献。方法对该病例进行详细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及活检,行扩大切除术后随访至今。并检索近10年内国内关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报告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患者男,75岁。4个月前右颧部出现直径约0.5cm的红斑,伴轻微触痛,冷冻治疗后逐渐扩大至直径为2cm,表面破溃,外用抗生素药膏治疗无效,皮损活检提示为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行扩大切除术1年后随访,无复发。共获得该类病例报告文献181篇,涉及208例患者,其中男149例,女59例,各年龄段均有报道,以中老年患者多见(45岁以上者150例,占72.12%);其在国内南北方地区报道数量相近。病程20d^40年,皮损多见于光暴露部位,50.00%患者出现溃疡,21.63%伴有触痛,55.77%有原发病史,29.81%提及误诊,其中约半数误诊为皮肤感染(43.55%),5.77%出现远隔转移。结论光暴露部位出现触痛或破溃性皮损时,应高度警惕鳞状细胞癌的可能。该病误诊率高,及时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本病早期诊断及治疗。
黄芩王文慧李东明张倩杨邵敏郭金竹曹源谢志强徐敏丽张春雷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