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爱华
- 作品数:28 被引量:117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省卫生防疫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南平市婴幼儿腹泻病毒的电镜观察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南平市婴幼儿腹泻病毒病原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电子显微镜对腹泻住院的婴幼儿粪便标本进行观察。 [结果 ]176份标本中 ,检出 4种病毒 (轮状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小圆病毒 )。病毒检出率为 47.7%。 [结论 ]南平市婴幼儿腹泻病原存在上述 4种病毒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
- 何爱华林光宇陈国燊袁平薛美莲
-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电镜
- 大黄鱼幼鱼虹彩病毒感染的电镜研究被引量:10
- 1999年
- 目的:探索大黄鱼幼鱼夏季高温病流行的病毒性病原体。方法: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黄鱼幼鱼内脏组织超薄切片。结果:发现大黄鱼幼鱼脾脏细胞肿胀,细胞内存在大量虹彩病毒颗粒。病毒颗粒直径约120nm,呈六角形,有一层蛋白质外壳,核心为核酸。病毒感染主要位于细胞质内。结论:大黄鱼幼鱼脾细胞感染的病毒是虹彩病毒,虹彩病毒感染及环境因素可能是导致大黄鱼幼鱼夏季高温病暴发流行并致死的主要原因。
- 何爱华林奕坚郭永建郑永和林大鹏
- 从婴幼儿腹泻粪便检出C组轮状病毒被引量:5
- 1995年
- 从婴幼儿腹泻粪便检出C组轮状病毒何爱华,何家鑫,王碧锦,杜胜芳至今为止从人和动物分离到许多轮状病毒株,按基因结构和抗原差异分成A、B、C、D、E、F和G组[1]。A组主要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B组导致成人流行性腹泻,C组最初是从猪发现的,泰国,尼泊尔...
- 何爱华何家鑫王碧锦杜胜芳
-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粪便
- 电镜在水产动物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 何爱华袁平赵莉莱郭永建
- 关键词:病毒感染水产动物电镜观察
- 真鲷幼鱼狂游症病毒病原学初步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真鲷幼鱼内脏组织超薄切片。发现真鲷幼鱼脾脏存在大量病毒颗粒。病毒颗粒直径约120nm,呈六角形,有一层蛋白质外壳。核心主要为核酸。病毒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内。感染的细胞核肿胀,比正常细胞增大5~6倍。在肠组织超薄切片中也发现少量形态相同的病毒颗粒。结果提示,真鲷幼鱼脾脏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真鲷幼鱼狂游症继而急性死亡的病原。
- 何爱华郑永和郭永建梁平何家鑫赵莉莱林大鹏
- 关键词:真鲷病毒感染狂游症病原学
- 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电镜诊断
- 何爱华袁平修文琼关家荣何家鑫
- 文献传递
-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暴发流行核酸电泳图型特点被引量:1
- 1991年
- 国内外对轮状病毒引起腹泻流行的核酸电泳图型已进行不少的调查研究,其结果均呈现多形性电泳图型。可是轮状病毒在局部地区暴发流行的核酸电泳图型有何特点,至今尚未见报道。我省大田县建设乡1982年、1983年及1989年曾发生3次轮状病毒暴发流行;
- 王碧锦何家鑫杜胜芳林桂华何爱华
-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多形性粪便标本亚组
- 新型隐球菌透射电镜的分型鉴定被引量:1
- 2002年
- 陈梅根陈红岩何爱华
-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电镜
- 电镜在水产动物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 2000年
- 何爱华郭永建袁平赵莉莱
- 关键词:电镜水产动物病毒感染
- 两种对虾杆状病毒的超微结构比较及其超微细胞病理的观察被引量:4
- 1999年
-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对长毛对虾和斑节对虾的杆状病毒病进行研究。在对虾幼体发育的糠虾期之前的各期虾苗未查到病毒,而在糠虾期之后各期的肝胰腺和中肠上皮细胞核中均查到大量典型的病毒及其包涵体。两种对虾感染的病毒大小、形态相似,认为是同一种病毒,该病毒属杆状病毒科 A 亚组。病毒颗粒呈杆状,多见单囊膜,少数似见有两层囊膜,病毒颗粒单个散在核质和包涵体基质中,由核心、衣壳和囊膜三部分组成,核衣壳大小约(39±5)m m ×(208±34)nm ,病毒颗粒大小约(55±7)nm ×(273±31)nm ,多数囊膜一端稍尖,另一端膨大,核衣壳略偏心。包涵体位于核中,其基质多为晶格状,其中包含不少已完成装配的病毒颗粒。根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程度及核中病毒发生基质和包涵体出现的情况,病毒的致病过程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虽然作者观察到的病毒颗粒略小于文献报道,但基本认为两种对虾感染的病毒是 M B V,其传播途径可能主要通过对虾摄食。
- 修文琼何爱华何家鑫杜胜芳关家荣翁敬木林奕坚
- 关键词:对虾杆状病毒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