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克俭

作品数:82 被引量:203H指数:7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5篇淋巴
  • 44篇淋巴管
  • 17篇内皮
  • 16篇细胞
  • 12篇淋巴管内
  • 12篇淋巴管内皮
  • 12篇淋巴管内皮细...
  • 12篇内皮细胞
  • 11篇超微
  • 11篇超微结构
  • 10篇毛细淋巴管
  • 10篇家兔
  • 10篇喉癌
  • 9篇微细分布
  • 8篇血管
  • 7篇淋巴管生成
  • 7篇干细胞
  • 7篇癌组织
  • 6篇脂肪源性
  • 6篇脂肪源性干细...

机构

  • 76篇牡丹江医学院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80篇冯克俭
  • 32篇刘跃光
  • 30篇王莹
  • 22篇李文媛
  • 18篇孙平
  • 13篇冯玉宽
  • 13篇李明秋
  • 11篇刘星
  • 8篇刘艳翠
  • 8篇张大伟
  • 7篇马彦文
  • 7篇祖国美
  • 7篇滕诚毅
  • 6篇徐永良
  • 6篇刘瑞丰
  • 6篇杨春壮
  • 6篇郭丽双
  • 5篇李智刚
  • 5篇王羽
  • 4篇贾桦

传媒

  • 26篇牡丹江医学院...
  • 7篇解剖学研究
  • 6篇解剖科学进展
  • 5篇解剖学杂志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医药学报
  • 3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医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6篇1997
  • 5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兔喉淋巴管的微细分布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家兔喉淋巴管的微细分布。方法:采用间接注射法,透明铺片法、半薄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喉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喉壁除韧带和软骨层外,其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可见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各层检出率不同,其中肌层和外膜淋巴管检出率较少。在声襞的复层鳞状上皮、任克氏间隙、声韧带与声肌之间、声肌中可见淋巴管,声韧带中没有淋巴管分布。喉各分区淋巴管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其中以会厌喉面分布密度最高,声襞淋巴管的分布密度最低。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的淋巴管在前联合和喉后壁相互吻合,除声襞两游离缘的淋巴管间无吻合外,喉各区淋巴管均可越过中线与对侧吻合。结论:喉壁除韧带和软骨层外,其余各层均存在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喉各分区淋巴管分布不同,但彼此间吻合。
王莹冯克俭刘跃光祖国美王翠菊
关键词:淋巴管微细分布
喉淋巴管的几种组织化学显色法比较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为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鉴别提供更好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间接注射法,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显色法(5-′Nase-ALPase),针对基底膜的免疫组化显色法。结果酶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毛细血管和血管显示有清楚的蓝色轮廓,而附近的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则呈棕色轮廓,两者易于鉴别。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毛细血管和血管显示清楚的棕色轮廓,而附近的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轮廓极其浅淡,两者亦可鉴别。结论酶组化和免疫组化显色法是喉内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一种可靠且特异的方法。
王莹李文媛富泽龙刘跃光冯克俭
关键词:毛细淋巴管
电针对神经干细胞海马内移植老年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干细胞(NSCs)海马内移植老年性痴呆(A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制。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β-AP)向海马CA1区定向注射制做AD模型,将大鼠分为四组:正常组、模型组、移植组、移植电针组,每组各12只。针刺选取百会、大椎、人中三个穴位。大鼠跳台检测行为学指标;通过电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结果:移植电针组大鼠跳台潜伏期比模型组增加(P<0.05),错误次数比模型组减少(P<0.05);电镜观察到AD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质内线粒体明显肿胀、变性、嵴断裂;移植电针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损伤程度比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电针结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AD模型大鼠的神经元结构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减少神经元的损伤。
杨春壮冯克俭刘星马彦文王羽李文媛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神经干细胞海马超微结构
人参皂甙Rg3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生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20(R)-Ginsenoside Rg3]对淋巴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能力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的培养液培养Hela细胞,收集培养上清并制备条件培养液(CM);取健康猪的胸导管内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Ⅷ因子、VEGFR-3抗体联合对淋巴管内皮细胞进行鉴定;通过划线刮除法和MTT法观察人参皂甙Rg3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结果第Ⅷ因子和VEGFR-3抗体对培养的淋巴管细胞进行联合鉴定,为典型淋巴管内皮细胞;应用划线刮除法和MTT法对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显示: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Rg3能够明显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游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echst33258证实,经人参皂甙Rg3条件培养液处理后淋巴管内皮细胞,可观察到其核周围有凋亡小体。结论人参皂甙Rg3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有剂量依赖性;人参皂甙Rg3能够诱导淋巴管细胞凋亡。
李明秋滕诚毅杨春壮张大伟刘跃光冯克俭
关键词: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人参皂甙RG3
村村大学生——应用型乡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乡村全科医生,在乡村全科医生班采用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和适合学员特点的管理模式是必要的。通过与同层次教学班主干课程成绩比较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全科医生班教学效果较好。
王莞冯克俭冯修猛李伟扬汪海波刘俊峰朴玉霞
关键词:村村大学生
浅谈解剖实验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被引量:2
1997年
刘星冯克俭滕诚毅刘跃光
关键词:主动性主观能动性自觉性
新生儿颈外静脉的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1995年
本文解剖观察、测量了16具32例新生儿尸体的颈外静脉,结果其平均长度为4.37±0.94Cm,平均管径起点为0.16±0.05Cm,汇合点为0.24±0.07Cm,注入点为0.28±0.08Cm,被测量的颈外静脉中有98%的下段后壁上有一较大的属支.全长可分为三段,根据回流部位不同可分为三型,即锁骨下静脉型、静脉角型和颈内静脉型.
滕诚毅刘星张作虎李东起冯克俭
关键词:颈外静脉新生儿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
ChABC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对大鼠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移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与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联合应用对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后大鼠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脱细胞坐骨神经(acellular rat sciatic nerve,ARSN)组、ChABC组、ADSC组、ChABC+ADSC组;应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电生理和胫前肌湿重比检测神经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脊神经节HRP逆行标记及患侧足掌皮肤触觉小体HE染色检测感觉功能的恢复。结果:与ARSN组比较,ChABC组、ADSC组和ChABC+ADSC组SFI显著增高,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高,动作电位波幅增大,胫前肌湿重比率增高,HRP阳性标记感觉神经元和触觉小体的数量增高(P<0.05)。其中ChABC+ADSC组作用显著优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ChABC联合ADSC移植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修复后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
王莹李智刚赵艳晶冯克俭李文媛孙平刘艳翠
关键词:硫酸软骨素酶ABC脂肪源性干细胞
ET-1和VEGF-C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两者与喉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45例经病理确诊的喉癌组织为实验组,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T-1和VEGF-C蛋白和mRNA的表达,5'-核苷酸酶染色法(5'-Nase)计数淋巴管密度(LVD),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喉癌淋巴结转移组ET-1、VEGF-C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二者均显著高于良性喉组织(P<0.01)。喉癌组织中ET-1蛋白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M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TNM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C蛋白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MVD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ET-1和VEGF-C在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正相关(r=0.456,P=0.001)。生存分析显示ET-1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率无关(P>0.05),ET-1+/VEGF-C+、VEGF-C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率负相关(P<0.05),其中ET-1+/VEGF-C+阳性表达更具有显著高危死亡率(P=0.000)。Cox回归模型显示ET-1+/VEGF-C+可以独立影响预后(P<0.05)。结论:ET-1和VEGF-C均能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血管生成。在喉癌组织中ET-1过表达可能通过诱导VEGF-C表达上调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ET-1及VEGF-C的表达可成为判断喉癌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王莹李文媛杨春壮冯克俭
关键词:血管内皮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喉癌
喉内淋巴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王莹冯克俭刘跃光李文媛
关键词:生理功能喉癌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