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冷向峰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淋巴
  • 7篇休克
  • 7篇烧伤
  • 6篇淋巴管
  • 5篇严重烧伤
  • 5篇细胞
  • 4篇休克期
  • 4篇淋巴循环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 3篇烧伤休克
  • 3篇系膜
  • 3篇淋巴管内
  • 3篇淋巴管内皮
  • 3篇淋巴管内皮细...
  • 3篇肠系膜
  • 2篇淋巴液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TNF
  • 2篇肠系膜淋巴管

机构

  • 9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9篇肖虎
  • 9篇冷向峰
  • 9篇王德昌
  • 9篇冯永强
  • 8篇霍然
  • 2篇王坤
  • 1篇郭丹凤

传媒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微循环技术杂...
  • 1篇第二十一届全...
  • 1篇中国微循环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5
  • 2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严重烧伤休克期大鼠淋巴循环动力学及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正>目的:研究严重烫伤休克期大鼠大鼠淋巴管运动变化及淋巴液中TNF、IL-6、IL-8的水平的变化,观察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烧伤补液组(18只)和B烧伤非补...
肖虎王德昌霍然冷向峰冯永强
关键词:烧伤休克淋巴循环TNF
文献传递
严重烫伤大鼠休克期淋巴循环动力学及淋巴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8水平的变化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观察严重烫伤大鼠休克期淋巴管运动变化及淋巴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 8水平的变化。 方法 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补液组(18只)和未补液组(18只);另设对照组(6只,不烫伤)。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淋巴液中TNF -α、IL- 6、IL -8水平,利用倒置显微镜及录像系统观察大鼠伤后6、24、48h的肠系膜淋巴管运动变化,计算淋巴管收缩频率。经乳糜池插管收集淋巴液,计算淋巴液流速并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伤后6h两组烫伤大鼠TNF -α、IL- 6增多, 24h达高峰,此时补液组TNF- α(1. 61±0. 27)μg/L,IL 6(398±67)ng/L;未补液组TNF -α(1. 86±0. 34)μg/L,IL 6(572±97)n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且各时相点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伤后24h两组烫伤大鼠IL 8浓度开始升高,直至48h升高更明显,此时补液组为(540. 29±0. 32)ng/L,未补液组为(863. 48±0. 16)n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两组烫伤大鼠淋巴管收缩频率较低,尤以伤后24h为明显(P<0. 01) , 淋巴液流速各时相点均升高(P<0.01) ;镜下见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扩张。 结论 严重烫伤大鼠休克期淋巴管扩张,运动频率减少,但淋巴?
肖虎王德昌冷向峰冯永强霍然
关键词:烫伤大鼠淋巴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休克期淋巴管扩张
烧伤与淋巴循环
烧伤一直是属于基础外科范畴。严重烧伤不但引起局部组织的损害,同时还可引起全身性损害。它包括全身各个脏器和循环系统。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淋巴管菲薄、细小的解剖特点以及理想标记物和...
王德昌肖虎冷向峰郭丹凤冯永强王坤
关键词:严重烧伤淋巴循环外科休克创面感染
文献传递
烧伤羊休克期淋巴循环的变化被引量:2
2005年
肖虎王德昌冷向峰冯永强霍然
关键词:烧伤休克期淋巴循环血液循环
大鼠淋巴瘘动物模型的制作被引量:2
2007年
腹膜炎、严重烧(创)伤时,细菌移位(bacteria translocation)是造成脓毒症、MODS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淋巴途径,细菌、内毒素以及炎症因子可以经肠系膜淋巴管、胸导管直接进入体循环,早在1948年Bollman就报道了大鼠肝、小肠、胸导管淋巴液的收集方法,但是该方法技术要求高,重复性差,收集淋巴量少,此后实验方法不断改进,其中Girardet 1975年利用分流术和侧瘘术来测量胸导管流量和淋巴内细胞,但是重复性也不是很好。到现在为止尚未见到实用的淋巴瘘模型报道。因此建立理想的淋巴瘘直接对淋巴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利用显微外科手段,对40只大鼠进行了胸导管、肠系膜淋巴管的解剖、插管等探索。
冯永强王德昌王坤冷向峰肖虎霍然
关键词:动物模型淋巴瘘肠系膜淋巴管细菌移位烧(创)伤
早期液体复苏对烧伤大鼠淋巴液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早期液体复苏对严重烫伤大鼠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与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随机将4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烧伤早期补液组(A组)、烧伤延迟补液组(B组)和对照组(C组)。在A组和B组动物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利用倒置显微镜及录像系统观察大鼠肠系膜淋巴管伤后6、24、48h的运动变化,计算淋巴管收缩频率。经乳糜池插管收集淋巴液,计算淋巴液流速,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淋巴液TNFα、IL6、IL8水平的变化。结果:A、B组淋巴管收缩频率降低,淋巴液流速升高。镜下见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扩张。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升高。A、B两组收缩频率、淋巴液流速、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严重烫伤休克期大鼠淋巴管扩张,运动减少,但淋巴液流速升高,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升高。早期补液能够改善淋巴循环,降低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
肖虎王德昌冷向峰冯永强霍然
关键词:烧伤淋巴循环白细胞介素-8
严重烧伤休克大鼠淋巴微循环、细胞因子及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研究严重烫伤休克期大鼠淋巴微循环及淋巴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观察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烧伤补液组、B烧伤非补液组和C对照组。在A组和B组动物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烫伤,A组补液抗休克,B、C组不予补液。观察大鼠肠系膜淋巴管伤后6、24、48h的运动变化,计算淋巴管收缩频率,检测淋巴液TNF-α、IL-6、IL-8水平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烧伤休克淋巴管收缩频率降低,电镜下见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肿胀,内皮细胞连接破坏。淋巴液中TNF-α、IL-6、IL-8的水平升高。与A组比较,B组收缩频率显著降低,淋巴液中TNF-α、IL-6、IL-8的水平显著升高。结论严重烫伤休克大鼠淋巴管扩张,运动减少,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损伤,淋巴液中TNF-α、IL-6、IL-8的水平升高。液体复苏能够改善淋巴循环。
肖虎王德昌冷向峰冯永强霍然
关键词:烧伤休克淋巴微循环
严重烧伤休克期大鼠淋巴循环动力学及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2004年
目的研究严重烫伤休克期大鼠淋巴管运动变化及淋巴液中TNF、IL -6、IL-8的水平的变化,观察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烧伤补液组 (18只 )和B烧伤非补液组 (18只 )、C对照组 (6只 )。在A组和B组动物背部造成30 %TBSAⅢ度烫伤,A组腹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NS)50ml/kg抗休克 ,B、C组不予补液。利用倒置显微镜及录像系统观察大鼠肠系膜淋巴管伤后6、24、48h的运动变化,计算淋巴管收缩频率。经乳糜池插管收集淋巴液 ,计算淋巴液流速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淋巴液TNF、IL-6、IL-8水平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烧伤休克期淋巴管收缩频率降低,淋巴液流速升高。电镜下见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肿胀,内皮细胞连接破坏。淋巴液中TNF、IL -6、IL-8的水平升高。与烧伤补液组比较 ,烧伤非补液组收缩频率、淋巴液流速、淋巴液中TNF、IL -6、IL-8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严重烫伤休克期大鼠淋巴管扩张,运动减少,但淋巴液流速升高 ,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损伤 ,淋巴液中TNF、IL-6、IL-8的水平升高。液体复苏能够改善淋巴循环 ,降低淋巴液中TNF、IL-6、IL-8的水平。
肖虎王德昌霍然冷向峰冯永强
关键词:淋巴管休克期内皮细胞严重烧伤肠系膜抗休克
严重烧伤休克早期羊肠系膜淋巴管动力学及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2005年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休克早期羊肠系膜淋巴管运动及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24只成年羊随机分为烧伤组(A组,n=18)和对照组(B组,n=6)。在A组动物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烧伤,利用倒置显微镜及录像系统观察羊肠系膜淋巴管伤后48h内的运动变化,计算淋巴管收缩频率(F),收缩分数指数(EF),淋巴管总收缩指数(PFI)。观察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烧伤休克早期肠系膜淋巴管扩张,淋巴管运动指数F、EF、PFI下降。电镜下见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肿胀,内皮细胞连接破坏。结论:严重烧伤休克早期羊淋巴管运动减弱,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淋巴循环障碍的病理基础。
肖虎王德昌冷向峰冯永强霍然
关键词:烧伤休克淋巴管动力学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