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健

作品数:16 被引量:82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小肠
  • 7篇小肠结肠炎
  • 7篇结肠
  • 7篇坏死
  • 7篇坏死性小肠结...
  • 7篇肠炎
  • 5篇肠损伤
  • 4篇新生鼠
  • 3篇新生大鼠
  • 3篇肠组织
  • 2篇凋亡
  • 2篇脂酶
  • 2篇双歧杆菌
  • 2篇磷脂酶
  • 2篇临床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坏死性
  • 2篇患儿
  • 2篇儿科

机构

  • 16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刘健
  • 10篇吴斌
  • 6篇卓玲
  • 5篇陈兢芳
  • 4篇张晓燕
  • 4篇陈素清
  • 4篇杨燕珍
  • 3篇黄妙辉
  • 3篇邵巧燕
  • 2篇陈宁
  • 2篇林滨榕
  • 2篇董海英
  • 2篇林希
  • 2篇唐秋雨
  • 1篇杨柳青
  • 1篇赵子庆
  • 1篇万建新
  • 1篇张家安
  • 1篇吴丽瑟
  • 1篇陈競芳

传媒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第十届全国儿...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4
  • 4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观察和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 IVIG)对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 1995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复发性肾病综合征 76例 ,在激素治疗同时 ,其中 3 5例 (治疗组 )给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 ,剂量 2 0 0~ 40 0 mg/( kg.d) ,连用 3~ 5 d,其余 41例 (对照组 )未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 ,观察感染部位和感染控制时间 ,浮肿消失天数 ,尿蛋白转阴时间 ,血清 Ig G、白蛋白、球蛋白。结果   76例复发的肾病综合征患儿 ,合并呼吸道感染 5 4例 ,泌尿系感染 8例 ,口腔感染 3例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4例 ,无感染并发症 7例。此 7例为泼尼松减至 1mg·kg- 1隔日顿服时复发。浮肿消退、尿蛋白转阴、感染控制时间、血清 Ig G,治疗组分别为 8± 1.5 ( d)、10± 5 .3 ( d)、7± 1.5( d)、8.7± 1.2 ( g·L- 1 ) ,对照组分别为 13 .7± 5 .1( d)、2 1.1± 9.2 ( d)、16± 3 .1( d)、8.3± 1.3 ( g· L- 1 ) ,除了 Ig G外 ,各项指标均有差异性 ( P<0 .0 5 )。结论  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 Ig G水平明显下降 ,大部分并发不同程度感染 ,感染可能是复发的主要原因 ,大剂量 IVIG,可使感染迅速控制 。
陈宁刘健赵子庆
关键词:复发性肾病综合征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儿童肾功能衰竭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儿童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诊治的 2 1例儿童肾功能衰竭病历资料。结果 ①急性肾功能衰竭 12例 ,其中肾小球疾病引起者 8例 ,肾外因素所致者 4例 ;肾活检 6例 ,呈多种病理改变 ,伴不同程度细胞新月体形成。选择利尿、血液透析、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等治疗 ,10例肾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 ,2例死亡。②慢性肾功能衰竭 9例 ,其中先天性肾脏疾病所致 2例 ,肾小球疾病所致 7例 ;肾活检 3例 ,病理呈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伴肾小球硬化或增生硬化。预后较差。结论 ①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明确病因 ,应采用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②慢性肾功能衰竭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易漏诊和误诊 ,应定期进行尿液常规检查 ,对肾脏疾病要进行有效治疗 ,防止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
陈宁刘健黄妙辉郭淑霞万建新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病理病因儿童
天然蒙脱石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及肠组织sPLA_2影响
<正>目的探讨添加天然蒙脱石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肠损伤保护作用及肠组织中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sPL...
刘健陈兢芳卓玲吴斌
文献传递
癫患儿医院获得性感染状况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2003年
陈素清杨柳青唐秋雨刘健
关键词:癫痫医院获得性感染临床流行病学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临床评价被引量:41
2008年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134例急性喉炎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其中,28例入院时喉梗阻明显者,先予甲基泼尼松龙(甲泼尼龙)静滴,喉梗阻改善后改用布地奈德吸入,或在雾化治疗同时静滴甲泼尼龙;对照组(87例)仅采用甲泼尼龙静滴。结果治愈117例,好转出院17例,无一例死亡。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5.2±0.6)d、(7.3±0.7)d;入院前病程、入院后静脉应用甲泼尼龙治疗时间、喉梗阻程度及有无发生院内感染为影响患儿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对照组和观察组住院期间应用甲泼尼龙治疗时间的边缘估计均值及95%CI分别为3.23(2.73,3.74)、4.20(3.92,4.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脉应用甲泼尼龙治疗的115例喉炎患儿中,20例(17.4%)发生院内感染,只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组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小儿轻型急性喉炎可直接应用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出现喉梗阻或极度烦躁不安时应选用甲泼尼龙静滴,一旦病情稳定,应尽早改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减少或避免全身应用甲泼尼龙的时间、降低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
吴斌林滨榕林希刘健唐秋雨
关键词:急性喉炎儿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
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及肠细胞凋亡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添加双歧杆菌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新生SD大鼠按析因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8只。A1B1组为NEC模型组并添加双歧杆菌(109CFU/d),A1B2组为NEC模型组,但未添加双歧杆菌;A2B1组为对照组并添加双歧杆菌(109CFU/d),A2B2组为对照组,且未添加双歧杆菌。在出生48 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 s,4℃冷刺激10 min,每天2次,连续3 d,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在最后1次缺氧、冷刺激后24 h空腹断头处死小鼠,解剖留取十二指肠下端至直肠上端肠道组织,其中,回盲部近端肠管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肠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为NEC,其余肠管进行肠细胞凋亡率检测及电镜观察。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肠细胞凋亡率。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造模后,A1B1组、A1B2组相继出现腹泻、腹胀、生长发育减慢和活动度减少,显微镜下可见肠黏膜坏死、黏膜下层出血以及肌肉层坏死等肠损伤表现,透射电镜显示肠黏膜出现大量凋亡细胞,形成凋亡小体,但A1B1组程度较轻。A1B1、A1B2、A2B1和A2B24组肠损伤组织病理评分(x±s)分别为2.04±0.52、3.38±0.55、0.33±0.36和0.38±0.33,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97±10.48)%、(47.28±21.98)%、(11.42±4.75)%和(12.16±4.95)%;各组间肠损伤组织评分、肠细胞凋亡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26.657、20.916,P均<0.01);与A1B2组相比,A1B1组新生鼠肠损伤组织评分、肠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A2B1、A2B22个对照组(P均<0.01);肠组织损伤评分值、肠细胞凋亡率均受到NEC造模和添加双歧杆菌两个因素的影响,NEC造模与补充双歧杆菌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添加双歧杆菌可以降低新生鼠NEC肠损伤程度,可能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降低新生大鼠发生NEC危险性。
刘健吴斌陈兢芳张晓燕卓玲杨燕珍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双歧杆菌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价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探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32名儿科住院规范化培训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DOPS方法考核,对照组使用传统考核方法,比较2组学生在小儿骨髓穿刺术操作的培训效果。应用DOPS后,观察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其操作技术等项目成绩明显提高(P<0.05)。DOPS可作为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小儿骨髓穿刺术的考核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
邵巧燕张晓燕马碧泓林碧云刘健陈素清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学
肠细胞凋亡在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中动态变化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动态观察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过程中肠细胞凋亡率变化及其与肠损伤关系。方法4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和模型组(M)。对照组8只;模型组32只,在出生48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s,4℃冷刺激10min,每天2次,连续3d,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模型组开始造模后24h(M24)、48h(M48)、72h(造模结束,M72)及造模结束后24h(M96)分别处死8只,留取肠管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和肠细胞凋亡率检测(流式细胞仪)。组织学评分≥2确定为NEC。各组随机选取1份回盲部近端小肠标本进行肠黏膜透射电镜检查。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大鼠肠黏膜出现大量凋亡细胞,形成凋亡小体。对照组、M24、M48、M72和M96肠组织损伤评分分别为(0.08±0.15)、(1.38±0.42)、(1.46±0.69)、(1.58±0.30)分和(3.33±0.59)分,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2.9%、12.8%±6.3%、14.9%±5.5%、17.7%±5.5%和27.6%±9.9%。肠损伤程度与肠细胞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凋亡率=0.853,P<0.01)。结论新生鼠肠细胞凋亡增加是NEC肠组织损伤起始事件;随时间延长,肠细胞凋亡增加程度进一步加重;肠细胞凋亡增加是造成新生鼠NEC肠道进行性损伤的病理基础。
刘健陈競芳卓玲杨燕珍董海英吴斌
关键词:细胞凋亡
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及肠细胞凋亡影响
目的:探讨添加双歧杆菌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32只新生SD大鼠按析因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各8只。A1B1组为N...
吴斌刘健陈兢芳张晓燕卓玲杨燕珍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双歧杆菌
肺部螺旋CT在儿科临床的应用(附42例分析)
2003年
目的 探讨螺旋 CT检查对儿科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3年 3月 ,对儿科胸肺疾病住院治疗的疑难危重病例及不明原因发热患儿进行肺部螺旋 CT检查 ,并与 X线胸部平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 2例患儿均得到确诊。螺旋 CT检查发现胸肺病变的阳性率、诊断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均明显高于 X线检查结果。结论 螺旋 CT对小儿胸肺部病变检查诊断较 X线检查有明显优势 ,肺部螺旋
刘健林滨榕黄妙辉吴丽瑟
关键词:肺部疾病螺旋CT儿科X线胸部平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