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燕

作品数:18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幼鼠
  • 4篇结肠
  • 3篇新生大鼠
  • 3篇新生儿
  • 3篇营养风险
  • 3篇生态制剂
  • 3篇住院
  • 3篇微生态
  • 3篇微生态制剂
  • 3篇小肠
  • 3篇小肠结肠炎
  • 3篇坏死
  • 3篇坏死性小肠结...
  • 3篇儿科
  • 3篇儿科学
  • 3篇肠炎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婴幼儿肺炎
  • 2篇营养风险筛查

机构

  • 18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张晓燕
  • 15篇吴斌
  • 6篇陈素清
  • 4篇刘健
  • 3篇刘俊红
  • 3篇卓玲
  • 3篇洪琳亮
  • 3篇邵巧燕
  • 3篇林希
  • 3篇陈兢芳
  • 3篇杨燕珍
  • 2篇陈水利
  • 2篇林知微
  • 2篇林英
  • 2篇黄欢欢
  • 1篇黄意坚
  • 1篇卢建双
  • 1篇杨帆
  • 1篇施晓容
  • 1篇林春

传媒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第十届全国儿...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中华医学会肠...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价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探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32名儿科住院规范化培训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DOPS方法考核,对照组使用传统考核方法,比较2组学生在小儿骨髓穿刺术操作的培训效果。应用DOPS后,观察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其操作技术等项目成绩明显提高(P<0.05)。DOPS可作为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小儿骨髓穿刺术的考核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
邵巧燕张晓燕马碧泓林碧云刘健陈素清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学
不同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在住院新生儿中的应用比较
2022年
目的:探讨多维度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和STRONGkids法在新生儿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2例晚期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纳入研究,生后1周应用不同方法(多维度营养风险筛查方法、STRONGkids法)评估新生儿营养状况,并比较其一致性;并根据两种方法划分的营养风险组、无营养风险组,分别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热卡摄入量。结果:应用多维度营养风险筛查方法、STRONGkids法新生儿营养风险检出率分别为60.5%、58.0%,且早产儿营养风险高于足月儿。两种方法在总体新生儿、早产组、足月组中,其一致性均较高(P<0.05)。用两种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划分的营养风险组其客观指标血清白蛋白和热卡摄入量,均显著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较高,可用多维度营养风险筛查方法、STRONGkids法评价其营养状态。多维度营养风险筛查方法检出新生儿营养不良风险阳性率高于STRONGkids法。
张晓燕吴斌
关键词:新生儿营养风险早产儿筛查方法
孟鲁司特对嗜酸细胞胃肠炎幼鼠肠道炎症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SD幼鼠嗜酸细胞胃肠炎(EG)模型,探讨孟鲁司特(MK)对EG幼鼠肠道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 32只3周龄雌性SD幼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M0I0组)、对照干预组(M0I1组)、模型组(M1I0组)、模型干预组(M1I1组)。M1I0组和M1I1组幼鼠以卵白蛋白(OVA)为过敏原,AL(OH)3为佐剂,通过腹腔注射致敏联合灌胃激发建立模型。观察大鼠肠黏膜病理改变、嗜酸性粒细胞(EOS)密度、肥大细胞(MC)密度及脱颗粒情况,采用析因设计方法分析各因素的效果。结果 M1I0组幼鼠空肠黏膜炎症损伤明显,M1I1组幼鼠空肠黏膜炎症损伤减轻。M0I0、M0I1、M1I0及M1I1组幼鼠空肠黏膜中EOS密度分别为(8.6±2.2),(8.4±1.9),(26.4±1.8)和(16.4±2.2),MC密度分别为(2.3±0.4),(2.3±0.4),(13.5±0.7)及(4.3±0.6),MC脱颗粒率分别为18.3(16.7,23.3)%,19.1(17.0,22.9)%,76.8(76.0,76.8)%,45.1(43.0,48.6)%;建立OVA-EG模型可显著增加幼鼠空肠黏膜中EOS密度、MC密度及MC脱颗粒率,使用MK干预则可显著降低幼鼠空肠黏膜中EOS密度、MC密度及MC脱颗粒率;激发后幼鼠空肠黏膜EOS密度、MC密度及MC脱颗粒率均受造模和使用MK干预两因素影响,造模与使用MK干预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MK可能通过减少肠黏膜EOS、MC浸润,降低MC脱颗粒率,从而减轻OVA致敏激发所致的EG幼鼠肠道炎症损伤。
张晓燕吴斌刘俊红卢建双黄欢欢洪舒婷
关键词:幼鼠孟鲁司特
《儿科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2022年
“课程思政”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点强调的高校教育新模式。本文是对临床医学教育骨干课程《儿科学》的课程思政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开展儿科课程思政建设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重新编写新的儿科学教学大纲;做好宣传和培训让老师有意识的去开展并提升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形式,讨论儿科理论课、见习、实习中分别融入的思政元素及素质目标,及成效评价方式。旨在推动儿科学教学改革进程,培养出更多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卓越儿科医学人才。
刘俊红马碧泓张晓燕
关键词:儿科学立德树人儿科见习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肺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肺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住院治疗的28例SMA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5~14岁,入院后均进行肺功能检测,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等指标,比较不同临床分型、不同肌力、有无脊柱侧弯的SMA患儿的肺功能损伤程度。结果28例中,男童17例,女童11例;年龄9.00(7.25,12.38)岁;病程8.0(6.0,10.5)a。根据临床分型进行分组,1型0例、2型22例、3型6例、4型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功能损害,均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3型患儿的FVC、FEV1、PEF均显著高于2型,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1组(下肢近端肌力0~2级)患儿的FVC、FEV1、PEF显著低于L2组(下肢近端肌力3~5级),U1组(上肢近端肌力0~2级)患儿的FVC、FEV1、PEF亦显著低于U2组(上肢近端肌力3~5级),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侧弯组患儿的FVC、FEV1、PEF均低于脊柱无侧弯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程长短不同的患儿,FVC、FEV1、FEV1/FVC、PEF组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可作为评估SMA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对其开展多学科个体化管理,指导改善SMA患儿预后。
许淑争马碧泓邵巧燕张晓燕施晓容
关键词:肺功能脊髓性肌萎缩症肌力脊柱侧弯
新生期芬太尼镇痛下调幼鼠脊髓Fos蛋白表达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探讨新生期芬太尼镇痛抑制幼鼠慢性内脏痛觉高敏感性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新生大鼠按2×2析因设计分成4组,每组8只,A1B1组:新生期反复结直肠刺激(colorectal irritation,CI),建立幼鼠内脏痛觉高敏感模型,CI前腹腔注射芬太尼;A1B2组:新生期反复CI,CI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2B1组:新生期未接受CI,腹腔注射芬太尼;A2B2组:新生期未接受CI,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常规饲养到幼鼠期(6周龄),留取L6-S2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脊髓Fos阳性细胞数(FLI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值半定量分析。结果:新生期CI前腹腔注射芬太尼镇痛,可使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LI细胞数和FLI细胞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减低;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受到新生期CI和新生期应用芬太尼两因素的影响,两者存在交互作用,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期CI前腹腔注射芬太尼,能够导致幼鼠脊髓神经元Fos蛋白高表达下降,抑制幼鼠慢性内脏痛觉高敏感形成。
林希黄意坚吴斌张晓燕
关键词:芬太尼镇痛FOS蛋白幼鼠
幼鼠结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与内脏痛敏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新生期伤害性结直肠扩张刺激(CI)建立幼鼠痛高敏感模型,探讨结肠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与内脏痛敏的关系。方法:8d龄新生SD大鼠分成4组,每组8只。A组新生期给予结直肠伤害性气囊扩张刺激(CI)并在6周龄时给予结直肠扩张(CRD)刺激;B组新生期给予CI,但在6周龄时不予CRD刺激;C组新生期未接受CI,6周龄时给予CRD刺激;D组新生期未接受CI6,周龄时也未给予CRD刺激。A组和B组乳鼠在出生后8~15d,每天接受1次CI。常规喂养至6周龄,A组和C组幼鼠进行CRD刺激下内脏痛敏感性评价。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四组幼鼠结肠内CGRP表达情况。结果:随CRD压力增加,腹部收缩反射评分(AWR评分)逐渐增加,在相同CRD压力下,A组AWR评分明显高于C组(F=85.172,P<0.001);A组和C组幼鼠痛阈值分别为14.8±3.1mmHg和37.7±5.3mmHg(F=109.4,P<0.01)。新生期CI和幼年期接受伤害性CRD刺激后可导致幼鼠结肠内CGRP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结论:新生期持续CI会造成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增高,其原因可能与结肠内CGRP表达增强相关。
张晓燕吴斌杨燕珍陈素清林希
关键词:内脏高敏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结肠幼鼠
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临床分析
<正>目的通过对住院患儿营养风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临床营养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31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STAMP评分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病历...
陈冯秀林知微张晓燕陈素清吴斌
文献传递
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及肠细胞凋亡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添加双歧杆菌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新生SD大鼠按析因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8只。A1B1组为NEC模型组并添加双歧杆菌(109CFU/d),A1B2组为NEC模型组,但未添加双歧杆菌;A2B1组为对照组并添加双歧杆菌(109CFU/d),A2B2组为对照组,且未添加双歧杆菌。在出生48 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 s,4℃冷刺激10 min,每天2次,连续3 d,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在最后1次缺氧、冷刺激后24 h空腹断头处死小鼠,解剖留取十二指肠下端至直肠上端肠道组织,其中,回盲部近端肠管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肠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为NEC,其余肠管进行肠细胞凋亡率检测及电镜观察。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肠细胞凋亡率。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造模后,A1B1组、A1B2组相继出现腹泻、腹胀、生长发育减慢和活动度减少,显微镜下可见肠黏膜坏死、黏膜下层出血以及肌肉层坏死等肠损伤表现,透射电镜显示肠黏膜出现大量凋亡细胞,形成凋亡小体,但A1B1组程度较轻。A1B1、A1B2、A2B1和A2B24组肠损伤组织病理评分(x±s)分别为2.04±0.52、3.38±0.55、0.33±0.36和0.38±0.33,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97±10.48)%、(47.28±21.98)%、(11.42±4.75)%和(12.16±4.95)%;各组间肠损伤组织评分、肠细胞凋亡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26.657、20.916,P均<0.01);与A1B2组相比,A1B1组新生鼠肠损伤组织评分、肠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A2B1、A2B22个对照组(P均<0.01);肠组织损伤评分值、肠细胞凋亡率均受到NEC造模和添加双歧杆菌两个因素的影响,NEC造模与补充双歧杆菌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添加双歧杆菌可以降低新生鼠NEC肠损伤程度,可能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降低新生大鼠发生NEC危险性。
刘健吴斌陈兢芳张晓燕卓玲杨燕珍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双歧杆菌
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5例给予肝酶诱导剂、光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4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含量。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时间-效应分析显示培菲康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及95%CI(μmol/L)分别为142.6(126.7~158.4)、74.1(66.9~81.3),血清间接胆红素下降值及95%CI(μmol/L)为115.7(103.3~128.1)、62.6(53.7~71.7),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体重、孕周、入院前病程、入院血清总胆红素值/间接胆红素值及应用培菲康治疗为影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的主要因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例数(治愈率)分别为37例(82.2%)、8例(17.8%),好转例数(好转率)分别为47例(72.3%)、10例(27.7%),χ2=1.448,P=0.229。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培菲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可促进胆红素分解和排泄,减少肠肝循环,减少肠道重吸收未结合胆红素,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一种可靠、安全的药物。
洪琳亮张晓燕吴斌
关键词:婴儿高胆红素血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