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后仓 作品数:29 被引量:86 H指数:5 供职机构: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十年外伤性角膜瓣移位一例 被引量:10 2008年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作为矫正眼屈光不正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视力恢复快、痛苦小、矫正效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近视矫正的最主要方法。LASIK首先要在角膜上制作一厚度约150μm左右的角膜瓣,然后在角膜基质床上激光切削一定厚度的角膜组织,再将角膜瓣复位。由于存在一个角膜瓣,因而LAISK术眼在遇到外力时,有产生角膜瓣移位的风险。本文报道一例LASIK术后10年眼拳击伤导致的角膜瓣移位。 刘后仓 龙克利 范冰关键词:外伤性角膜瓣移位 LASIK术后 眼屈光不正 视力恢复 近视矫正 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留置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留置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89例(95眼)泪道阻塞患者行Nd:YAG激光成形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留置3个月,拔管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流泪和流脓情况、泪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经此方法治疗各种泪道阻塞的患者治愈72眼,占75.79%;有效15眼,占15.79%;无效8眼,占8.42%,总有效率91.58%。其中泪小管阻塞者有效率100.00%(23/23),泪总管阻塞者有效率100.00%(12/12),鼻泪管阻塞者有效率94.44%(34/36),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者有效率85.71%(12/14),慢性泪囊炎者有效率60.00%(6/10)。3眼术后2周左右有轻微眼部刺激症状,4眼出现泪小管周围组织红肿不适,1眼出现泪小点撕裂,因假道形成致眼睑肿胀1眼,无一例患者出现泪道插管滑脱,余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留置术治疗泪道阻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夫玲 刘后仓 曾艳平 王倩关键词:激光手术 泪道阻塞 泪道插管 双托力克切削模式矫正混合散光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双托力克切削模式矫正混合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4例4只眼混合散光病例行双托力克切削矫正,手术设计为双托力克加等效球镜,术式均为 LASEK 术。结果:2 例为正常角膜,1例为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刘后仓 龙克利文献传递 LASIK术后10年外伤性角膜瓣移位一例 LASIK作为矫正眼屈光不正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视力恢复快、痛苦小、矫正效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近视矫正的最主要方法。LASIK术首先要在角膜上制作一厚度约 150um左右的角膜瓣,然后在角膜基质床上激光切削一定厚度的... 刘后仓 龙克利 范冰文献传递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层间积液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3 2011年 患者男,19岁,因"左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视物模糊4个月"于2009年2月4日来我院门诊就诊. 刘后仓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术后 综合征 门诊就诊 视物模糊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33例超高度近视患者(56只眼)接受LASEK手术。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为(-11.70±1.59)D,手术切削光区平均为(5.3±0.51)mm。手术设计量:球镜度数较术前球镜度数平均减少2.95%±0.29%,柱镜度数不变。切削深度平均为(146.1±29.3)um。乙醇浸润时间平均为(29.2±2.8)S。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分别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眼压等情况,对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UCVA≥1.0者占50.O%,≥0.6者占78.6%;术后1年UCVA≥1.0者占41.1%,90.6者占73.2%。术后1、3、6个月和1年UCVA平均分别为0.85±0.20、0.88±0.28、0.84±0.26、0.83±0.28,转化成I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不同时间裸眼视力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749,P=0.518)。术后6和12个月UCVA与术前BCVA相比较,不变或提高和下降分别为71.4%和28.6%、64.3%和35.7%;有效指数术后6和12个月分别为0.994和0.992。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不变或提高与下降在术后6和12个月均分别为85.3%和14.7%、84.8%和15.2%。术后1、3、6和12个月BCVA平均分别为0.90±0.17、0.94±0.24、0.95±0.16、0.96±0.16,转化成I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不同时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67,P=0.229)。术后6和12个月安全指数均为1.009,1.010。术后3、6和12个月屈光回退发生率分别为19.6%、28.6%和30.3%,发生屈光回退眼的平均屈光度数分别为(-1.20±1.08)、(-1.23±0.75)、(-1.49±1.04)D。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情况:术后3个月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0.5 刘后仓 龙克利 苏丽飞 谢立信关键词:角膜切削术 近视 角膜屈光手术后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被引量:1 2007年 角膜屈光手术后用现行的角膜曲率检测方法测量角膜屈光力不精确,导致该类患者白内障手术时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偏低,术后呈较严重的远视状态。随着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人数的增加,此问题在未来将日益突出。围绕这一问题,不少学者提出多种修正方案,以期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刘后仓 谢立信关键词:屈光 角膜 不同引导方法LASIK术后角膜非球面性改变及临床分析(英文)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引导方式LASIK术后角膜非球面性改变及临床分析。方法:48例95眼行LASIK手术,其中45眼接受Q值引导LASIK,50眼接受非Q值引导的LASIK。术后1,3,6mo分别检查视力(visualacuity,VA)、屈光状态、角膜K值、Q值、球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等,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术后3,6mo在视力和有效指数方面无差异;术后3mo屈光状态在±0.50D范围Q值组和非Q值组分别为95%和90%,术后6mo,±0.50D两组分别为97%和98%;术后1,3和6moQ值组CSF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Q值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组和非Q值组术后1,3和6mo的平均Q值分别为0.50±0.33和0.81±0.51、0.50±0.35和0.80±0.48、0.50±0.34和0.80±0.4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组和非Q值组术后6mo球差较术前平均增加分别为4倍和8.5倍;⊿Q与预矫屈光度高度正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角膜K值、Q值、球差无相关性;定量关系非Q值组为y=0.18e0.32x,R2=0.72,Q值组为y=0.04x2-0.19x+0.54,R2=0.75。结论:非球面引导的LASIK可以有效地减少近视屈光手术对角膜非球面性的影响,从而减少术后球差的增加,有利于术后视觉质量的提高。预计的目标Q值与实际的Q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杜显丽 刘后仓 陈敏 马玲 綦伟栋关键词:角膜非球面性 LASIK 视觉质量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后继发圆锥角膜病因分析 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 对4 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 后继发圆锥角膜进行病因分析。 方法 为4 眼重度近视患者行常规LASIK 治疗,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确诊圆锥角膜,对手术前后检查的各项数值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 眼LASIK 术后患者激光切削后剩余角膜基质厚度均大于200 μm ,眼压正常,术后7 个月~1 年半发生圆锥角膜,其中1 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获得满意疗效。 结论 虽然LASIK 术后保留角膜常规厚度,眼压正常,但仍有部分病例( 本组占0 .56 % ) 术后继发圆锥角膜。 谢立信 胡隆基 姚瞻 刘后仓 提文娟关键词:准分子激光 病因 圆锥角膜 LASIK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被引量:2 2000年 刘后仓 谢立信关键词:角膜切削术 P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