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克利

作品数:19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角膜
  • 8篇术后
  • 8篇近视
  • 7篇屈光
  • 5篇高度近视
  • 4篇屈光不正
  • 4篇角膜后
  • 3篇手术
  • 3篇准分子
  • 3篇准分子激光
  • 3篇激光
  • 3篇分子
  • 3篇LASIK
  • 3篇LASIK术
  • 3篇LASIK术...
  • 3篇超高度近视
  • 2篇形觉剥夺
  • 2篇形觉剥夺性
  • 2篇形觉剥夺性近...
  • 2篇眼部

机构

  • 12篇山东省眼科研...
  • 4篇徐州市第一人...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19篇龙克利
  • 8篇刘后仓
  • 3篇吕帆
  • 3篇程蕾
  • 3篇朱冉
  • 2篇范冰
  • 2篇周翔天
  • 2篇顾明珠
  • 2篇李全德
  • 1篇姜俭
  • 1篇蒋丽琴
  • 1篇徐丹
  • 1篇徐菁菁
  • 1篇苏丽飞
  • 1篇谢立信
  • 1篇吴星宇
  • 1篇司明宇
  • 1篇范冰
  • 1篇魏梅
  • 1篇瞿佳

传媒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2005年浙...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节反应的主观测量方法的确立和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利用Badal系统和Scheiner原理确立一种调节反应和张力性调节的主观测量方法。方法 :研制调节反应的主观测量仪器 ,并在临床上对该仪器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 :主观调节测量仪在调节反应和张力性调节测量中重复性高 ,不会引起眼睛的调节。结论 :该主观调节测量仪的研制对近视眼实验室调节参数的测量具有重大意义。
徐丹徐菁菁龙克利姜俭吕帆蒋百川
关键词:张力性调节
一种屈光手术术后眼部恢复辅助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屈光手术术后眼部恢复辅助装置,包括护眼罩一、护眼罩二和盒体,护理管一和护理管二通过连接块与护眼罩一和护眼罩二相连通,盒体的内部两端分别设有液腔一和液腔二,液腔一和液腔二的内部设置有活塞一和活塞二,活塞一和...
龙克利李华张嘉璠邵婷
文献传递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十年外伤性角膜瓣移位一例被引量:10
2008年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作为矫正眼屈光不正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视力恢复快、痛苦小、矫正效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近视矫正的最主要方法。LASIK首先要在角膜上制作一厚度约150μm左右的角膜瓣,然后在角膜基质床上激光切削一定厚度的角膜组织,再将角膜瓣复位。由于存在一个角膜瓣,因而LAISK术眼在遇到外力时,有产生角膜瓣移位的风险。本文报道一例LASIK术后10年眼拳击伤导致的角膜瓣移位。
刘后仓龙克利范冰
关键词:外伤性角膜瓣移位LASIK术后眼屈光不正视力恢复近视矫正
双托力克切削模式矫正混合散光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双托力克切削模式矫正混合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4例4只眼混合散光病例行双托力克切削矫正,手术设计为双托力克加等效球镜,术式均为 LASEK 术。结果:2 例为正常角膜,1例为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刘后仓龙克利
文献传递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发生及恢复期眼球生物参数变化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研究青少年豚鼠不同形觉剥夺时期,眼球屈光不正度数和玻璃体腔长度恢复的情况.方法 实验研究.将96只3周龄豚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剥夺组和正常组各48只.剥夺组再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2只,分别予头套法形觉剥夺1、2、4、6周,单眼剥夺后每组6只予去头套恢复3 d.另6只恢复7 d;正常组亦分为4个组,分别与剥夺组形成对照.在剥夺前后及恢复期后测量豚鼠屈光不正度数和玻璃体腔长度的变化,并比较实验眼、自身对照眼和正常对照眼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比较实验眼、自身对照眼及正常对照眼的眼轴长度、屈光不正度数及玻璃体腔长度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分析.结果 实验眼形觉剥夺2、4、6周时屈光不正度数(F=12.504,15.003,6.829)及玻璃体腔长度(F=6.108,28.222,19.195)与自身对照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眼屈光不正度数之间的差值分别为-2.36、-3.64、-3.68 D,两眼玻璃体腔长度的差值分别为0.08、0.19、0.22 mm.在去除头套后,实验眼(形觉剥夺恢复后)较对照眼向远视方向发展.剥夺2周的实验眼在恢复3 d时,两组实验眼和对照眼屈光不正度数和玻璃体腔长度之间已无统计学意义(F=0.032,0.280;P〉0.05),恢复7 d时,实验眼屈光不正度数及玻璃体腔长度可恢复到对照眼水平.剥夺4周和6周的实验眼在恢复3 d时,两组实验眼和对照眼屈光不正度数和玻璃体腔长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58,8.415,5.150,6.061;P〈0.01);而剥夺4周的实验眼在恢复7 d时两眼屈光不正度数无统计学意义,玻璃体腔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0,P〈0.05),剥夺6周的实验眼在恢复7 d时两眼屈光不正度数和玻璃体腔长度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F=4.108,6.317;P〈0.05).结论 豚鼠形觉剥夺可使实验眼形成明显的近视,实验眼在去除剥夺3 d内恢复速度较快,3至7 d时速度减慢
龙克利蒋丽琴李翌吕帆瞿佳周翔天
关键词:形状知觉近视屈光不正玻璃体
LASIK术后10年外伤性角膜瓣移位一例
<正>LASIK作为矫正眼屈光不正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视力恢复快、痛苦小、矫正效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近视矫正的最主要方法。LASIK术首先要在角膜上制作一厚度约 150um左右的角膜瓣,然后在角膜基质床上激光切削一定...
刘后仓龙克利范冰
文献传递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33例超高度近视患者(56只眼)接受LASEK手术。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为(-11.70±1.59)D,手术切削光区平均为(5.3±0.51)mm。手术设计量:球镜度数较术前球镜度数平均减少2.95%±0.29%,柱镜度数不变。切削深度平均为(146.1±29.3)um。乙醇浸润时间平均为(29.2±2.8)S。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分别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眼压等情况,对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UCVA≥1.0者占50.O%,≥0.6者占78.6%;术后1年UCVA≥1.0者占41.1%,90.6者占73.2%。术后1、3、6个月和1年UCVA平均分别为0.85±0.20、0.88±0.28、0.84±0.26、0.83±0.28,转化成I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不同时间裸眼视力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749,P=0.518)。术后6和12个月UCVA与术前BCVA相比较,不变或提高和下降分别为71.4%和28.6%、64.3%和35.7%;有效指数术后6和12个月分别为0.994和0.992。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不变或提高与下降在术后6和12个月均分别为85.3%和14.7%、84.8%和15.2%。术后1、3、6和12个月BCVA平均分别为0.90±0.17、0.94±0.24、0.95±0.16、0.96±0.16,转化成I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不同时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67,P=0.229)。术后6和12个月安全指数均为1.009,1.010。术后3、6和12个月屈光回退发生率分别为19.6%、28.6%和30.3%,发生屈光回退眼的平均屈光度数分别为(-1.20±1.08)、(-1.23±0.75)、(-1.49±1.04)D。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情况:术后3个月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0.5
刘后仓龙克利苏丽飞谢立信
关键词:角膜切削术近视
飞秒LASIK及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2年角膜后表面变化
目的:观察飞秒制瓣LASIK及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2年角膜后表面高度及曲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屈光科接受高度近视矫正手术患者共48人(男20人,女28人,平均年龄25.2岁),...
龙克利李德卫彭予苏
2例LASEK术后并发严重丝状角膜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 LASEK 术后并发严重角膜病变的护理经验和临床预后。病例与方法:2例 LASEK 病例分别于术后第5天、 6天出现异物感、畏光、流泪、疼痛、视力下降。查体: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水肿、角膜表面散在多处上皮卷丝...
范冰刘后仓龙克利
文献传递
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制瓣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和高阶像差的变化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对中低度屈光不正患者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和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中低度屈光不正患者78例(156眼),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检查并记录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后表面高度、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球差、四叶草形像差,并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结果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制瓣LASIK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短期内(3个月)角膜后表面稳定,术后眼总高阶像差、球差(包括四叶草形像差)不同程度地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彗差、三叶草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制瓣LASIK术后短期内角膜形态稳定,术后高阶像差增加较小,视觉质量更高。
朱冉程蕾龙克利顾明珠李全德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高阶像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