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荣

作品数:43 被引量:232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篇文学
  • 13篇小说
  • 8篇潜在写作
  • 8篇写作
  • 5篇代文
  • 5篇当代文学
  • 5篇作家
  • 3篇艺术
  • 3篇文学评论
  • 3篇记忆
  • 2篇学史
  • 2篇学位
  • 2篇学位论文
  • 2篇张爱玲小说
  • 2篇中国文学
  • 2篇人文
  • 2篇生命
  • 2篇诗歌
  • 2篇实感
  • 2篇内心

机构

  • 42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作者

  • 42篇刘志荣
  • 4篇陈思和
  • 2篇王光东
  • 2篇张新颖
  • 1篇罗岗
  • 1篇张生
  • 1篇宋明炜
  • 1篇朱静宇
  • 1篇郜元宝
  • 1篇倪文尖
  • 1篇金理
  • 1篇张入云
  • 1篇张冰
  • 1篇孙晶
  • 1篇王鸿生
  • 1篇杨剑龙

传媒

  • 6篇南方文坛
  • 5篇当代作家评论
  • 4篇文艺争鸣
  • 4篇东吴学术
  • 3篇文学评论
  • 3篇复旦学报(社...
  • 3篇中国比较文学
  • 2篇上海文学
  • 2篇渤海大学学报...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 1篇华文文学
  • 1篇扬子江(诗刊...
  • 1篇扬子江(评论...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爱玲与现代末日意识被引量:10
2000年
张爱玲属于中国现代为数甚少的具有末日意识的作家,她像20世纪许多中国知识分子一样,已失去对中国传统赋予“历史”的价值意义的信任,不同的是,她不具有像他们那样对未来科学、技术、进步文明与乌托邦的信念,因而她的态度更为现代。
刘志荣马强
关键词:文学作品
论五十至七十年代“胡风集团”作家的潜在写作
潜在写作是当代中国文学中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写作现象,即作家写作的在当时不是为了发表也无法发表的文学作品,其中不少提供了公开文学中缺少的艺术与精神质素。潜在写作与公开文学一起,构成时代文学多层次性的内涵。  本论文导论部分讨...
刘志荣
关键词:当代文学潜在写作文化精神
文献传递
言情与世情:张爱玲与中国传统人情小说在精神上的内在联系被引量:1
2006年
张爱玲的小说在精神上深受中国传统人情小说中的“世情”传统与“言情”传统的影响。她的小说与世情小说的契合之处在于共通的对于世态人情的兴趣,同时,由于对末世的绝望和对人性的悲观,它们都得出了世情虚无的结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言情经历了“怀疑———肯定———彻底幻灭”三个阶段,在赋予“情”以正面意义时,它企图依靠言情以超越、抵抗世情的虚无,这与言情传统相当契合,但由于“情”的力量极为脆弱,言情最终被世情吞没,从而使得她的小说最终走向对“情”的彻底幻灭。
刘志荣
关键词:人情小说世情言情
张爱玲的启示:我们如何面对都市
2003年
刘志荣:现代文学史上留到现在还能打动人、让人有一种贴近感的作家确实不多,张爱玲可以算一个,但不同的人读她的作品感觉可能不太一样,比如说,我们几个背景不一样,我是在乡村长大,你们两个是在都市,我们在张爱玲身上感受到的东西可能不完全一样。我现在想知道,你们读张爱玲,最初最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还有张爱玲对现代都市的表现与其他作家相比之下有什么特点?孙晶:张爱玲的小说技术当然有高下之分,但她最有特点的地方是她对城市的感觉,是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城市最真实的东西,跟其他作家最不一样的东西,她是跟城市融在一起的。
宋明炜刘志荣孙晶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都市生活现代都市作家虚无感
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文学中的乡土、市井与西部精神被引量:9
1999年
本文认为, 随着80 年代文学创作的繁荣, 一种与传统所谓知识分子使命感与责任感相游离的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逐渐体现出来。此时, 文学的审美精神也愈显多样化。它以文学如何建立现代汉语的审美价值为目标,依托民间风土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境界。作者指出:从表面上看, 这和新的审美风格与现实生活中的作家们的政治追求和社会实践的主流有所偏离,也不必回避其中有些作家以追求“乡土化”或“市井化”风格掩饰其与现实关系的妥协,但从文学史的传统来看,它却是“五四”新文学一直存在着的另一种传统———“文学的启蒙”
陈思和刘志荣王光东
关键词:悲剧精神《受戒》市井小说抒情主人公
1949年后沈从文书信的文学与精神意义被引量:5
2005年
一般认为,1949后沈从文已经失去了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但通过对他这一阶段的书信的考察,可以发现,这些书信在当代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重要地位:譬如其对“人事”之外的“天地”的注意,对“事功”之外的“有情”的强调,以及显示出的作家在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中的那种沉静达观的态度,不但在那一特殊年代有独特的意义,更显示出他的文学气象浑厚开阔的一面———而这一面经常被忽视或误解。
刘志荣
关键词:潜在写作文学意义
近二十年中国文学中的荒诞现实主义被引量:9
2012年
近二十年.也就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迄刚刚过去的新世纪头十年,中国文学中出现了一种愈来愈清晰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用一个名词来概括,就是“荒诞现实主义”。①“荒诞现实主义”主要表现在小说之中(有时也会体现在电影之中),代表性作品,
刘志荣
关键词:现实主义中国文学荒诞小说
关于“实感经验”问题的序言三篇被引量:2
2012年
《从“实感经验”出发》自序 把近些年所做的关于当代文学的文章结集起来,是对过去一个方面的工作的交代,却也因之有机会对之进行反思。比较有意识地要做一点当代文学评论的文章,
刘志荣
关键词:当代文学评论序言有意识
绝望中的抗争与个人主体性的出现——以彭燕郊与绿原1955~1976年的写作为例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通过对彭燕郊和绿原1955~1976年的诗作的分析,指出了中国当代潜在写作中个人主体性出现,乃是通过对于绝望的抗争和对于自我的确认。
刘志荣
关键词:绿原潜在写作个人主体性
食指与一代人的精神分裂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通过对食指"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的细读,指出对个人声音的发现与对时代共名的屈从,使得其写作体现出精神分裂的症候。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一代人的宿命。
刘志荣
关键词:食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