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勤
-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Al-7Si-0.3Mg铸造合金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摘要研究了Al-7Si0.3Mg铸造铝合金的室温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结果表明,Al-7Si-0.3Mg铸造铝合金在10^7次疲劳寿命下的极限应力为88MPa;结合对疲劳试样断口的分析发现,在高应力低寿命区,Al-7Si-0.3Mg合金试样的表面划痕和缺陷造成了材料的表面破坏模式;而在低应力高寿命区,试样内部近表面区的铸造孔洞则是引起材料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使用Paris公式推导出孔洞尺寸和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出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的临界孔洞尺寸。
- 刘永勤介万奇王善娜罗海军
- 关键词:金属材料S-N曲线孔洞
- 冷却速率对A357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分别采用砂型和金属型浇注了1组高度相同直径不同的试棒,研究了试样由型壁至中心的二次枝晶间距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铸型冷却能力和试样尺寸造成的不同冷却速率对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砂型和金属型试样中,型壁至中心二次枝晶间距呈现依次增大的规律。随着试样直径增大,横截面上二次枝晶间距也增大,而且在砂型试样中二次枝晶间距随试样直径的增大更显著。得到了在砂型和金属型中平均二次枝晶间距λ与冷却速率v的关系为λ2=38.761 45 v-0.276 03。
- 王善娜介万奇高志明刘永勤
- 关键词:A357合金凝固组织冷却速率二次枝晶间距
- 高强韧铝合金半连铸铸锭温度场与应力场数值模拟被引量:4
- 2014年
- 基于有限差分软件MAGMAsoft的Continuous casting模块,建立了准800 mm×2 000 mm高强韧铝合金半连铸圆锭热-力耦合的有限差分模型。分别对不同结晶器高度、引锭底盘形状,以及不同铸造速度下的温度场、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综合分析了工艺条件的改变对铸锭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晶器高度为200 mm时,液穴深度和铸锭温度梯度较小,裂纹倾向减少;引锭盘形状为圆柱形凸底盘时,有利于降低裂纹倾向;提高铸造速度,使液穴变深,温度梯度增加,裂纹倾向增大。
- 罗海军介万奇高志明郑永健刘永勤宋文涛
- 关键词:半连续铸造圆铸锭数值模拟
- 铸件浇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以减速器下箱体的铸造为例,设计不同的浇注系统,并实现铸件和浇注系统的三维实体造型,然后进行金属液充型和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对比模拟结果,找出浇注系统的不足,并通过反复修改工艺参数对原工艺进行优化改进,从而优化铸件的浇注系统。
- 何志徐学利周好斌李兰云刘永勤
- 关键词:浇注系统充型数值模拟
- Al-Cu-Mg三元合金的溶质分凝与凝固进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基于相图计算方法,耦合微观凝固模型,研究了Al-Cu-Mg合金溶质分配因数在凝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获得了分凝特性与固相体积分数变化的定量关系。以Al-3.9%Cu-0.9%Mg为例计算表明,Cu与Mg的溶质分配因数在凝固过程中变化较大,并且,冷却速率的变化对Cu和Mg的分配因数有较大的影响。以溶质分凝规律为基础,定量预测了Al-15.0%Cu-4.0%Mg合金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固相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计算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该曲线向低固相体积分数方向移动,并且非平衡共晶的体积分数增大。其中,在6K/min下的计算结果与DTA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 钟斌介万奇刘永勤何志
- 关键词:AL-CU-MG合金
- 熔体过热处理对ZL205A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分别讨论了在砂型和金属型铸造条件下,熔体过热处理对ZL205A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熔体过热处理细化了ZL205A合金铸态组织,改善了α(Al)和θ(Al2Cu)共晶相分布。对比砂型和金属型实验结果可知,熔体过热温度和冷却速率都是影响铸件凝固组织的重要因素,熔体过热处理对铸件凝固组织的影响与凝固过程的冷却速率相关。
- 孙钰介万奇刘永勤郑永健高志明
- 关键词:ZL205A熔体过热凝固组织晶粒尺寸
- 铝合金铸件中的凝固缺陷形成机理及预测被引量:9
- 2014年
- 孔洞与热裂是铸件在凝固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典型缺陷。两者均形成于合金凝固末期,与液相补缩不足相关,但又有各自的形成机理。铝合金熔体对氢气有很大的溶解度,凝固过程中又因为溶解度的剧降而析出。孔洞是液相中过饱和的气体压力与凝固收缩引起的压力降共同作用的结果。热裂则是在凝固末期由于铸件收缩受阻而产生的应力以及液相补缩不足而导致的,其不仅与合金性质、铸造条件有关,并且受铸件形状的影响。文章基于近年来该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总结了关于孔洞与热裂的形成机理以及几种目前所应用的经典预测模型,并对这几种模型的理论基础以及所考虑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新模型的研究方向和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 刘永勤介万奇
- 关键词:铝合金孔洞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