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汉平

作品数:49 被引量:334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电子电信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光谱
  • 14篇红外
  • 13篇穴位
  • 11篇红外辐射
  • 8篇心病
  • 8篇冠心病
  • 8篇红外辐射光谱
  • 8篇辐射光谱
  • 7篇针刺
  • 6篇冠心病患者
  • 6篇病患
  • 5篇色诊
  • 5篇激光
  • 5篇光谱研究
  • 4篇针针
  • 4篇色度学
  • 4篇舌诊
  • 4篇气血
  • 4篇中医
  • 4篇足三里

机构

  • 4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3篇上海中医药大...
  • 10篇复旦大学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9篇刘汉平
  • 18篇曾常春
  • 18篇刘颂豪
  • 13篇梁波
  • 10篇丁光宏
  • 10篇邓海平
  • 10篇魏建子
  • 10篇沈雪勇
  • 9篇郭周义
  • 6篇应荐
  • 4篇何金洋
  • 4篇赵玲
  • 4篇黄志明
  • 3篇孔猛
  • 3篇张鹤鸣
  • 3篇蒋兴慧
  • 3篇周钰
  • 3篇刘小燕
  • 3篇褚君浩
  • 3篇杨利

传媒

  • 7篇激光生物学报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陕西中医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西医结合学...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针灸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四川中医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穴位埋线局部刺激效应动态变化的激光多普勒微循环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在体、动态分析穴位埋线后经穴局部微循环血流灌注变化的规律,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局部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er,LDF),获取右侧上巨虚(ST37)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足三里(ST36)、上巨虚(ST37)、下巨虚(ST39)的微循环血流灌注(PU),比较分析不同穴位之间及同一穴位埋线前后不同时间PU值的差别。结果:①埋线前及埋线后第8天,埋线侧3个穴位的PU值无显著性差异,从埋线后即刻至第7天,ST37的PU值显著高于非埋线穴位ST36和ST39(P<0.01);非埋线左侧3个穴位的PU值无显著性差异;埋线穴位ST37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二次函数的特征(P<0.01)。②右侧ST37埋线后不同时间点的PU值明显高于埋线前(P<0.01);在埋线前及埋线后第8天,两侧ST37的PU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余时间点,右侧ST37的PU值显著高于左侧(P<0.01)。③埋线后即刻至埋线后第6天,ST37右-左PU差值显著高于非埋线穴位ST36、ST39的差值(P<0.01)。结论:埋线能引起埋线穴位的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持续时间约7d,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二次函数的特征。从穴位的血流灌注量来分析,埋线疗法对穴位的刺激效应约为7d。
刘小燕刘汉平张鹤鸣梁波万秋娥刘颂豪
关键词:穴位埋线微循环激光多普勒
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冲穴红外辐射光谱比较被引量:22
2005年
应荐沈雪勇刘汉平魏建子赵玲邓海平周钰丁光宏
关键词:红外辐射光谱冠心病患者太冲穴正常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
人体原穴漫反射光谱特征与反映气血变化的特异性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手足部原穴在女性月经前后气血盈亏变化过程中的漫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差异性,初步探讨原穴在反映人体气血变化的特异性。方法:采用线阵CCD探测器的光纤光谱仪获取手足部6个原穴在月经前后不同时期400~700 nm范围内的反射光谱,对特定波长处的漫反射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月经前后机体气血盛衰的变化,手足部原穴的漫反射光谱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即月经期的漫反射率最高,月经前居中,月经结束后最低。在血红蛋白可见光吸收峰附近,右侧太白穴及冲阳穴的月经中反射率与月经前、后反射率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太白穴更为明显,而两侧太冲穴月经前后不同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部原穴太渊及神门仅在423.37nm处,月经中的反射率显著高于月经后(P<0.05),其余波长处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组织漫反射光谱的变化与机体气血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月经气血变化过程中,脾经原穴太白和胃经原穴冲阳表现出特异性反应。
刘汉平梁波蒋兴慧刘小燕郭周义曾常春刘颂豪
关键词:反射光谱穴位特异性原穴气血
经络腧穴的光学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现已成熟并仍有巨大潜力的光子学技术与热、电、磁等一起成为研究经络腧穴的热门手段,经络腧穴光学特性的探索不仅为其存在提供了客观依据,而且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生物物理学依据。总结目前用于经络腧穴研究的光学检测方法原理,重点综述了经络腧穴的超微弱发光、经脉红外辐射路线的客观显示、腧穴的红外辐射光谱及循经激光传输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光子学手段在经络腧穴的研究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蒋兴慧刘汉平郭周义刘颂豪
关键词:经络腧穴光学特性
聚乙二醇修饰氧化石墨烯载槲皮素交联脱细胞真皮基质的3D药物复合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二醇修饰氧化石墨烯载槲皮素交联脱细胞真皮基质的3D药物复合支架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首先,取ICR小鼠全皮制成圆形脱细胞真皮基质(ADM)支架;其次,氧化石墨烯(GO)在EDC催化下,将6臂氨基聚乙二...
刘汉平楚婧
从漫反射光谱探讨耳穴反映气血变化的特异性(英文)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耳穴在月经前后人体气血盈亏变化过程中的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差异性,探讨耳穴反映人体气血变化的相对特异性。方法:采用线阵电荷耦合元件探测器的光纤光谱仪无损获取子宫(TF2)、肝(CO12)、内分泌(CO18)3个耳穴在月经前后不同时间的可见光反射光谱,并对特定波长处的反射率进行比较。结果:随着人体机体气血盛衰的变化,3个耳穴的漫反射光谱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即月经期的漫反射率高于月经前和月经后,这种趋势以TF2最为显著;在血红蛋白吸收峰附近544.06 nm、555.17 nm及577.47 nm波长处,TF2在月经期的反射强度显著高于月经前及月经后(P<0.01);TF2反射强度变化的差值大于CO12及CO18,尤其以TF2月经期与月经后的差值显著高于CO12及CO18月经期与月经后的差值(P<0.05)。结论:耳穴漫反射光的变化与机体气血盛衰有关,其在反映机体气血盛衰方面存在相对特异性,子宫为反映胞宫气血变化最灵敏的耳穴。
刘汉平梁波张鹤鸣刘小燕刘颂豪
关键词:光谱分析反射光谱月经气血
针刺配合面部闪罐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面部闪罐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总结痤疮的针灸治疗经验。方法:82例寻常性痤疮患者被随机分成针罐治疗组和针灸对照组。针罐治疗组采用毫针针刺配合面部闪罐治疗;针灸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治愈率相比,针罐治疗组明显优于针灸对照组(P<0.05),针刺配合面部闪罐对脓疱皮损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P<0.05)。结论:针刺配合面部闪罐能有效消除丘疹、脓疱等皮损,可作为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方法之一。
刘汉平梁波贺剑波张彩晴
关键词:寻常性痤疮毫针针刺闪罐
正常人群中医面部色诊中印堂与准头的色差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本研究检测了正常人群面部印堂与准头部位的可见反射光谱色度学数据,欲于探讨印堂与准头部位的色差特点。方法:应用光谱测色法采集516例正常人群印堂与准头部色诊的色度学参数,以CIE LAB均匀色彩空间进行印堂与准头部位的L*、a*、b*分析与色度角、彩度的比较,并计算其总色差、明度差、色度差、饱和度差、色相差参数。结果:结果表明,正常人群于印堂与准头部位的L*、a*、b*三维分布区域不同,印堂部的L*值大于准头部(P<0.05),而印堂部的a*、b*值明显小于准头部(P<0.01);印堂部的色度角与彩度均明显小于准头部(P<0.01);总色差为1.846、明度差为0.514、色度差为1.773、饱和度差为1.759、色相差为0.218单位。结论:应用光谱测色对印堂与准头部位色诊的检测,在CIE LAB色空间的基础上色差研究显示这2个位点存在着明显的色差,通过色差矢量值的计算,可以以人眼观察能力探讨的色诊差别的大小及其特点,为正确地理解色诊的色度学参数与分析其结果提供了参考。
曾常春李丽君杨利刘汉平刘颂豪
关键词:色诊印堂色差色度学明度
针刺对家兔脑出血急性期血浆NO脑组织SOD、LPO的影响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可能机理。方法 :采用脑内动脉血植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 ,采用针刺、药物、针刺加药物治疗 ,测血浆一氧化氮 (NO)、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脂质过氧化物 (L PO)含量。结果 :针刺组血浆 NO、脑组织 SOD水平较模型组高 (P<0 .0 5~ 0 .0 1 ) ,针刺组脑组织 L PO水平较模型组低 (P<0 .0 1 ) ;与药物组相比 ,针刺加药物组血浆 NO、脑组织 SOD水平较高 (P<0 .0 5) ;针刺加药物组脑组织 LPO的差别不显著 (P>0 .0 5)。结论
刘汉平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
蒜氨酸和甲基蒜氨酸的红外及拉曼光谱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比较分析了大蒜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前体蒜氨酸和甲基蒜氨酸粉末纯品的红外和拉曼谱。在3 200~2 800cm-1和1 700~200cm-1波段检测到显著的红外和拉曼吸收峰,其中蒜氨酸在3 080,1 617,1 582,1 496,1 418,1 342,1 301,919cm-1处有8个较强的红外吸收峰,以及在3 088,1 636,1 404,1 290,1 051,790,745,693,588cm-1处有9个较强的拉曼振动峰,可作为蒜氨酸的特征峰;甲基蒜氨酸在1 644,1 481,1 395,1 370,1 233,1 068,1 004,892cm-1处有8个较强的红外吸收峰,以及在1 644,1 310,1 073,1 011,998,893,846,702,676cm-1处有9个较强的拉曼振动峰,可作为甲基蒜氨酸的特征峰。蒜氨酸和同系物甲基蒜氨酸的红外及拉曼光谱具有明显差异,红外及拉曼光谱技术为蒜氨酸及其同系物的快速、简便的分析提供了方法。
王笑刘汉平曾常春刘颂豪
关键词:蒜氨酸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大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