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波

作品数:17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针刺
  • 4篇穴位
  • 3篇鸭乙型肝炎
  • 3篇鸭乙型肝炎病...
  • 3篇氧化酶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定量
  • 3篇荧光定量PC...
  • 3篇针针
  • 3篇足三里
  • 3篇微循环
  • 3篇抗氧化
  • 3篇抗氧化酶
  • 3篇毫针
  • 3篇毫针针刺
  • 3篇肝炎
  • 3篇肝炎病毒

机构

  • 17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体育职业...

作者

  • 17篇梁波
  • 13篇刘汉平
  • 5篇曾常春
  • 4篇何金洋
  • 3篇于萍
  • 3篇郭周义
  • 3篇刘颂豪
  • 2篇刘小燕
  • 1篇万秋娥
  • 1篇许世彤
  • 1篇胡奎娟
  • 1篇区英琦
  • 1篇张鹤鸣
  • 1篇蒋兴慧
  • 1篇黄勇强
  • 1篇王艳芳
  • 1篇周小勇
  • 1篇周密

传媒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陕西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甘肃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 1篇198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穴位埋线局部刺激效应动态变化的激光多普勒微循环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在体、动态分析穴位埋线后经穴局部微循环血流灌注变化的规律,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局部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er,LDF),获取右侧上巨虚(ST37)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足三里(ST36)、上巨虚(ST37)、下巨虚(ST39)的微循环血流灌注(PU),比较分析不同穴位之间及同一穴位埋线前后不同时间PU值的差别。结果:①埋线前及埋线后第8天,埋线侧3个穴位的PU值无显著性差异,从埋线后即刻至第7天,ST37的PU值显著高于非埋线穴位ST36和ST39(P<0.01);非埋线左侧3个穴位的PU值无显著性差异;埋线穴位ST37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二次函数的特征(P<0.01)。②右侧ST37埋线后不同时间点的PU值明显高于埋线前(P<0.01);在埋线前及埋线后第8天,两侧ST37的PU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余时间点,右侧ST37的PU值显著高于左侧(P<0.01)。③埋线后即刻至埋线后第6天,ST37右-左PU差值显著高于非埋线穴位ST36、ST39的差值(P<0.01)。结论:埋线能引起埋线穴位的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持续时间约7d,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二次函数的特征。从穴位的血流灌注量来分析,埋线疗法对穴位的刺激效应约为7d。
刘小燕刘汉平张鹤鸣梁波万秋娥刘颂豪
关键词:穴位埋线微循环激光多普勒
人体原穴漫反射光谱特征与反映气血变化的特异性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手足部原穴在女性月经前后气血盈亏变化过程中的漫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差异性,初步探讨原穴在反映人体气血变化的特异性。方法:采用线阵CCD探测器的光纤光谱仪获取手足部6个原穴在月经前后不同时期400~700 nm范围内的反射光谱,对特定波长处的漫反射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月经前后机体气血盛衰的变化,手足部原穴的漫反射光谱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即月经期的漫反射率最高,月经前居中,月经结束后最低。在血红蛋白可见光吸收峰附近,右侧太白穴及冲阳穴的月经中反射率与月经前、后反射率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太白穴更为明显,而两侧太冲穴月经前后不同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部原穴太渊及神门仅在423.37nm处,月经中的反射率显著高于月经后(P<0.05),其余波长处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组织漫反射光谱的变化与机体气血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月经气血变化过程中,脾经原穴太白和胃经原穴冲阳表现出特异性反应。
刘汉平梁波蒋兴慧刘小燕郭周义曾常春刘颂豪
关键词:反射光谱穴位特异性原穴气血
针刺配合面部闪罐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面部闪罐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总结痤疮的针灸治疗经验。方法:82例寻常性痤疮患者被随机分成针罐治疗组和针灸对照组。针罐治疗组采用毫针针刺配合面部闪罐治疗;针灸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治愈率相比,针罐治疗组明显优于针灸对照组(P<0.05),针刺配合面部闪罐对脓疱皮损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P<0.05)。结论:针刺配合面部闪罐能有效消除丘疹、脓疱等皮损,可作为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方法之一。
刘汉平梁波贺剑波张彩晴
关键词:寻常性痤疮毫针针刺闪罐
扶正利湿活血复方对鸭胚肝细胞中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扶正利湿活血中药复方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先天感染乙肝病毒(HBV)的鸭胚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抑制作用。方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鸭胚尿囊液DHBV DNA分析筛选先天感染DHBV的阳性鸭胚,对DHBV阳性的鸭胚肝细胞原代培养;细胞接种后第3天分组加入不同剂量扶正利湿活血复方水提物和醇提物,共6d,分别于药物干预前、药物干预第3天、第6天、停药第2天收集培养上清;辛酸钠法提取上清DHBV DNA,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分析血清DHBV DNA的含量。结果水提物各剂量组组内不同时间点DHBV DNA载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水提物低剂量组D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病毒对照组(P<0.05);醇提物中、低剂量组在给药后和停药后培养上清DHBV均明显下降(组间、组内比较均为P<0.01),扶正利湿活血复方醇提物高剂量组在给药后第3天时DHBV明显下降(组间、组内比较均为P<0.01),第6天时组内比较无明显下降(P>0.05),而在停药后第3天时组内与组间比较又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1)。结论扶正利湿活血复方醇提物对鸭胚肝细胞中的DHBV有直接抑制作用,水提物在鸭体内可能不是通过直接抑制DHBV而起作用。
刘汉平何金洋梁波
关键词:鸭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荧光定量PCR
透刺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42例
2009年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TMD患者采用颊车透刺下关、太阳透刺下关为主,并配合TDP颞下颌关节区照射治疗2个疗程,然后评价颞下颌关节疼痛VAS积分、张口度及临床疗效。结果:颞下颌关节疼痛VAS积分显著减少(P<0.05),关节开口度显著增加(P<0.05),总有效率为96.7%。结论:毫针透刺加TDP治疗能显著缓解颞下颌关节区的疼痛,恢复关节正常功能,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较佳的临床效果。
梁波贺剑波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针刺疗法穴位透刺特定电磁波治疗
荧光定量PCR观察鸭胚肝细胞培养上清DHBV载量的动态变化
2009年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观察后天感染和先天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鸭胚肝细胞培养上清中DHBV载量的动态变化,探讨适宜于抗HBV药物的体外实验、HBV生物学特性及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研究的鸭胚肝细胞模型。筛选先天感染DHBV的阳性鸭胚并进行肝细胞原代培养,对DHBV阴性鸭胚肝细胞原代培养,并以不同浓度的DHBV强阳性血清感染细胞。于细胞接种后不同时间点收集培养上清,FQ-PCR检测分析培养上清DHBV DNA的含量。结果显示:先天感染的鸭胚肝细胞接种第2 d上清中DHBV载量最高,第3 d大幅下降,然后缓慢上升,第8 d达到高峰,至第15 d时仍然与高峰时接近,DHBV载量的数量级都在108cop ies/mL没有变化;后天感染不同浓度的DHBV阳性血清的鸭胚肝细胞培养上清中的DHBV载量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DHBV感染后第3 d大幅下降,以后逐渐上升,至第11 d达高峰,第15 d又略有下降。结论:先天感染DHBV的鸭胚肝细胞的培养上清病毒载量上升至峰值时间短,病毒载量稳定,更适合于抗HBV药物的体外实验研究。
刘汉平何金洋曾常春梁波
头针结合体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下肢疼痛及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体针+头针组和体针组,体针+头针组给予针刺足运感区,并配合针刺病变椎间盘旁的背俞穴及突出椎间盘刺激的神经支配区域的穴位;体针组仅给予常规毫针针刺体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下肢及腰痛的程度。结果体针+头针组在2次治疗后,体针组在4次治疗后,下肢疼痛VAS分值显著降低(P<0.05);2组均在4次治疗后,下肢疼痛VAS分值显著降低(P<0.05),但体针+头针组VAS减少值显著高于体针组(P<0.05);1个疗程后,2组下肢疼痛及腰痛VAS分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和0.01),且体针+头针组VAS减少值显著高于体针组(P<0.05)。结论单纯体针治疗和体针配合头针治疗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所致下肢疼痛及腰痛,而头针配合体针治疗起效时间短,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于萍梁波刘汉平
关键词:体针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
两种温针方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比较艾条温针和乙醇温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1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艾条温针治疗和乙醇温针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关节功能活动度Mell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Melle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条温针组治愈1例,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6例;乙醇温针组治愈0例,显效9例,有效22例,无效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条温针治疗及乙醇温针治疗均能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的功能活动,两者疗效无差别,但乙醇温针具有操作简便、安全之优势。
梁波贺剑波刘汉平
关键词:肩凝症温针疗法热效应
针刺及艾灸足三里穴缓解大鼠运动疲劳作用的比较被引量:20
2009年
背景:已有诸多实验证实针灸足三里穴能够有效地缓解运动疲劳。目的:观察毫针针刺及艾灸足三里穴(ST36)对运动疲劳大鼠的运动耐力、骨骼肌微循环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及艾灸两种不同疗法缓解运动疲劳作用的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动物实验,于2008-06/07在华南师范大学光子中医学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24只,体质量220~260g。方法:SD大鼠24只,适应性游泳后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及针刺组,每组6只。采用无负重游泳方式建立大鼠运动疲劳模型,艾灸组及针刺组在游泳运动的同时,分别采用毫针及艾灸刺激足三里穴,1次/d,共10d。末次力竭运动结束后检测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大鼠骨骼肌微循环及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实验第9天,艾灸组大鼠的运动耐力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的运动耐力(P<0.05);实验第11天,艾灸组和针刺组的大鼠的运动耐力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的大鼠同时间点的运动耐力(P<0.05),艾灸组和针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艾灸组双侧胫骨前肌的血流灌注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腹直肌的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艾灸组双侧胫骨前肌线粒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双侧胫骨前肌线粒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艾灸组(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穴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疲劳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增加骨骼肌血流灌注,缓解外周骨骼肌的运动疲劳,提高运动耐力,其效应优于针刺足三里穴。
刘汉平梁波曾常春郭周义
关键词:艾灸毫针针刺微循环抗氧化酶
针刺水沟穴为主治疗产褥期抑郁症31例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针刺水沟穴为主治疗产褥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水沟穴快速提插法结合认知心理疗法治疗产褥期抑郁症31例。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HAM-D17总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0.32%。9例痊愈患者中,治疗前HAM-D17评分均小于24分。结论:本治疗方法对产褥期抑郁症有着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轻度产褥期抑郁症患者。
梁波贺剑波刘汉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