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福森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汽车
  • 3篇制冷
  • 3篇发生器
  • 3篇废热
  • 2篇盘管
  • 2篇汽车发动
  • 2篇汽车发动机
  • 2篇换热
  • 2篇换热模型
  • 2篇混合制冷
  • 2篇工作特性
  • 2篇发动机
  • 1篇压缩制冷
  • 1篇特性分析
  • 1篇热能
  • 1篇热能工程
  • 1篇空调
  • 1篇空调系统
  • 1篇负荷率
  • 1篇负荷特性

机构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刘福森
  • 5篇徐士鸣
  • 5篇李见波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第七届全国制...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特性研究
目前,传统汽车制冷系统均采用消耗发动机动力的压缩制冷方式,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回收利用汽车尾气废热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来代替传统压缩制冷方式,可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由于单纯采用废热制冷不能满足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对空调冷...
刘福森
关键词:汽车废热混合制冷
文献传递
汽车发动机排气废热/动力联合驱动的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及其工作特性
根据汽车发动机废热排放特性、由废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特点以及对汽车制冷系统的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采用直接风冷的,以汽车发动机废热和动力联合驱动的新型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根据空调大客空调系统制冷荷负设计工况,对采用工质...
徐士鸣刘福森李见波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空调系统负荷特性
车速变化对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车速下客车发动机排气参数的定量分析和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各设备负荷计算,确定了发生器的具体结构形式和换热面积,建立了发动机排气参数和发生器内工作流体传热分布参数模型。进而分析了在不同车速下发生器负荷特性对混合...
李见波徐士鸣刘福森
关键词:换热模型
文献传递
废热/动力联合驱动的混合制冷循环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根据废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特点以及对汽车制冷系统的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采用直接风冷的,以汽车发动机废热和动力联合驱动的新型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在设计工况(空气温度35℃,冷凝温度55℃,制冷剂蒸发温度3℃,制冷负荷30kW)下,对采用R124-DMAC工质的混合制冷循环进行热力计算,其综合性能系数(COPint)为14.85。通过热力循环分析发现发生器负荷率和环境温度变化对混合制冷循环工作特性有较大的影响。
徐士鸣刘福森李见波
关键词:汽车废热混合制冷
车速变化对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对不同车速下客车发动机排气参数的定量分析和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计算,确定了发生器的结构形式和换热面积,建立了发动机排气参数和发生器内工作流体的传热分布参数模型。进而分析了在不同车速下发生器负荷特性对混合制冷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负荷为30kW的条件下,车速大于100km/h时,废热制冷就能满足客车冷负荷需求;车速在35~100km/h时,废热制冷和压缩制冷联合运行才能满足客车冷负荷需求;车速低于35km/h时,客车冷负荷完全由压缩制冷提供。
李见波徐士鸣刘福森
关键词:热能工程换热模型
汽车发动机排气废热/动力联合驱动的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及其工作特性
根据汽车发动机废热排放特性、由废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特点以及对汽车制冷系统的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采用直接风冷的,以汽车发动机废热和动力联合驱动的新型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根据空调大客空调系统制冷荷负设计工况,对采用R...
徐士鸣刘福森李见波
关键词:废热汽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