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迎昌

作品数:85 被引量:28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4篇结核
  • 31篇杆菌
  • 23篇疫苗
  • 21篇分枝杆菌
  • 18篇细胞
  • 18篇DNA疫苗
  • 16篇小鼠
  • 15篇免疫
  • 15篇结核分枝杆菌
  • 14篇结核病
  • 13篇分支杆菌
  • 12篇结核分支杆菌
  • 11篇AG85A
  • 9篇抗结核
  • 8篇抗结核药
  • 7篇药物
  • 7篇结核DNA疫...
  • 6篇凝胶
  • 6篇免疫原性
  • 5篇疫苗治疗

机构

  • 49篇解放军第30...
  • 27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解放军第三零...
  • 3篇解放军309...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省胸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胸部肿瘤...

作者

  • 84篇史迎昌
  • 38篇张俊仙
  • 38篇吴雪琼
  • 22篇李洪敏
  • 21篇黎立
  • 19篇梁艳
  • 17篇阳幼荣
  • 14篇张灵霞
  • 10篇石炳毅
  • 10篇冯端浩
  • 10篇梁建琴
  • 9篇白雪娟
  • 9篇王兰
  • 8篇王兰
  • 8篇张广宇
  • 7篇缑宇轩
  • 7篇刘蔚
  • 7篇金关甫
  • 7篇徐燕杰
  • 7篇杨楠

传媒

  • 7篇中国防痨杂志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国际呼吸杂志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4
  • 10篇2003
  • 12篇2002
  • 7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核分枝杆菌Ag85A/ESAT-6嵌合基因DNA疫苗与抗痨药物联合治疗小鼠结核病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Ag85A/ESAT-6嵌合基因DNA疫苗及其与抗痨药物联合治疗小鼠结核病的效果。方法用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的利福平和异烟肼敏感株HB240-1尾静脉注射17~19g的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后,将小鼠随机均匀地分为5组,感染后第3d开始,分别用pVAX1空载体(A组)、利福平和异烟肼(B组)、利福平、异烟肼和Ag85A/ESAT-6嵌合基因DNA疫苗(C组)、Ag85A/ESAT-6嵌合基因DNA疫苗(D组)、HSP65基因DNA疫苗(E组)治疗40d,每组10只小鼠。治疗结束后2w,分别取肺、肝和脾观察病理改变、称取重量、做菌落计数。结果小鼠感染5w后,肺内菌量可达到1.8×106CFU,脾内菌量达到1.7×106CFU。治疗结束后2w,B组和C组肺、脾脏器重量指数显著低于D组和E组,D组和E组脾脏器重量指数低于A组,但差别不显著。A组肺脏病变程度最重,病变范围80%~100%,干酪样坏死灶为弥漫性;D组和E组肺脏病变范围50%,干酪样坏死灶为片状;B组和C组肺脏病变程度较轻,病变范围较小,干酪样坏死灶为点状。A组脾脏9只重度肿大;B组和C组脾脏未见明显病变;D组和E组脾脏各有4只重度肿大。与A组相比,E组、D组、B组和C组肺脏菌落数分别减少了45%、50%、98.9%、99%;脾脏菌落数依次减少了50%、55%、99.2%、98.4%。与pVAX1空载体治疗组相比,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Ag85A/ESAT-6嵌合基因疫苗组与HSP65基因疫苗组疗效相当。结论Ag85A/ESAT-6嵌合基因DNA疫苗组联合化疗的疗效明显强于Ag85A/ESAT6嵌合基因DNA疫苗单独应用。
梁艳吴雪琼李宁张俊仙阳幼荣余琦白雪娟宋晶莹刘瑞李忠明王兰史迎昌
关键词:DNA疫苗结核病
不同浓度的月桂氮酮对双氯芬酸钠凝胶剂透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通过动物离体透皮吸收试验 ,选择双氯芬酸钠凝胶剂中最佳浓度的月桂氮 艹卓 酮 (氮酮 ,Azone)作为渗透促进剂。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装置 ,以离体鼠皮为屏障、生理盐水为接受介质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月桂氮 艹卓 酮 (0 %、1%、2 %、3%、5 %Azone)对双氯芬酸钠凝胶剂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 双氯芬酸钠凝胶剂 12h累积透皮释药百分率依次为 38.4 2 %、6 2 .35 %、72 .80 %、32 .10 %、5 5 .36 %。结论 Azone促进双氯芬酸钠凝胶剂透皮释药的最大浓度为 2 % ,筛选出 2 %月桂氮 艹卓 酮作为促进剂 ,制备了具有良好经皮吸收性能的双氯芬酸钠凝胶剂。
刘荣闫锋汪余疆邓夕军史迎昌
关键词:透皮吸收
结核表位疫苗MP3RT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上的转录组学分析
2022年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确定结核表位疫苗MP3RT在人源化动物模型上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DEG),为阐明MP3RT潜在的分子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8月开始至2022年2月完成。本研究采用edgeR软件以差异倍数≥1.5且P<0.05为筛选条件筛DEG,对筛选出的DEG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以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对上述DEG通过RT-qPCR进行实验验证,采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转录组学鉴定了367个DEG(214个上调,153个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上述DEG的GO富集显著聚焦于细胞代谢、生长、凋亡、炎症等词条,KEGG富集显著聚焦于MAPK信号通路等炎症相关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蛋白Abl1聚集度最大,聚集系数最高,连通性最好。RT-qPCR结果显示,与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相比,MP3RT疫苗组中cpne4(t=2.48,P=0.0480)、h2-q10(t=2.95,P=0.0256)、mef2c(t=2.87,P=0.0284)、cr2(t=3.23,P=0.178)、ablim1(t=2.91,P=0.0335)、dll1(t=2.70,P=0.0273)和ms4a2(t=3.03,P=0.019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cd163l1(t=2.56,P=0.0430)、il1r1(t=2.91,P=0.0227)和cd34(t=2.42,P=0.046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MP3RT表位疫苗在人源化动物模型上诱导了367个DEG,这些DEG与新陈代谢和免疫反应相关,p38 MAPK和JNK/MAPK信号通路在MP3RT疫苗分子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王杰米洁梁艳吴雪琼张俊仙刘银萍王兰薛勇史迎昌龚文平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表位疫苗转录组学差异表达基因
负向免疫调节树突状细胞对心脏移植大鼠免疫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经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供者脾淋巴细胞与受者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对移植受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以DA大鼠为供者,LEW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离供者脾淋巴细胞(SP),制备经PUVA处理的供者脾淋巴细胞(PUV~SP)。在体外分别将供者PUVA-SP和SP与受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DC共培养,得到PUVA-SP-DC及SP-DC,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DC表型。根据受者心脏移植术前1周静脉输注成分的不同,将受者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n=7):单纯输注磷酸盐缓冲液(PBS);(2)SP—DC组(n=8):输注SP-DC5×10^6个;(3)PUVA—SP-DC组(n=8):输注PUVA—SPDC5×10^6个。每日观察各组移植心的存活状况。移植后第6天,检测受者血清中抗供者特异性IgG水平;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受者脾脏T淋巴细胞对供者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比较各组受者脾脏体积的大小。结果供者脾淋巴细胞经PUVA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为81.93%。正常LEW大鼠DC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阳性率分别为(3.5±0.27)%和(13.0±0.58)%,受者DC与供者SP混合培养后,其CDS0和CD86的表达水平为(16.6±0.72)%和(36.5±0.87)%,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1);受者DC与供者PUVA~SP混合培养后,其CD86和CDS0的表达率分别为(3.9±0.12)%和(13.4±0.59)%,与正常LEW大鼠DC相当(P〉0.05)。PUVA-SP—DC组的受者抗供者特异性IgG水平明显低于SP—DC组及对照组(P〈0.01)。PUVA—SP-DC组受者T淋巴细胞对供者抗原的刺激反应指数为1.66±0.29,明显低于SP-DC及对照组(7.28±0.38、4.19±0.16,P%0.01);而其对无关供者抗原的刺激反应指数为4.37±0.11,与SP-DC及对照组相当(4.51±0.40、4.36±0.14,P〉0.05)。PUVA-SP—DC组�
郑德华石炳毅邹一平杜国盛蔡明钱叶勇史迎昌黎立
关键词:树突细胞心脏移植抗体生成
地塞米松缓解大鼠麻醉应激作用
2008年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与麻醉剂速眠新配伍的应用效果。方法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A组和B组分别肌肉注射地塞米松0.1 mL/kg和1.0 mL/kg之后30 min,,对照组仅肌肉注射速眠新0.20 mL/kg。结果3组大鼠麻醉诱导时间相同,均不超过3 min;B组麻醉维持时间最长、苏醒时间最短;A组次之。A组和B组麻醉期心率和动脉平均血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监测显示,麻醉后A组和B组的大鼠呼吸数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麻醉后血浆ACHT和皮质酮水平未升高,而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采用地塞米松配伍速眠新对大鼠进行复合麻醉,不仅能增强麻醉,而且能缓解麻醉过程中的心率加快和呼吸抑制症状,维持实验过程中各项指标较平稳,安全性高。
黎立史迎昌王心静
关键词:速眠新糖皮质激素麻醉
吞噬PUVA处理的同种异基因细胞的树突细胞对抗原特异性CD4^+ CD25^+ Foxp3^+调节T细胞的体外诱导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吞噬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的树突细胞(DC)对抗原特异性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体外诱导作用。方法分离LEW大鼠骨髓细胞,经大鼠重组IL-4和GM-CSF共同诱导培养制备骨髓来源的LEW大鼠DC。分离DA大鼠脾淋巴细胞(SP),制备经PUVA处理的DA大鼠脾淋巴细胞(PUVA-SP)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在体外将DA大鼠的PUVA-SP或SP与LEW大鼠骨髓来源的DC共同培养,得到PUVA-SPDC和SPDC,以Luminex液相芯片法检测PUVA-SPDC和SPDC培养上清中IL-10、IL-12的含量。以CFSE标记PUVA-SP,流式细胞仪检测LEW大鼠DC对DA大鼠PUVA-SP的摄取情况。将LEW大鼠CD4+25-T细胞与PUVA-SPDC或SPDC混合培养5d,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形成的CD4+ CD25+ Foxp3+ T细胞,同时分离培养体系中的CD4+ CD25+ T细胞,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PUVA-SPDC诱生的CD4+ CD25+ T细胞对LEW大鼠CD4+ CD25- T细胞(效应性T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DA大鼠脾淋巴细胞经PUVA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为81.93%。LEW大鼠DC可有效摄取PUVA-SP,吞噬率达70.72%。SPDC培养上清中IL-12和IL-10浓度分别为700±18、39±3pg/ml;与SPDC相比,PUVA-SPDC培养上清中的IL-12水平(148±9pg/ml)明显降低(P<0.01),而IL-10水平(75±4pg/ml)则明显增加(P<0.01)。与PUVA-SPDC混合培养后,LEW大鼠CD4+T细胞中CD4+ CD25+ T细胞的比例为15.4%,其中Foxp3阳性率为44.1%;而与SPDC混合培养后LEW大鼠CD4+T细胞中CD4+ CD25+ T细胞的比例只有6.5%,其中Foxp3阳性率仅为8.2%。PUVA-SPDC诱生的CD4+ CD25+ T细胞对体外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抗原特异性抑制作用。结论PUVA-SPDC在体外能够有效诱生抗原特异性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
郑德华陆宏石炳毅杜国盛邹一平魏玉香窦立萍史迎昌黎力洪宝发
关键词:树突细胞PUVA疗法转录因子FOXP3
三种肾虚证小鼠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肾虚证小鼠模型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变化。方法 :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常规血细胞测定 ,DPH荧光探针法测定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结果 :肾虚证小鼠红细胞膜脂流动性显著降低。结论
刘洪尊冯端浩缑宇轩刘蔚高杉史迎昌孙玲
关键词:肾虚证小鼠红细胞膜脂流动性中医地塞米松
负向免疫调节树突细胞对心脏移植大鼠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受体树突细胞(DC)与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供体脾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对心脏移植受体Th1/Th2类细胞因子及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以DA大鼠为供体,LEW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离正常的供体脾淋巴细胞(SP),制备经PUVA处理的供体脾淋巴细胞(PUVA-SP)。在体外将PUVA-SP或SP与受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DC共同培养,检测上述处理对受体DC分泌白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按受体术前1周静脉输注的细胞成分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7),单纯输注PBS;SPDC组(n=8),输注负载供体SP的受体大鼠DC;PUVA-SPDC组(n=8),输注负载PUVA处理的供体SP的受体大鼠DC。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移植术后6d检测受体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10),并取移植心脏标本作切片检查,确定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结果受体DC与供体PUVA-SP共培养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IFN-γ的水平分别为75.3±3.7、24.3±1.2ng/ml,明显高于同供体SP共培养后的受体DC(分别为39.0±3.1ng/ml、12.1±0.5ng/ml,P<0.01)。心脏移植术后,PUVA-SPDC组受体大鼠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2和INF-γ的浓度分别为199.3±8.4、9.0±1.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5.0±3.2、61.0±3.2ng/ml,P<0.01)及SPDC组(分别为559.3±35.3、69.0±2.3ng/ml,P<0.01),而其Th2细胞因子IL-10水平(58.2±0.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6ng/ml,P<0.01)及SPDC组(20.1±1.6ng/ml,P<0.01)。PUVA-SPDC组移植物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移植物排斥反应病理分级则低于SPDC组。与对照组(6.7±0.3d)比较,PUVA-SPD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27.3±1.3d)显著延长(P<0.01),而SPD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短于对照组(5.5±0.3d,P<0.05)。结论PUVA-SPDC具有负向免疫调节特性,能够在移植物受体体内诱导Th2免疫偏移,下调移植物排斥反应。
郑德华石炳毅邹一平蔡明钱叶勇史迎昌黎立洪宝发窦立萍
关键词:树突细胞心脏移植免疫偏移
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心脏移植的免疫调节被引量:6
2010年
背景:有资料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延长小鼠和狒狒异体皮肤移植存活时间,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但目前尚未见关于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心脏移植减少排斥反应的报道。目的:观察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心脏移植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DA大鼠20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20只作为受体,均随机分为2组,即药物干预组、对照组,每组供受体大鼠各10只。采用双套管法将供体大鼠的左肺动脉和无名动脉分别与受体大鼠心脏的颈外静脉和颈总动脉在显微镜下行端端吻合,建立异位心脏移植模型。Wistar孕鼠1只,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造模后,细胞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同法注射氯化钠注射液。检测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采用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诊断标准对移植心脏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心脏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01),急性排斥反应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P=0.0004)。对照组心肌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心肌间质轻度水肿。结果证实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减轻免疫排斥反应,延长心脏存活时间。
刘奎利刘德忠金建刚李海斌史迎昌黎立韩勇许晓光石炳毅
关键词:免疫调节心脏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结核分支杆菌MPT64 DNA疫苗的纯化及免疫效果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研究结核分支杆菌 MPT64 DNA 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的效果。方法:通过 Qiagen 质粒纯化试剂盒纯化质粒 DNA;将 25 只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载体质粒组和重组质粒组于第 0 周、第 3 周、第 6 周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各 1 次,卡介苗组只在 0 周时于皮内注射卡介苗 1 次;通过 ELISA 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 MPT64 抗体。结果:纯化后的 JW4303 和 JW4303-MPT64 质粒 DNA 经电泳证实无 RNA 污染,OD260/OD280大于 1.8,每 2 000 ml 培养菌可获得 2 mg 左右的质粒 DNA。以三个对照组 15 只小鼠的血清抗 MPT64 抗体 OD值x+2s为正常界限值,免疫 4 周时重组质粒组 10 只小鼠中只有 4 只血清中抗 MPT64 抗体阳性;免疫 7 周时有 5 只小鼠抗体阳性,抗体水平较前略微增高。结论:结核分支杆菌 MPT64 DNA 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只能诱导部分小鼠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免疫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吴雪琼张俊仙史迎昌李洪敏金关甫
关键词:抗原MPT64DNA疫苗DNA免疫结核分支杆菌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