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艳菊

作品数:18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绦虫
  • 15篇细粒棘球绦虫
  • 15篇棘球绦虫
  • 12篇苜蓿
  • 12篇EG95
  • 12篇EGA31
  • 6篇细胞
  • 5篇疫苗诱导
  • 5篇脾细胞
  • 4篇疫苗
  • 4篇基因
  • 3篇融合基因
  • 3篇紫苜蓿
  • 3篇小鼠
  • 2篇农杆菌
  • 2篇脾T淋巴细胞
  • 2篇重组BCG
  • 2篇根癌
  • 2篇根癌农杆菌
  • 2篇保护力

机构

  • 17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叶艳菊
  • 17篇李文桂
  • 4篇周辉
  • 1篇周必英

传媒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0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粒棘球绦虫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诱导小鼠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免疫小鼠被Eg原头节攻击感染后体内棘球蚴囊重减少率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叶蛋白,同时提取转空质粒(pBI121)苜蓿叶蛋白和正常苜蓿叶蛋白作对照。3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4组,A和B组分别用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100μl灌胃和10μl滴鼻免疫小鼠,C组用转空质粒苜蓿叶蛋白提取液10μl滴鼻免疫小鼠,D组用正常苜蓿叶蛋白提取液100μl灌胃免疫小鼠。各组小鼠每3d免疫1次,连续免疫2个月。末次免疫后第8周,各组小鼠用Eg原头节腹腔注射攻击感染(50个/只),感染后第24周剖杀小鼠,分离并称重细粒棘球蚴囊,计算囊重减少率;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g粗抗原(EgAg)、伴刀豆球蛋白A(ConA)或脂多糖(LPS)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常规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A、B、C和D组小鼠的棘球蚴囊重分别为(28.0±36.0)、(41.0±33.0)、(72.0±36.0)和(78.0±57.0)mg,A组低于D组(P<0.05),囊重减少率为64.1%。A组的IFN-γ、1L-12和TNF-α水平高于D组(P<0.01),分别为(925.0±88.6)、(22.5±2.7)和(82.5±11.7)pg/ml,IL-10水平低于D组(P<0.01),为(125.0±26.7)pg/ml;B组小鼠脾的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D组(P<0.01),分别为(750.0±100.0)和(80.0±13.1)pg/ml,IL-12和IL-10水平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小鼠脾细胞因子水平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用EgAg、ConA或LPS刺激时,刺激组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相应的未刺激组(P<0.05或P<0.01),ConA或LPS刺激组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EgAg刺激组(P<0.05或P<0.01)。结论转细粒棘球绦虫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可诱导免疫鼠产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以对抗Eg原头节的攻击感染。
叶艳菊李文桂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苜蓿细胞因子
血吸虫重组BCG疫苗的研究进展
2009年
卡介苗(BCG)由于其安全性及免疫佐剂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以其为载体的重组疫苗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血吸虫重组BCG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该文简要概述了近年来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重组BCG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叶艳菊李文桂
关键词:血吸虫重组BCG疫苗卡介苗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脾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小鼠后诱导的脾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疫苗叶蛋白,将其浓度配制成20μg/μL,1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用100μL(约含1μg融合抗原)灌胃接种和10μL(约含0.1μg融合抗原)滴鼻接种分别免疫小鼠,每3 d 1次,连续免疫2个月,同时设非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滴鼻免疫对照组。在末次免疫后0、2、4、6、8、10、12、14、16、18和20周各组随机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灌胃接种组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6-10周和4-12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周和8周达高峰,百分比分别为0.294±0.002和0.168±0.027;滴鼻接种组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4-6周和4-10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周和8周达高峰,百分比分别为0.318±0.051和0.197±0.008。结论CD4+和CD8+T细胞亚群在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叶艳菊李文桂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苜蓿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保护力及其免疫机制研究
目的:   在构建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的基础上,提取转基因苜蓿叶蛋白,将叶蛋白提取液采用口服灌胃和鼻腔粘膜接种免疫BALB/c小鼠,动态观察其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变化;将叶蛋白提取液采用口服灌...
叶艳菊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苜蓿
文献传递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Balb/c小鼠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的叶蛋白,再用无菌双蒸水将叶蛋白提取液的浓度配制成20μg/μl。8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00μl灌胃和10μl滴鼻免疫小鼠,每3天1次,连续免疫2个月。在末次免疫后0、2、4、6、8、10、12、14、16、18和20周各组随机剖杀4只小鼠,眼球取血,常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FCM)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体外经脾细胞悬液或加入Eg粗抗原(EgAg)、伴刀豆球蛋白A(ConA)或脂多糖(LPS)刺激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免疫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0、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在末次免疫后4~6周,2组免疫小鼠的血清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升高,脾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升高,CD4+和CD8+T细胞亚群百分比分别升高,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升高。结论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在免疫早期(4~6周)可诱导免疫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应答,CD4+和CD8+T细胞亚群在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叶艳菊李文桂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苜蓿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BALB/c小鼠产生的免疫应答及其对Eg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的叶蛋白,再用无菌双蒸水将叶蛋白提取液的浓度配制成20g/L。分别用100μL灌胃和10灿滴鼻免疫小鼠,每3d免疫1次,连续免疫2个月。同时设转空质粒(pBI121)苜蓿叶蛋白及正常苜蓿叶蛋白对照组。末次免疫后8周,用Eg原头节腹腔注射进行攻击感染(50个Eg原头节/每鼠),感染后24周剖杀小鼠,分离并称重细粒棘球蚴组织,计算囊重减少率;采眼球血,常规ELISA检测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脾细胞体外经脾细胞悬液或加入殴粗抗原(EgAg)、伴刀豆球蛋白A(ConA)或脂多糖(LPS)刺激培养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V—FITC和碘化丙啶(PI)双染色法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常规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0、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蛋白对照组相比,疫苗口服接种组小鼠检获包囊质量明显降低,囊重减少率为64.1%,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降低,脾T细胞增殖水平、CD4^+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血清中IgG、IgG2b和IgE水平显著升高,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1L-12和TNF—α水平显著增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口服接种可抑制免疫鼠脾细胞发生凋亡,诱导免疫鼠脾T细胞增殖,产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以对抗瞻原头节的攻击感染,CD4^+T细胞亚群、IgG、IgG2b和IgE在疫苗诱导的保护力中起重要作用。
叶艳菊李文桂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脾细胞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喀)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88只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两组,用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20g/L)100μl口服灌胃和10μl鼻腔黏膜接种分别免疫小鼠,每3天1次,连续2个月。在末次免疫后0(对照)、2、4、6、8、10、12、14、16、18、20周各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体外经瞻粗抗原(EgAg)或刀豆蛋白A(ConA)刺激培养48h,诱生白细胞介素(IL)-12、γ-干扰素(IFN-γ)和IL-10;经EgAg或脂多糖(LPS)刺激培养72h,诱生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常规ELISA法检测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结果口服灌胃组的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在免疫后4~6、2~8、2~6、4~12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4、2、2、8周达最高水平,其值分别为(25.0±5.8)、(575.0±28.9)、(50.0±11.5)、(42.5±2.9)ng/L,与0周[(11.3±2.5)、(125.0±28.9)、(11.3±2.5)、(12.5±2.9)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鼻腔黏膜接种组的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在免疫后4—6、2~10、4~10、6—16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4、6、6周达最高水平,其值分别为(25.0±5.8)、(725.0±28.9)、(27.5±2.9)、(60.0±11.5)ng/L,与0周[(11.3±2.5)、(125.0±28.9)、(11.3±2.5)、(12.5±2.9)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gAg、ConA、LPS刺激组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相应的脾细胞悬液组(P〈0.05或〈0.01),ConA或LPS刺激组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相应的EgAg刺激组(P〈0.05或〈0.01)。结论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在免疫早期(2~10周)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应答。
叶艳菊李文桂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紫苜蓿
转细粒棘球绦虫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的培育及鉴定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培育并鉴定转细粒棘球绦虫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苜蓿疫苗提供依据。方法将构建好的pBI-Eg95-EgA31质粒电穿孔转化根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At)LBA4404株,利用重组根瘤农杆菌(rAt)侵染苜蓿(alfalfa)叶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伤愈组织体胚,培育转基因苜蓿,用SDS-PAGE、Western-blot、PCR和RT-PCR鉴定转基因苜蓿。结果SDS-PAGE和Western-blot证实Eg95-EgA31融合基因在苜蓿中得到表达,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为37500Mr,表达效率约占苜蓿叶总蛋白的0.05%,且能被感染细粒棘球蚴的鼠血清特异识别。PCR和RT-PCR均扩增出1016 bp Eg95-EgA31融合基因片段。结论成功培育了转细粒棘球绦虫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为进一步研究细粒棘球绦虫转基因苜蓿疫苗奠定了基础。
周辉李文桂叶艳菊周必英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转基因苜蓿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和Eg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叶蛋白,用无菌双蒸水将叶蛋白提取液配成20 g/L,同时提取转空质粒(pBI121)苜蓿叶蛋白及正常苜蓿叶蛋白作对照.32只雌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口服灌胃组:灌胃接种100 μl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 鼻腔黏膜接种组:滴鼻接种10 μl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 空质粒对照组:滴鼻接种10μl转空质粒苜蓿叶蛋白提取液 正常蛋白对照组:灌胃接种100μl正常苜蓿叶蛋白提取液.小鼠每3天免疫1次,连续免疫2个月.末次免疫后第8周,各组小鼠用Eg原头节腹腔注射攻击感染(50个/只),感染后第24周剖杀小鼠,分离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 口服灌胃组小鼠脾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0.286±0.009)、CD8+ T细胞亚群百分比(0.102±0.004)和CD4+/CD8+比值(2.814±0.014)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对照组(0.166±0.018、0.083±0.006、2.019±0.369,P〈0.01或〈0.05) 鼻腔黏膜接种组小鼠脾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0.269±0.016)和CD4+/CD8+比值(2.955±0.986)与正常蛋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均〈0.01) 口服灌胃组小鼠脾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高于鼻腔黏膜接种组(P〈0.05) 空质粒对照组小鼠脾CD4+、CD8+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0.169±0.018、0.093±0.019、1.852±0.188)与正常蛋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D4+T细胞亚群可能与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g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力有关.疫苗灌胃接种可能是一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叶艳菊李文桂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紫苜蓿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BI-Eg95-EgA31在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的表达效率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BI-Eg95-EgA31在根癌农杆菌LBA4404株中的表达效率。方法用IPTG诱导根癌农杆菌0、1、3、5、7、9、11和13h,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所表达的蛋白质。结果表达产物分子质量单位约为37.5ku,且能被感染细粒棘球蚴的鼠血清特异识别,表达蛋白约占LBA4404菌体总蛋白的20%。结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BI-Eg95-EgA31能在LBA4404中表达,为进一步构建细粒棘球绦虫转基因植物疫苗奠定了基础。
周辉李文桂叶艳菊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根癌农杆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