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亮

作品数:126 被引量:2,397H指数:28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 31篇天文地球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建筑科学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历史地理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6篇城市
  • 10篇影响因素
  • 10篇古洪水
  • 10篇汉江上游
  • 8篇释光测年
  • 8篇全新世
  • 8篇污染
  • 8篇淮河流域
  • 8篇光释光
  • 8篇光释光测年
  • 8篇测年
  • 7篇生态
  • 6篇空间分异
  • 6篇干旱区
  • 6篇长江
  • 5篇流域
  • 5篇路网
  • 5篇空间分布特征
  • 5篇干旱
  • 4篇滞流沉积物

机构

  • 64篇兰州交通大学
  • 54篇中国科学院
  • 48篇南京大学
  • 17篇西北师范大学
  • 16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东北财经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兰州城市学院
  • 3篇住房和城乡建...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黔东南民族职...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26篇周亮
  • 24篇孙东琪
  • 15篇庞奖励
  • 15篇徐建刚
  • 15篇黄春长
  • 15篇周亚利
  • 13篇查小春
  • 9篇白永平
  • 8篇蒋金亮
  • 6篇高抒
  • 6篇杨阳
  • 5篇贾培宏
  • 5篇张玉柱
  • 5篇魏伟
  • 5篇胡毅
  • 5篇张京祥
  • 4篇李高聪
  • 4篇陆锋
  • 4篇张明斗
  • 4篇李建鹏

传媒

  • 7篇地理学报
  • 6篇地理研究
  • 6篇经济地理
  • 6篇第四纪研究
  • 5篇生态学报
  • 5篇地理科学进展
  • 5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地球信息科学...
  • 3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地理科学
  • 3篇遥感信息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海洋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4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15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14篇2016
  • 6篇2015
  • 13篇2014
  • 13篇2013
  • 1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1997
  • 1篇1993
  • 1篇1992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61
2021年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政策的调整,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基于西北干旱区生态本底特征,选取土壤、地形、气候并结合夜间灯光数据构建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地理探测器对西北干旱区2000、2007、2012、2018年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来看,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以重度脆弱性为主;从不同土地利用脆弱性来看,微度脆弱区以草地、林地为主,轻度脆弱区以草地为主,中度脆弱区和重度脆弱区以未利用地为主,18年来研究区生态脆弱性整体保持不变;(2)影响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性分异的主导因素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地形位指数、气温、降水、夜间灯光指数,各因素对生态脆弱性的平均决定力分别为0.63、0.36、0.27、0.26和0.22。(3)基于生态脆弱性监测结果和驱动因素分析,将西北干旱区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生态核心保护区、生态综合监测区、生态优化关注区、生态恢复治理区、生态潜在治理区,并提出相应管理方案。研究可以为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张学渊魏伟周亮郭泽呈李振亚张静颉斌斌
关键词:生态脆弱性西北干旱区
1990年以来上海“大都市阴影区”的时空演替——基于县域尺度单元的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概述了"大都市阴影区"的演化机制,利用断裂点公式、K-means聚类和空间相关性等方法划分了上海的影响圈层与范围,界定了1990~2010年的上海"大都市阴影区",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表明:(1)"大都市阴影区"的构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阴影区"和"半阴影区";(2)"大都市阴影区"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区域,与中心城市、外围地区以及阴影区城市(县、城镇)3者密切相关;(3)上海"大都市阴影区"和"次阴影区"通过20a的时间演变,在逐渐消减;(4)目前上海"大都市阴影区"主要存在于以上海为中心的南北两翼。
孙东琪张京祥胡毅蒋金亮周亮
环形放射状道路网模式识别方法和装置、系统、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形放射状道路网模式识别方法和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属于城市交通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建立道路网对偶模型;步骤S2、根据道路网对偶模型,提取道路网络的骨架线;步骤S3、根据骨架线,提取道路网的模糊辐...
禄小敏闫浩文宋浩然苏小宁周亮刘涛
关中西部千河流域全新世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被引量:28
2012年
通过对关中盆地西部千河流域的野外考察,在其中游河谷段阶地前沿发现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层系里夹有两层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表明该地层剖面记录了古洪水事件的气候水文信息.通过详细观测和系统采样,应用光释光技术中的单片再生剂量法对这些沉积物样品进行测年,获得了17个OSL年龄值.结果表明千河流域特大古洪水事件发生在距今6~5ka.结合沉积样品系列的磁化率和粒度成分等气候替代指标分析,还获得了全新世洪水事件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记录.表明在全新世早期(距今11.5~8.5ka),沙尘暴活动堆积了具有过渡性质的黄土层,反映出气候逐渐变得暖湿.在全新世中期(距今8.5~3.1ka),对应于全球性大暖期,各地区出现一个强烈的成壤期,指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较多,植被覆盖率增加,生物化学成壤作用旺盛.但是其间在距今6~5ka,由于古洪水事件堆积了两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夹一个过渡性黄土层,导致古土壤发育中断.全新世晚期,即3.1ka至今,气候相对干旱,形成了现代黄土和表土层.世界各地的环境记录表明距今6~5ka之间是一个显著地气候恶化阶段,被称为全新世第二个新冰期.千河流域在距今6~5ka之间的气候水文事件记录,正是该区域气候水文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具体表现.
王恒松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査小春顾洪亮周亮
关键词:古洪水光释光测年全新世关中盆地
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6
2019年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突变级数、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3年中国各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3年中国城镇化、经济增长以及耦合协调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程度逐渐缩小,空间上"东-中-西"递减态势依旧。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集群化"与"梯度化"空间分异特征。②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与集聚效应,两者关联集聚程度有所减弱。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的地理近邻性特征明显,高高集聚区汇聚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鄂豫皖省际交接处等地区则是低低集聚区。③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城市人口规模、投资水平、消费能力、财政水平和产业集聚度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则会抑制其发展。
周亮周亮孙东琪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
光释光测年揭示浑善达克沙地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被引量:25
2012年
为了深入了解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浑善达克沙地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沙地5个具有代表性的风成砂——砂质土剖面序列进行了光释光测年研究。结合粒度、磁化率、烧失量等气候替代性指标及地层中的文化遗存分析,得到了浑善达克沙地近2ka来的环境变迁记录:距今1.45~1.10ka和0.83~0.58ka,浑善达克沙地发育砂质土层,气候温暖湿润,与中国唐朝暖期和元朝暖期相对应,欧洲此时经历了中世纪暖期,该地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旱作农业文化发展。距今1.10~0.83ka和0.58~0.20ka,浑善达克沙地发育浅黄色砂层,气候干旱寒冷,沙丘活化,分别与我国宋辽和清朝冷期相对应,其中宋辽冷期是中世纪暖期的气候波动,清朝冷期则对应于欧洲小冰期,游牧文化发展。浑善达克沙地地层序列、气候替代性指标及其所保存的人类文化遗存揭示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2ka以来,气候经历了暖湿与冷干的交替变化,自然环境变化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沙地气候事件可能对我国相应时期朝代的兴亡产生过重大影响。
张小艳周亚利庞奖励鹿化煜黄春长周亮顾洪亮
中国城市贫困的关键问题及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城市贫困相对于农村贫困更加具有隐蔽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质量的提升。鉴于此,基于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运用"阐述-解释-规范"的逻辑思维,探讨了城市贫困的内涵、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以及影响机制,最后针对城市贫困内涵与发展阶段特征分析提出了以下研究结论与趋势:(1)城市贫困研究的空间尺度应向中小城市、城市街道、社区、家庭等更微尺度转变;(2)研究指标应不断地从物质指标转向社会心理指标,促使指标多维化、系统化;(3)研究方法应转向不断地探索符合地区现实情况的模型,力求分析结果更加精准;(4)研究领域上应针对性地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特征的城市贫困,并将其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造福更多城市居民。
周亮沈丹
关键词:城市贫困
干旱区绿洲城镇扩张对耕地空间影响及预测——以河西走廊区域为例被引量:26
2021年
绿洲城镇是干旱地区人类活动最剧烈、人口集聚度最高、"人—地"关系矛盾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及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区域城镇与绿洲耕地之间的动态变化及利弊权衡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基于1990—2015年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以典型绿洲城镇河西走廊为研究区,引入Markov和ANN-CA模型对河西走廊城镇用地与耕地的时空动态转换特征与规律展开探索,揭示了城镇扩张对耕地的影响过程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土地总体以未利用土地和草地为主,城镇用地与耕地仅占区域总面积的0.63%、6.35%,且城镇与耕地面积共同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V"型变化趋势。(2)1990—2015年河西走廊城镇面积扩张了1.53倍,其中15.67%的城镇扩张用地来自耕地占用,其他主要来源于草地,沙漠和戈壁等未利用土地。另外,区域内5个地市城镇扩张的耕地占用差异较大。(3)结合Markov与ANN-CA模型的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2015—2030年河西走廊79.77%的城镇扩张用地将来源于周边耕地,且城镇空间扩张方式以外延扩展为主,未来耕地被城镇侵占压力较大。研究结果将为干旱区相似区域空间规划和耕地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孙钦珂周亮周亮唐相龙孙东琪
关键词:耕地流失CA可持续发展
基于渔船AIS数据的南海北部海洋渔业捕捞强度空间特征挖掘被引量:9
2021年
高精度渔业捕捞强度数据是开展捕捞限额管理的前提与关键,也是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以挖掘海洋渔业捕捞强度空间特征为出发点,选用2018年2、4、9和11月典型季节的中国籍6364艘渔船1.8亿条高时空粒度AIS数据。运用专家知识经验、空间统计及数据挖掘分析方法,以广西南岸北部湾渔场、广东沿岸和环海南岛周边海域为研究区域,对渔业捕捞强度空间特征展开了细致的挖掘与分析。结果表明:(1)广东、广西两省(以下简称"两广")沿岸海域渔业高强度捕捞主要呈现"团块"向外扩张汇聚成"条带"或"更大团块"的特征,而环海南岛周边主要呈现"团块状"特征;(2)受渔业从业人员、渔业作业船舶数量、海洋渔场及海域环境影响,"两广"沿岸近海海域捕捞强度明显高于环海南岛周边海域;(3)高强度捕捞区域主要集中于近岸30~50 km范围内,且近海捕捞强度高于远海区域,归因于研究区内中小型作业渔船占比较高,达50.9%;(4)渔业捕捞活动受农历传统春节及休渔期等政策因素的影响,春节期间的渔业捕捞强度是所选数据覆盖时间范围中最低的,并且休渔期后(9月)渔业捕捞强度明显高于休渔期前(4月);(5)研究区海岸附近的大型渔港对近岸海域的高强度捕捞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本研究通过对高时空粒度的AIS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及深度挖掘,可为近岸海洋渔业捕捞强度探析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服务于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李晓恩周亮周亮吴文周吴文周苏奋振
关键词:捕捞强度
基于产业空间联系的“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机制解析——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9
2013年
通过引入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构建产业联系强度测度模型,探讨了当前长江三角洲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特征,研究了两大城市群空间经济差异,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野对"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产业联系强度越高,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就越好;②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与其他各城市产业联系强度越高,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就越好、越趋于均衡;③从产业空间联系来看,中心城市与其邻近的外围地区的产业联系强度弱化是造成"大都市阴影区"形成的关键因素。
孙东琪张京祥胡毅周亮于正松
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