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宝元
- 作品数:61 被引量:51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土壤耕作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 [研究背景]研究耕作方式和肥料类型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可更好的协调作物生长发育对肥料的需求与土壤氮肥供应,高效利用氮肥,增加产量,并实现环境友好。目前,关于耕作方式与缓/控释肥耦合对玉米水氮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已有...
- 周宝元Mohsin Cheema孙雪芳丁在松马玮赵明
- 关键词:夏玉米缓释肥耕作方式
- 玉米免耕错位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 2024年
- 持续提升玉米产能是推进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行动的重要举措,优化种植方式是充分挖掘玉米密植增产潜力、提高玉米产能的重要途径。玉米免耕错位密植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品”字形错位播种,可显著提高密植玉米群体通风透光性和植株抗逆性,在不影响单株产量前提下每亩可增加500~800株,促进玉米单产大幅度提升。因此,大面积推广普及玉米免耕错位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对于促进沧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玉米生产科技水平和产能大幅度提升,确保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潘秀芬李晓洋李景忠曹华宁李从锋巩长朋周宝元
-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
- 种子处理组合物及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子处理组合物,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活性成分包含有机大分子碳溶胶、高锰酸钾和MS培养基干粉。本发明还提供了种子处理组合物在植株抗低温发芽及促进植株根系发育、延缓后期衰老中的用途。利用本发明的组合物进行种子...
- 丁在松周宝元黄素华孙雪芳李从锋马玮赵明
- 文献传递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在提高再生稻再生率和再生季产量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在提高再生稻再生率和再生季产量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C4型PEPC具有提高再生稻再生率和产量中的功能。通过在水稻中表达或过量表达来源于禾本科C4植物的...
- 丁在松黄素华周宝元孙雪芳赵明
- 文献传递
- 冬小麦–夏玉米与双季玉米种植模式产量及光温资源利用特征比较被引量:25
- 2015年
- 优化传统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并探索新型种植模式是挖掘黄淮海区周年高产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冬小麦-夏玉米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CK),建立了冬小麦–夏玉米优化种植模式(T1)和双季玉米模式(T2),于2009—2012年在河南新乡进行田间试验,对其周年资源分配、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T1模式通过播/收期调整,协调了两季的光、温资源分配比例(0.7∶1.0和1.4∶1.0);T2模式两季积温基本为均等分配,光照资源分配比例为1.5∶1.0。(2)资源分配的变化引起了产量的变化。与CK比,T1模式周年产量平均增幅为7.8%,其产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夏玉米季,T1模式夏玉米季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生物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CK,且冬小麦晚播并未造成减产。双季玉米(T2)是"双C4作物"的新型种植模式,其第1季的MLAI、生物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CK和T1,第2季(除MLAI外)显著低于CK和T1。T2与T1周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CK,平均增幅为9.2%。另外,T2模式周年日产量显著高于CK和T1,平均增幅分别为53.9%和46.2%。(3)T2模式周年光、温生产效率及籽粒光能利用效率显著高于CK和T1,平均增幅分别为30.5%和23.3%,15.5%和9.7%,30.3%和23.0%。综上所述,T1和T2高产高效模式建立的核心均是充分利用C4作物玉米高物质生产能力的优势,二者的建立为黄淮海区周年产量潜力的挖掘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思路。
- 周宝元王志敏岳阳马玮赵明
- 关键词:双季玉米
- 小麦、玉米粒重动态共性特征及其最佳模型的筛选与应用被引量:29
- 2009年
- 为了定量描述小麦、玉米两作物粒重变化共性特征,选用3个冬小麦和4个夏玉米不同熟期类型品种进行不同密度的田间试验,对其粒重(GW)动态进行测定,并对GW和灌浆天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的3个主要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ogistic曲线方程y=a/(1+be–cx)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生物学意义,具体方程式为y=1.0624/(1+52.8653e–6.7609x),r=0.9916(P<0.01)。不同作物、品种、密度处理的方程参数a值基本为1;参数b在密度间变异很小,品种间变幅较大,为45.3379~66.9306;c值在品种和密度间变异均很小,在小麦和玉米间的变幅分别为6.2122~6.8025和7.0199~7.7325。应用本试验及河南焦作高产冬小麦和山东泰安高产夏玉米不同品种的GW试验资料对模型分别进行验证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归一化GW动态共性模型的模拟准确度(以k表示),分别为0.9870、1.0057和0.9982、1.0131,精确度(以R2表示)分别为0.9854、0.9918和0.9772、0.9926。说明归一化方法建立的小麦、玉米GW动态共性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两作物GW动态共性变化特点。利用该模型,仅根据品种的灌浆期和最大GW,以及参数b值的品种特点,便可还原整个灌浆期的GW动态。计算不同地点、年份及不同品种、密度处理的冬小麦、夏玉米灌浆前、中、后期的GW模拟值与测量值均比较接近,误差小于0.2797。
- 付雪丽赵明周宝元崔国美丁在松
- 关键词:小麦玉米
- 玉米推茬清垄旋耕播种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推茬清垄旋耕播种方法,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在前茬秸秆堆积的地块,播种带的行内进行推茬清垄、深层施肥、单粒精量播种,并配合喷水和喷药,在播种带之间进行深旋松土和秸秆覆盖等多项作业过程,通过机械...
- 赵明孙雪芳马玮周宝元李从锋李静静
- 文献传递
- 深松对密植条件下夏玉米产量及其花后物质生产的调控机制
- [研究背景]玉米作为增产潜力的大作物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增加种植密度是当前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土壤有效耕层变浅,犁底层不断加厚,"浅、实、少"的问题日益严重,耕层障碍问...
- 孙雪芳丁在松王新兵周宝元马玮赵明
- 关键词:玉米深松光合性能根系
- 黄淮海双季玉米体系产量形成与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 创新作物种植体系,改进和调整种植结构,是适应黄淮海地区未来气候和生产条件变化,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实现周年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双季玉米模式是一种新型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两季均采用C4作物玉米搭配种植,具有产量高,资源利用效率...
- 王丹周宝元展茗马玮赵明
- 关键词:双季玉米作物产量
- 条带深松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的调节效应被引量:66
- 2014年
- 为探究条带深松耕作(SS)对密植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与容纳量的调节效应,本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4.50万株hm^-2、中密:6.75万株hm^–2、高密:9.00万株hm^–2),以土壤免耕(NT)为对照,利用小立方原位根土取样器,通过"3D monolith"根系空间取样方法,比较研究玉米个体与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对种植密度与土壤耕作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单株根长受种植密度影响显著,在0-50 cm土层中(每10 cm为一土层),高密种植的单株根长较低密种植减少110.31、43.18、15.73、10.49和17.45 m;在高密种植条件下,与土壤免耕比,条带深松耕作增加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层中的单株根长13.32%、19.80%、47.20%;单株根干重与单株根长的变化一致。种植密度对群体总根长的影响不显著,却显著影响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与低密种植比,高密种植的植株中心根长密度在0-10 cm、10-20 cm土层中分别降低3.82 cm cm^–3、0.62 cm cm^–3,但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1.13、0.18、0.06和0.05 cm cm^–3;在高密种植条件下对土壤进行条带深松耕作,与土壤免耕比,植株中心的根长密度在0-10 cm土层中降低16.10%,在10-20 cm、20-30 cm土层中却分别增加47.45%和13.37%,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20-30、30-40和40-5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50.26%、30.72%和106.15%;条带深松耕作显著提高密植玉米群体下层根系的容纳量。高密条件下条带深松耕作增加了群体根干重、深层根系量、植株间根系分布及根表面积,进而增加了地上部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重,最终促进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密植群体通过条带深松耕作改善了群体的根系空间分布,减弱了上层根系的拥挤,通过增加深层土壤根系量及植株之间根系量增加了群体根系容纳量,发挥了密植群体根系功能,实现了密植群体的高产。
- 王新兵侯海鹏周宝元孙雪芳马玮赵明
- 关键词:夏玉米种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