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多健

作品数:25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肉瘤
  • 9篇肿瘤
  • 7篇脊柱
  • 7篇脊柱转移
  • 6篇手术
  • 6篇切除
  • 6篇消融
  • 5篇软组织
  • 5篇射频
  • 5篇射频消融
  • 5篇转移瘤
  • 5篇椎体
  • 5篇细胞
  • 5篇脊柱转移瘤
  • 4篇软组织肉瘤
  • 4篇手术治疗
  • 4篇切除术
  • 4篇肺癌
  • 3篇乙醇
  • 3篇预后

机构

  • 2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作者

  • 25篇多健
  • 11篇王国文
  • 9篇韩秀鑫
  • 9篇马育林
  • 8篇方志伟
  • 7篇滕胜
  • 6篇陈勇
  • 6篇杨吉龙
  • 6篇邢汝维
  • 4篇廖志超
  • 3篇王忱
  • 3篇佟仲生
  • 3篇宋金纲
  • 3篇杨蕴
  • 3篇张超
  • 2篇孙建合
  • 2篇薛瑞峰
  • 2篇史玉荣
  • 2篇马育林
  • 2篇张瑾

传媒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2005骨与...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96例软组织肉瘤分析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了解软组织肉瘤各病种发病情况及相对频率,并调查软组织肉瘤发病趋势。方法:对本院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所有收治的原发软组织肉瘤796例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初步得到各病种发病情况和相对频率,并推测其发病趋势。结果:依据病理分型发病率最高者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滑膜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等,分别占所收治例数的31.5%,16.8%,16.8%和16.2%。软组织肉瘤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但各亚型均有各自的特点。结论:软组织肉瘤发病率较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软组织肉瘤中发病率最高。软组织肉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方志伟陈勇宋金纲张如明杨蕴马育林张瑾滕胜邢汝维多健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发病率发病趋势
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治疗(附17例报告)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评价治疗结果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1990~2004年收治的17例透明细胞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复习文献,其中14例曾于外院行局部切除术,10例复发.接诊时2例有区域淋巴结...
邢汝维方志伟宋金纲杨蕴马育林张瑾陈勇滕胜多健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透明细胞肉瘤预后切除术
文献传递
不离体无水乙醇灭活辅助手术治疗软组织肉瘤
目的寻找降低软组织肉瘤手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对4例软组织肉瘤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是53岁,19岁,60岁,65岁。肉瘤发生部位分别是:大腿后侧股二头肌深面硬化型脂肪肉瘤包绕坐骨神
方志伟陈勇邢汝维滕胜多健
关键词:无水乙醇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联合测定血清EMAb和CA_(12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02年
方素云多健武艺
关键词:血清EMABCA125子宫内膜异位症
射频消融技术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
通过对一例左肾透明细胞癌术后1年,骨转移1年,肺转移2月,胸腰背部剧痛,伴间歇性加重2月的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并对射频消融技术及其主要适应症进行了介绍,结合作者应用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病例的临床效果,讨论得出,R...
王国文多健马育林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射频消融技术疗效评价
透明细胞肉瘤的治疗及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990年6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17例透明细胞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9例;年龄12 ̄73岁,平均36.8岁。14例曾于外院行局部切除术,10例复发,2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病部位:足5例,上肢6例,下肢1例,躯干5例。肿瘤大小在5cm以上者6例,小于5cm者11例。17例中15例行手术治疗,2例放疗;联合使用化疗13例。手术方式包括间室切除2例,广泛切除12例,截趾1例。联合淋巴结清扫术4例,清扫后截肢1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 ̄89个月,平均31.5个月。15例行手术治疗者中1例局部复发。17例中9例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2.9%;7例远隔转移,其中肿瘤大小在5cm以上者6例。死亡6例,存活11例,其中1例为带瘤存活。2年生存率为84%,5年生存率为36%。结论透明细胞肉瘤比较罕见,恶性度高,预后差。首次规范的手术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肿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大小、是否复发与是否发生转移关系密切,淋巴结转移与血行转移者预后差。放、化疗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邢汝维方志伟宋金纲杨蕴马育林张瑾陈勇滕胜多健
关键词:透明细胞肉瘤疗效分析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
APE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re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NSCLC组织中APE1、VEGF的表达情况,血管内皮特异标记物CD34标记并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APE1、VEGF与MVD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PE1、VEGF在NSCLC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8.2%和64.1%。APE1表达与吸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表达则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VD值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APE1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计数分别呈正相关(P<0.05)。APE1、VEGF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PE1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SCLC组织中APE1表达与VEGF表达存在相关性,APE1过表达可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与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
沈春燕穆海玉王忱多健佟仲生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预后
121例脊柱转移瘤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分析12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12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9例,女42例;年龄37~65岁,平均为55.6岁。肺癌35例(28.9%)、乳腺癌26例(21.4%)、肾癌17例(14.O%)、前列腺癌20例(16.5%)、甲状腺癌14例(11.6%)、肝癌2例(1.7%)、结肠癌1例(0.8%)、其他肿瘤6例(5.0%)。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评估、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损害恢复情况、Karnofsky体能状况评分(Karnofskyperformancescore,KPS评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观察二便恢复情况,EORTC QLQ—C30评分评估生活质量,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时间5-35个月,平均15.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4.5个月。1年生存率53.5%,2年生存率36.5%。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1年生存率为14.3%,2年生存率11.4%;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1年生存率为57.7%,2年生存率为46.2%。术后3个月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rankel分级D、E级由术前的43.5%提高到术后的80.3%。KPS评分(80-100分)由术前的33.1%提高到术后的75.2%。术前二便障碍者术后有46.7%(35/75例)得到不同程度地缓解。EORTCQLQ-C30评分由术前(83.39±7.23)分改善至术后(51.34±1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脊髓功能,使部分患者二便功能得以恢复,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乳腺癌及肺癌患者脊柱转移采用外科手术的比例较其他恶性肿瘤高;相对于乳腺癌,恶性程度更高的肺癌患者脊柱转移后采用外科手术干预的比例更高。
韩秀鑫王国文张超多健廖志超
关键词:脊柱肿瘤转移
射频消融联合开放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初步体会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椎体切除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脊柱转移癌需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患者29例。采用射频消融(radiofrenquency abla...
王国文韩秀鑫多健马育林杨吉龙廖志超
关键词:脊柱转移癌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在离体椎体肿瘤模型中热场的分布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离体椎体肿瘤模型中射频消融(RFA)的热场分布及椎体后皮质的隔热作用,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椎体肿瘤的有效杀伤范围及椎体后皮质对脊髓的热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离体肿瘤模型共30具,选用10具,分别于75、80、85、90、95℃进行射频消融,测量不同作用针长(1.0、2.0 cm)、不同设置温度在离体肿瘤模型中有效射频消融范围.选用20具新鲜成年猪腰椎标本,随机分为椎体后皮质完整组和椎体后皮质破坏组,制作两组肿瘤模型,分别于95 ℃进行射频消融,对椎体后皮质前后侧进行实时测温并记录.结果 射频电极针裸露1.0cm时,温度控制在75、80、85、90、95℃时RFA在离体椎体肿瘤模型中有效消融范围半径均未超过5.0mm,分别为(3.80±0.79)、(4.10±0.74)、(4.30 ±0.82)、(4.40±0.84)、(4.50±0.71) mm.射频电极针裸露2.0 cm时,温度控制在75、80、85、90、95℃时RFA在离体椎体肿瘤模型中达到50℃的消融范围半径分别为(6.40 ±0.52)、(7.40±0.71)、(8.00±0.67)、(8.20 ±0.63)、(8.30±0.68) mm.椎体后皮质完整组椎体后皮质前侧、后侧温度分别为(50.28 ±4.21)、(38.26 ±4.47)℃,其前后侧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坏组椎体后皮质前侧、后侧温度分别为(51.07±4.23)、(49.27 ±3.84)℃,其前后侧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离体椎体肿瘤模型中,2.0cm作用针长在杀灭肿瘤过程中安全、有效,并且椎体后皮质对脊髓具有热保护作用.
韩秀鑫王国文张超阚阳单露玲马育林多健
关键词:射频消融椎体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