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昊
- 作品数:16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超滤体外循环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MUF)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MUF组(n=20)和无超滤对照组(简称对照组,n=20),动态观察CPB前、CPB停机以及MUF结束时(对照组在CPB停机20 min时)的血氧分压(PO2)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正性肌力药用量以及使用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肺功能指标。结果:40例患儿无一例死亡。两组的PO2在CPB停机时与CPB停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但MUF组在MUF结束时明显回升,接近CPB前水平,而对照组仅轻度回升,但仍明显低于CPB前;CPB停机20 min时MUF组PO2高于对照组。CPB停机后两组PCO2轻度升高,MUF后PCO2轻度下降,但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UF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用量以及使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两组LVEF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UF有利于改善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早期的心、肺功能。
- 王喆妍骆璇姚昊刘畅陈保俊曹彬王东进
- 关键词:改良超滤体外循环婴幼儿
- 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研究(附131例报告)
- 王东进周勇李庆国陈涛姚昊
- 左心转流在胸部降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左心转流在降主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1例降主动脉癌患者,均行左心转流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结果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十分满意,1例术后胸腔出血并肺部感染,经再次开胸止血,联合应用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左心转流下行胸部降主动脉瘤手术是积极安全有效的。
- 姚昊张杰刘畅
- 体外膜肺氧合抢救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心脏衰竭被引量:4
- 2009年
- 姚昊刘畅李庆国周庆张杰李欣王东进
-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心脏衰竭
- 二尖瓣后叶矩形切除术在二尖瓣成形中的运用
- 2008年
- 目的总结二尖瓣后叶矩形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各种病因导致二尖瓣后叶脱垂伴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后叶矩形切除、人工瓣环植入术。术中通过注水试验、经食管超声检查成形效果,术后通过心功能改善情况和心脏彩超复查结果来判断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效果。结果全组无死亡,术中注水试验效果良好,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反流消失或微量反流。术后平均随访14.5个月(6~24个月),左心房、左心室径缩小(P<0.05),二尖瓣反流0~Ⅰ级27例,Ⅱ级32例,Ⅲ级3例,无明显收缩期前向移动。心功能Ⅰ~Ⅱ级58例,Ⅱ~Ⅲ级4例。无患者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二尖瓣后叶矩形切除术是治疗二尖瓣后叶脱垂的首选手术方法,掌握正确的手术方法,结合术中多次注水试验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成形效果,可以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 周勇王东进李庆国陈涛姚昊
-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中使用TEE检查。结果转流前11例(4.33%)有新的发现,6例(2.36%)更改了手术方案;转流后10例(3.94%)有新的发现,4例(1.58%)更改了手术方案。未发生与TEE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口咽黏膜出血1例(0.39%)、牙齿损伤1例(0.39%)。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常规使用TEE能够在转流前修正诊断,转流后评价手术效果,减少了手术并发症,避免再次手术,使手术更加安全。
- 邵峻张杰骆璇姚昊王东进
- 关键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先天性心脏病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经验,探讨该类手术的麻醉策略。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对55例Stanford A型AD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加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全部病例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中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脉氧,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以及内环境稳定。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62~493(255.31±42.3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6~282(170.61±43.58)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3~55(36.23±18.14)min。55例患者术后均返回监护室,住院死亡8例,其中1例于次日因出血过多及心功能衰竭死亡,2例于术后8~10 d死于低心排,4例术后死于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术后64 d死于脑梗、肝肾功能衰竭。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术中重要脏器及血液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王喆妍骆璇马正良陈杨姚昊孙煦王东进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外科手术麻醉处理
- 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研究(附131例报告)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31例各种病因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实施成形手术,术中发现二尖瓣的病理改变有瓣环扩大、瓣叶脱垂、瓣叶裂、瓣叶增厚、钙化、赘生物形成和腱索断裂、三瓣化等。成形的方法有:瓣环环缩、交界缝缩、补片扩大前叶、双孔成形、后叶矩形切除、钙化灶及赘生物切除、人工瓣环植入等。术中采用注水试验和经食管超声检查成形效果。结果手术死亡2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术后1周、3个月及9个月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术后9个月心脏彩超检查:无或轻度返流98例,中度返流29例,重度返流2例(1例于10个月后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术中根据瓣膜不同的病理改变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成形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成形效果,术中经食管超声或注水试验效果不佳者,应考虑瓣膜置换。
- 王东进周勇李庆国陈涛姚昊
-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
- 老年重症瓣膜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总结大于70岁的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的管理经验。方法从2004年09月至2008年12月,共对71例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7081岁)施行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和充分准备,术中采用浅-中低温、中-高流量CPB,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090 mmHg,血红细胞比容(Hct)0.250.30。结果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单瓣置换38例,双瓣置换16例,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成形17例。其中11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3例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3例行带瓣管道升主动脉置换术。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死亡5例,其中4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余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结论在合理的CPB管理下,对老年重症瓣膜病患者患者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是积极安全有效的。
- 姚昊刘畅张杰
- 关键词:老年重症瓣膜病体外循环
- 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压力对心脏双瓣置换术心肌的保护作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压力对心脏双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60例心脏双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先行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再后续逆行灌注的方式行心肌保护。A组逆行灌注压力为30mm Hg,B组逆行灌注压力为40mm Hg;比较两组心肌保护的效果。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24-h多巴胺用量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P<0.05),术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钙蛋白-I(cTn-I)明显减低(P<0.05),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高。结论在合理的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压力范围内,40mm Hg的逆行灌注压力对心脏双瓣置换患者的心肌保护效应优于30mm Hg。
- 姚昊王强骆璇孙煦钱燕宁
- 关键词:心肺转流心脏瓣膜置换心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