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志强

作品数:250 被引量:1,617H指数:20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2篇期刊文章
  • 40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3篇农业科学
  • 32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红鳍
  • 41篇红鳍东方
  • 40篇红鳍东方鲀
  • 33篇幼鱼
  • 30篇养殖
  • 28篇饲料
  • 24篇牙鲆
  • 20篇免疫
  • 18篇摄食
  • 17篇大菱鲆
  • 15篇鱼类
  • 13篇幼鱼生长
  • 13篇锦鲤
  • 13篇饥饿
  • 12篇仔鱼
  • 11篇蛋白
  • 9篇生化组成
  • 9篇投喂
  • 8篇星斑川鲽
  • 8篇盐度

机构

  • 191篇大连海洋大学
  • 59篇大连水产学院
  • 12篇北京市水产科...
  • 7篇天津农学院
  • 6篇大连天正实业...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天津市水产技...
  • 4篇贵州大学
  • 4篇辽宁医学院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辽宁省海洋水...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大连富谷水产...
  • 2篇广西水产研究...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鹿儿岛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250篇姜志强
  • 33篇韩雨哲
  • 21篇王伟
  • 18篇吴立新
  • 17篇任同军
  • 16篇王秀利
  • 16篇仇雪梅
  • 14篇蒋洁兰
  • 13篇李霞
  • 13篇王茂林
  • 13篇毛明光
  • 11篇秦克静
  • 11篇王福强
  • 10篇崔培
  • 9篇孙向军
  • 9篇梁拥军
  • 8篇尤宏争
  • 8篇李雅娟
  • 8篇张升利
  • 7篇王华

传媒

  • 29篇大连海洋大学...
  • 26篇水产科学
  • 23篇大连水产学院...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9篇饲料工业
  • 9篇广东海洋大学...
  • 7篇水产学报
  • 6篇生物技术通报
  • 6篇水生生物学报
  • 6篇天津农学院学...
  • 6篇河北渔业
  • 6篇现代农业科技
  • 4篇动物营养学报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海洋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淡水渔业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渔业科技产业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14篇2017
  • 19篇2016
  • 20篇2015
  • 19篇2014
  • 29篇2013
  • 22篇2012
  • 21篇2011
  • 19篇2010
  • 7篇2009
  • 1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2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鳍东方鲀网箱养殖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红鳍东方鲀网箱养殖方法,是在对红鳍东方鲀海水网箱养殖过程中,以停喂1天再连续投喂6天为周期反复循环,投喂期间每天投喂2次至饱食。可节省劳动力,从而减少人工劳务费用的投入;红鳍东方鲀经过饥饿后,再恢复投喂,其...
姜志强李荣李春颖
文献传递
红鳍东方鲀白介素15的原核表达及其活性测定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开发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免疫基因及其重组表达,生产重组免疫因子蛋白,通过提取红鳍东方鲀肾脏组织总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得到白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基因序列,将IL15成熟肽序列与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连接,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重组子)p ET-32a(+)-IL15,并将其重组子转化至Escheria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获得重组表达IL15的基因工程菌,再经IPTG诱导,p ET-32a(+)-IL15在BL21中得到了融合表达。结果表明:通过对表达产物的纯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红鳍东方鲀IL15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较高,蛋白浓度为294.6μg/m L;用MTT法对该蛋白进行活性鉴定显示,加入稀释10倍和100倍的重组红鳍东方鲀IL15蛋白时,CTLL-2细胞的增殖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1%和73%。研究表明,重组红鳍东方鲀IL15蛋白具有体外促进CTLL-2细胞增值的能力。
孙赛红马普李慧孙鹤孔德荣李凤华仇雪梅姜志强刘海映刘圣聪王秀利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白介素-15原核表达活性鉴定
大泷六线鱼鱼体生化组成和能量密度的季节性变化被引量:12
2009年
以大连海区的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为实验对象,于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期间,分别于秋季(9月)、春季(5月)、夏季(7月)3个季节和繁殖期(10月下旬)、繁殖后(12月上旬)、越冬后(3月)3个时期采集标本。分别采集各期雌、雄成体样本各30尾,体长约20cm。同时,于9月和10月采集幼鱼60尾。对各期样本进行生化组成和能量密度值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对雌性成鱼,春季和越冬后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期雌性样本(P<0.05)、夏季鱼体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期雌性样本;夏季鱼体蛋白质含量和越冬后鱼体脂肪含量最低。各期鱼体能量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雄性群体中,夏季鱼体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值最高;春季鱼体脂肪含量、干物质含量、能量密度值最低。同一季节中雌、雄样本间的比较表明,春季雌性鱼体灰分含量显著低于雄性,其余各相同指标间的差异不显著。②幼鱼和成鱼生化组成进行比较,成鱼脂肪含量、干物质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幼鱼,而成鱼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幼鱼,但是成鱼和幼鱼蛋白质含量和能量密度间的差异不显著。③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与干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与灰分含量、脂肪含量与灰分含量、脂肪含量与干物质含量、灰分含量与干物质含量间均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
王书磊姜志强
关键词:大泷六线鱼生化组成能量密度
一种刺参耐低盐饲料以及利用该饲料进行刺参低盐环境驯化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刺参耐低盐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料中含有1‑5%质量分数的海盐。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饲料进行刺参低盐环境驯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驯化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将刺参在盐度为32的海水中自然养...
姜志强王莉苹韩雨哲陈飞孙梦蕾
文献传递
苯并芘和V_E对红鳍东方鲀抗氧化酶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试验结果表明,当水中苯并芘质量浓度为50μg/L时,红鳍东方鲀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酶活性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最多分别低93.1%和35.4%。说明其体内抗氧化体系受到明显的抑制,且两种酶活性均表现出先抑制后升高的趋势,证明红鳍东方鲀对于苯并芘的胁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机能。给鱼体注射VE(3个缓解组剂量分别为10mg/尾、20mg/尾和30mg/尾)后,红鳍东方鲀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酶活性都有一定的提高,表明VE对苯并芘的影响有缓解作用。
孟凡平王伟李莹姜志强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
类胡萝卜素在锦鲤组织器官中的沉积与分布被引量:16
2012年
在6个90 L蓝色方形水槽中各放养22尾锦鲤Cyprinus carpio幼鱼,初始体质量为(7.31±0.12)g,在水温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先用添加虾青素(130 mg/kg)和螺旋藻(质量分数为12%)2组饲料饲喂21 d,再用没有添加虾青素和螺旋藻的基础饲料饲喂20 d,每个试验组设3个平行,研究了虾青素和螺旋藻对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以及在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投喂添加着色剂的饲料后,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类胡萝卜素在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的含量从高至低依次为皮肤>鳍>肝胰脏>眼>肌肉,皮肤和鱼鳍是锦鲤色素沉积的主要部位;锦鲤的眼、肌肉、肝胰脏中色素的沉积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显著,而锦鲤的背鳍、尾鳍和皮肤随饲养时间的延长变化较显著;停喂添加着色剂的饲料后,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停喂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以虾青素作为着色剂时,锦鲤体表类胡萝卜素含量于饲喂第9天开始显著升高;而以螺旋藻为着色剂时,锦鲤体表类胡萝卜素含量于饲喂第13天开始显著升高,锦鲤对虾青素的沉积速度比螺旋藻快。
姜志强崔培秦强刘芳高小强田青杰周小龙
关键词:锦鲤虾青素螺旋藻体色类胡萝卜素
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3
2016年
本试验对野生1龄、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的一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测定,旨在比较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的营养品质。试验选取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15尾(体重71-139 g、体长13.4-18.9 cm)、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投喂冰鲜杂鱼)13尾(体重90-147 g、体长14.8-20.4 cm)、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投喂冰鲜杂鱼)10尾(体重578-639 g、体长31.3-36.7 cm)作为样本。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的一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肌肉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最高,为68.07%,比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分别高出了32.3%、20.6%(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则为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显著高于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P〈0.05);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野生1龄和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P〈0.05),各样本间肌肉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样本的肝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大,粗蛋白质含量按照野生1龄、养殖1龄、养殖2龄的顺序依次显著降低(P〈0.05),而粗脂肪含量则呈现与粗蛋白质相反的变化。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肌肉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而且在含量上养殖红鳍东方鲀大多数均显著高于野生红鳍东方鲀(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SS)和化学评分(CS),红鳍东方鲀肌肉中赖氨酸的含量相对较为丰富,且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其次为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最后为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肌肉中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且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脂肪酸组成相似,野生1龄、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差异不大(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则以养殖2龄红鳍东�
于久翔高小强韩岑范瑞韩雨哲姜志强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氨基酸脂肪酸营养品质
中草药添加剂对真鲷幼鱼生长和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将体重为(22.18±1.44)g的真鲷Pagrosomus major幼鱼饲养于80 cm×40 cm×50 cm的水槽内(水温22±0.5℃),连续投喂含山楂、麦芽、当归等中草药的饲料2个月。试验中,中草药(粉剂和水煎剂)分别以1%、2%、3%(质量分数)的剂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试验结束时测定鱼体的增重并计算饵料系数,分3个阶段(每20 d为1个阶段)测定饲料总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和幼鱼胃、肠道及肝脏中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摄食添加中草药饲料的6组鱼生长速度均快于对照组,且粉剂和水煎剂中均以2%剂量组幼鱼的生长最佳,相对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9.43%和47.16%,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饵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种剂型的2%剂量组均比对照组低0.10,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中草药添加剂对鱼胃、肠道及肝脏中的蛋白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的影响与对生长的影响相似,两种剂型的中草药处理组均在第2、3阶段与对照组之间出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且均以2%剂量组为最佳。
姜志强史会来赵翀
关键词:真鲷中草药添加剂消化率蛋白酶活性
氨氮对红鳍东方鲀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在水温21.1-24.6℃,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2.41、4.82、7.23mg/L和9.64mg/L条件下,进行红鳍东方鲀[体质量(18.42±0.13)g]生长与能量收支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中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红鳍东方鲀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吸收率和转化效率显著减小;粪能(F)、排泄能(U)、代谢能(R)占摄食能(C)的比例均随氨氮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代谢能(R)占同化能(A)的比例也出现增加,而生长能(G)占摄食能(C)与同化能(A)的比例均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而减小。不同氨氮水平的能量收支方程为:对照组:100.00C=32.23G+3.23F+6.92U+57.62R;氨氮质量浓度2.41mg/L组:100.00C=29.57G+3.56F+7.43U+59.44R;氨氮质量浓度4.82mg/L组:100.00C=28.12G+3.84F+7.51U+60.53R;氨氮质量浓度7.23mg/L组:100.00C=24.24G+4.41F+8.00U+63.62R;氨氮质量浓度9.64mg/L组:100.00C=18.38G+4.47F+8.29U+65.86R。
王鑫李荣刘东超王双耀杨晶晶姜志强
关键词:氨氮红鳍东方鲀
低温诱导红鳍东方鲀雄性化及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为探索无需紫外线照射、无需投喂性激素、操作简单的低温诱导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雄性化的新方法,分别在孵化后15、45、75d将鱼苗进行15℃和17℃低温处理65d,以正常培育温度21℃为对照组,设置平行试验组,并对其性比及性别分化的组织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在15℃条件下,试验组雄性率最高可达(74.70±2.79)%;在17℃条件下,试验组雄性率最高为(59.60±3.49)%;在21℃条件下,对照组雄性率为(51.57±0.06)%;温度与雄性率呈负相关(R=-0.827),与雌性率呈正相关(R=0.823)。(2)在21℃条件下,对照组孵化后48d时出现卵巢腔,标志着卵巢分化的开始,68d时生殖腺柄部出现裂缝状的输精管原基,标志着精巢开始分化;在17℃条件下,试验组孵化后63d时观察到明显的卵巢腔,83d时出现输精管原基性腺;而在15℃条件下,试验组孵化后73d时出现明显卵巢腔,93d时出现精小叶,标志组织学上的分化。研究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性腺中细胞分裂速度呈线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升温有助于性腺的发育。
周贺李佳奇马海艳李雅娟姜志强李霞徐雯江振华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雄性化性腺发育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