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立新

作品数:65 被引量:625H指数:14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幼鱼
  • 12篇饲料
  • 12篇大菱鲆
  • 11篇牙鲆
  • 11篇饥饿
  • 10篇投喂
  • 8篇再投喂
  • 6篇对虾
  • 5篇牙鲆幼鱼
  • 5篇养殖
  • 5篇营养
  • 5篇幼鱼生长
  • 5篇摄食
  • 5篇大菱鲆幼鱼
  • 4篇代谢
  • 4篇血清生化
  • 4篇血清生化指标
  • 4篇鱼粉
  • 4篇鱼类
  • 4篇脂肪酸

机构

  • 43篇大连海洋大学
  • 20篇大连水产学院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山东科技职业...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北京市水产科...
  • 1篇鞍山市水产技...
  • 1篇北京英惠尔生...
  • 1篇福建大北农水...

作者

  • 65篇吴立新
  • 18篇姜志强
  • 13篇陈炜
  • 8篇薛敏
  • 6篇郑银桦
  • 6篇吴秀峰
  • 4篇刘瑜
  • 4篇王嘉
  • 4篇邓宏相
  • 3篇秦克静
  • 3篇常青
  • 3篇吴玉波
  • 3篇高杉
  • 3篇梁萌青
  • 3篇董双林
  • 3篇阿荣
  • 3篇李滑滑
  • 3篇韩芳
  • 3篇李思萌
  • 3篇陈晶

传媒

  • 8篇大连水产学院...
  • 7篇水产科学
  • 7篇动物营养学报
  • 7篇大连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水产
  • 4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海洋科学
  • 1篇遗传
  • 1篇科学养鱼
  • 1篇饲料工业
  • 1篇中国饲料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农业开发与装...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鲆正常个体与白化个体脂肪酸组成的比较被引量:10
2004年
采用毛细管色谱法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正常个体和白化个体肌肉、皮肤和肝脏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者相对应组织的脂肪酸种类没有区别,但脂肪酸的含量存在若干差异。1)两者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似,特征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PUFA以n-3系列为主,但两者肌肉中有13种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P<0 05),正常个体PUFA含量显著高于白化个体(P<0 05),而MUFA含量显著低于白化个体(P<0 01);2)两者皮肤中有7种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P<0 05),正常个体SFA含量显著高于白化个体(P<0 01),而PUFA和MUFA的含量,两者差异均不显著(P>0 05);3)两者肝脏中只有3种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P<0 05);4)正常个体的n-3/n-6比值高于白化个体,尤其在肌肉和肝脏中。
陈炜姜志强吴立新张忠亮赵鸿涛
关键词:牙鲆脂肪酸白化病肌肉肝脏
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研究了饥饿(20 d)和再投喂(5 d)条件下泥鳅M 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及排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泥鳅的耗氧率呈下降趋势,即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38μg/(g.h),下降了31%;CO2排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20μg/(g.h),下降了40%;排氨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6.049μg/(g.h)升至饥饿结束时的7.808μg/(g.h),增加了29.1%;氧氮比(O/N)表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泥鳅在饥饿状态下,首先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而后主要利用蛋白质;呼吸熵(RQ)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恢复投喂后5 d,耗氧率和CO2排出率明显上升,均达到饥饿初始值(180μg/(g.h))的90%;排氨率继续上升,达到9.208μg/(g.h),比饥饿初始值提高了52.2%;O/N和呼吸熵均呈上升趋势。
邢殿楼张士凤吴立新刘靖蔡勋
关键词:泥鳅饥饿再投喂能量代谢
虹鳟鱼营养与摄食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是世界上广泛养殖的冷水性鱼。在集约化养殖中,科学的饲喂对虹鳟鱼生长、发育和繁殖非常重要。此外,饲料的配制和生产,是虹鳟鱼养殖过程中的主要成本,为了提高饲料以及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须更好地了解鱼类摄食、消化和新陈代谢之间的生理机制。
窦玉龙吴立新Biju Sam Kamalam J
关键词:虹鳟鱼集约化养殖营养物质养殖过程新陈代谢
11-酮基睾酮在鲟鱼性腺发育中的功能及研究进展
2020年
鲟鱼是现存最古老的鱼类之一,也是大型的经济鱼类,无论是其肉制品还是鱼子酱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雄激素11-酮基睾酮(11-KT)在雌性鲟鱼性腺发育早期(卵黄生成前期)血清中含量较低,但到卵黄开始沉积时期浓度升高直至雌鱼血清中11-KT浓度不低于雄鱼.
胡红霞常贝贝王巍吴立新
关键词:性腺发育卵黄蛋白原精巢发育雄激素
蛋白质限制后恢复投喂对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2004年4月4日-5月22日,在(23.0±0.5)℃条件下研究了牙鲆(平均体重,(8.80±0.18)g)继蛋白质限制后恢复投喂对其生长的影响。整个实验期间对照组(C组)连续48d饱食投喂含能17.29kJ/g,含粗蛋白50.00%的饵料。蛋白质限制阶段(1~18d)处理组T30和T40的饵料蛋白含量分别为27.95%和40.47%,但饵料含能与对照组相同,在恢复投喂阶段(19~48d)各处理组均投喂与对照组相同的饵料。实验结果表明,在蛋白质限制阶段,饵料蛋白质水平下降显著降低了处理组鱼的体重、特定生长率、饵料湿重、干重以及能量转化率(p〈0.05),而摄食率、蛋白质效率和饵料蛋白质转化率随饵料蛋白水平降低而显著升高(p〈0.05)。恢复投喂结束后,处理组上述各指标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此外,除实验结束时T30组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整个实验期间各处理组的表观消化率及鱼体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牙鲆幼鱼继蛋白质限制后的恢复投喂阶段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效应。
吴立新邓宏相耿志孚王国栋
关键词:牙鲆
不同脂肪水平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大菱鲆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在粗脂肪水平分别为10%、14%和18%的3种试验饲料中添加0.09%的胆汁酸,投喂初始体重为(23.12±0.10)g的大菱鲆49 d,研究不同脂肪水平下胆汁酸对大菱鲆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升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大菱鲆肌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组试验鱼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均显示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n-3/n-6比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胆汁酸水平为0.09%、饲料脂肪水平为18%时,更能促进大菱鲆生长发育,但不会改变其肌肉脂肪酸组成。
毕铮铮吴立新李晓美梁启航杨冠男王昇华
关键词:大菱鲆胆汁酸脂肪酸
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贝类转录组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高通量测序是传统DNA测序的一次重大技术创新,它为贝类养殖物种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着重对454、Solexa和SOLi D高通量测序平台的技术原理、数据分析及其在贝类转录组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对高通量测序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总结和展望。
刘敏叶晟杨凤吴立新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转录组贝类
温度对牙鲆幼鱼消化率日变化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不同温度(18、23、28℃)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4.25 g±0.19 g)消化率日变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摄食率随温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特定生长率随温度上升显著提高(P<0.05),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先增大后减小,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18℃组、23℃组和28℃组牙鲆幼鱼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Ddm)日变化分别为64.91%~80.84%、62.05%~82.78%和69.76%~81.69%,日变化表现为1~2 d的高消化率,之后有1~2 d的低消化率;(3)18℃组、23℃组和28℃组牙鲆幼鱼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Dp)日变化分别为89.38%~93.39%、87.86%~93.82%和88.25%~93.34%,日变化表现为1~3 d的高消化率,之后有1~3 d的低消化率;(4)随温度的升高,牙鲆幼鱼的平均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与平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5)随着温度的升高,牙鲆幼鱼体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
王万连吴立新高杉陈炜
关键词:牙鲆温度消化率日变化
蛋白质限制后恢复投喂对牙鲆幼鱼代谢的影响
2009年
在(23.0±0.5)℃条件下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体重62.33 g±9.13 g)进行了蛋白质限制后恢复投喂的代谢实验。实验用3种饲料P30、P40、P50,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7.95%、40.47%、50.00%(湿重),处理组T30和T40继分别投喂P30和P40饲料15 d后恢复投喂P50饲料5 d;对照组连续投喂P50饲料15 d。结果表明:蛋白质限制期间,T30和T40组牙鲆幼鱼的代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1 d各处理组的代谢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蛋白质限制期间各处理组牙鲆幼鱼的排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1 d各处理组的排氨率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5 d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刘瑜吴立新李君丰邓宏相陈炜
关键词:牙鲆代谢营养恢复
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饥饿是自然界中导致水产动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获得生存机会,水产动物在受到饥饿威胁后,身体往往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以适应环境的改变。消化酶是水产动物一个重要营养生理指标,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不同条件下水产动物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鱼类研究相对较多,郑曙明等研究了虎鲨饥饿后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董义超吴立新李霞马振华
关键词:日本对虾淀粉酶活性消化酶活力酶活性变化淀粉酶活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