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宏
- 作品数:49 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牡豆15选育与栽培要点被引量:4
- 2020年
- 牡豆15是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好,抗倒性好,籽粒较大,有光泽,商品性好。2016—2017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67.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5.6%;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992.7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5.7%。平均蛋白质含量45.08%,脂肪含量17.50%,中抗灰斑病。于2019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20190016。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 王燕平李文宗春美齐玉鑫孙晓环白艳凤孙国宏王晓梅徐德海侯国强张帅任海祥
- 关键词:高蛋白大豆栽培要点
- 播期、密度及施肥量对牡豆15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23年
- 为探讨高蛋白大豆品种牡豆15的高效栽培技术,本研究设播期、密度及施肥量3个因素,研究这3个因子对牡豆15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因素条件下,牡豆15产量变化范围为1 958.97~2 851.28 kg·hm^(-2),最大变化幅度为45.55%;蛋白质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42.19%~45.06%,最大变化幅度为6.80%;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气孔导度均有影响,其中播期和施肥量对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小,种植密度对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且低种植密度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同时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提升细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高产量栽培方案为4月30日播种,保苗30万株·hm^(-2),施肥量为350 kg·hm^(-2),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栽培方案为5月7日播种,保苗30万株·hm^(-2),施肥量400 kg·hm^(-2)。
- 刘长远王磊王磊齐玉鑫孙晓环孙国宏白艳凤李文
- 关键词:播期种植密度施肥量农艺性状
- 寒地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模式被引量:5
- 2018年
- 为了研究寒地水稻直播的高产栽培模式,选用龙粳31和牡丹江28为试验品种,采用撒播和条穴播两种播种方式,分别以芽种子量100kg/hm2、125kg/hm2、150kg/hm2为3种播种量进行直播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种方式对产量的作用都极显著,播种量对产量的作用显著,播种方式×播种量互作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品种×播种方式互作对产量的作用显著。试验中龙粳31×撒播×播种量150kg/hm2模式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寒地的生态特点,认为寒地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模式是当地主栽的中等分蘖型水稻品种×撒播×播种量150kg/hm2。
- 姜龙曲金玲孙国宏白艳凤孟祥海
- 关键词:播种方式播种量
- 寒地粳型超级稻群体光环境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为探明水稻群体冠层内光分布规律,以寒地水稻品种龙稻5号、松粳9号和牡丹江1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肥力水平下的群体冠层光环境。结果表明:龙稻5号、松粳9号分蘖前期叶面积指数较小,漏光严重,齐穗后叶片挺直,群体内部的光照强度增加,叶片衰老缓慢,群体维持较大的光合面积的时间较长,有利于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积累,产量潜力较高。在高肥条件下,叶片有向披散方向发展的趋势,群体光合量提高。
- 孙国宏
- 关键词:透光性
- 大豆新品种牡豆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2019年
- 牡豆11号具有高产、抗病、耐密植特点。从品种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增产效果、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论述了牡豆11号大豆新品种,适应在≥10℃活动积温2300℃区域种植。
- 王玉莲王燕平宗春美齐玉鑫孙晓环白艳凤李文孙国宏任海祥杜维广
- 关键词:品种选育高蛋白品种栽培技术
- 一种高油大豆的栽培方法
-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油大豆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种与种子处理:选择抗病、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选种后进行种子处理;所述种子处理包括浸种和拌种,利用桑枝提取液进行所述浸种,利用大豆根瘤菌...
- 孙晓环王晓梅丁晓东刘晓冬王彦奎董志诚李玉秋王燕平任海祥宗春美齐玉鑫刘敏白艳凤李文孙国宏刘长远卜海东王磊李烨陈造业时新瑞刘鑫徐德海王玉民赵洪锟袁翠平赵鹤王英男齐广勋董岭超
- 插植密度对寒地不同分蘖力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以多蘖型品种牡丹江28和寡蘖型品种龙稻5为材料,考察不同插植密度对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插植密度对单位面积穗数、颖花数及产量产生较大影响。随插植密度增加,提高单位面积穗数,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有效分蘖率和穗粒重;单位面积颖花数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受品种分蘖力影响,多蘖型品种牡丹江28单位面积颖花数随插植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寡蘖型品种龙稻5随插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牡丹江28在24穴/m2产量最高,龙稻5在28穴/m2产量最高,但不同插植密度间稻米食味品质变化较小。
- 孙国宏姜龙曲金玲杨福厚刘丹柴永山
- 关键词:寒地水稻分蘖力插植密度
- 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生产发展形势的政策背景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黑龙江省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粳稻生产区,黑龙江省寒地粳稻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由2003年的129.5万hm2、84.3亿kg,发展到2010年的296.5万hm2、184.4亿kg。黑龙江省粳稻未来发展,必须考虑相关的政策和规划背景。本文分析解读了国家各项相关政策,并对黑龙江寒地粳稻生产发展形势作出展望。
- 于文全刘春光柴永山孙玉友曲金玲孙国宏李洪亮王蕊魏才强
- 关键词:寒地粳稻
- 播期和萌发期冷处理对不同耐低温性大豆生态性状的影响
- 2025年
- 为给选育萌发期耐低温大豆品种和农民“适时早播”种植大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以相对发芽率和相对正常苗率为指标,综合评价了169份东北大豆种质资源萌发期的耐低温(6℃)能力,从中筛选出10份耐冷型(T)、8份中间型(M)和9份敏感型(S)代表性大豆资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早播(K)、正常(CK)和晚播(P)等3个播期和萌发期冷处理(N)对不同耐低温类型大豆生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整体上大豆各生育阶段缩短和活动积温减少,有效分枝数从2.2个降低到1.1个,粗蛋白含量从38.8%降低到38.0%,蛋脂总量从60.9%降低到59.0%,同时晚播(P)时单株有效荚数和粒重显著降低,但是早播(K)时大豆单株产量与CK无明显差异;不同耐低温型大豆种质之间各性状随播期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是存在一些差异;耐冷型(T)大豆具有更高的有效分枝数、蛋白质含量与蛋脂总量(T>M>S)以及单株有效荚数;生育期和积温无明显变化时,大豆萌发期6℃处理后,大豆的花荚脱落率下降5.8%,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荚数均显著增加,单株粒重增加2.3 g,有增产效应。结果说明,选育萌发期耐冷型大豆并适时早播,有利于改善大豆品质,增加有效分枝数,同时发现萌发期冷胁迫能影响大豆后期生长发育且具有增产效应。
- 孙晓环陈造业白艳凤白艳凤孙国宏王燕平宗春美王晓梅
- 关键词:大豆萌发期耐低温播期
- 水稻新品种牡丹江31选育及栽培要点被引量:1
- 2012年
- 牡丹江31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晚熟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耐冷、适应性强等特点,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孙玉友柴永山曲金玲魏才强李洪亮孙国宏
- 关键词: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