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馨文

作品数:16 被引量:139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6篇冬小麦
  • 16篇小麦
  • 15篇高产
  • 13篇超高产
  • 10篇超高产冬小麦
  • 4篇栽培
  • 3篇栽培条件
  • 3篇硫素
  • 3篇
  • 2篇营养
  • 2篇营养特点
  • 2篇生育
  • 2篇光合性能
  • 1篇氮素
  • 1篇冬前
  • 1篇冬小麦群体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性状
  • 1篇生育规律
  • 1篇生育特性

机构

  • 16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河北理工大学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16篇张馨文
  • 15篇党红凯
  • 15篇孙亚辉
  • 15篇李瑞奇
  • 15篇李雁鸣
  • 6篇孟建
  • 4篇马春英
  • 4篇刘红彬
  • 2篇李慧玲
  • 2篇郭程瑾
  • 1篇李云
  • 1篇胡焕焕
  • 1篇李金霞
  • 1篇张月辰
  • 1篇吴金华
  • 1篇赵雪飞
  • 1篇刘梦星
  • 1篇吕红毡
  • 1篇刘丽平
  • 1篇曹刚

传媒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2008年全...
  • 1篇中国作物生理...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8
  • 5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产冬小麦的硼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被引量:4
2008年
2005~2006年冬小麦生长期间,通过大田取样研究了高产冬小麦(9000 kg/hm^2左右)硼素吸收、积累和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小麦地上部不同器官中硼的含量为1.15~9.56 mg/kg(干重),表现为叶片>穗部>叶鞘>茎秆>子粒。叶片和叶鞘中硼的含量从越冬期到拔节期增加,拔节到开花期下降,开花期到成熟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在成熟期与其他器官同时达到高峰。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硼的积累量均以叶片最高,孕穗期前叶片中硼的积累量逐渐增加,孕穗到成熟期逐渐降低。其他器官及全株硼的积累量基本上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小麦植株硼的累进吸收百分率在越冬前、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依次达到了全生育期的5%、10%、30%、40%、50%左右和100%,即全生育期硼的吸收强度以生育后期(开花至成熟)最高,生育中期(起身至开花)次之,生育前期(出苗-至起身)最低。小麦地上部器官一生对硼的总积累量为59.72~78.83 g/hm^2,从冬前到拔节期主要分布在叶片和叶鞘中,尤其是在叶片中的分配占绝对优势。孕穗期开始硼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下降,但全生育期硼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始终最高,这可能有利于保持生育中后期叶片的光合能力,为实现较高的子粒产量提供物质生产基础。
党红凯李瑞奇张馨文孙亚辉孟建刘红彬李雁鸣
关键词:冬小麦
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构特点被引量:66
2007年
为明确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规律及产量结构特点,在河北平原大田限水条件下,对产量为9 000 kg/hm2超高产小麦的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结合合理的栽培措施,在该地区更容易获得超高产。9 000 kg/hm2小麦的产量构成为:每公顷800万穗左右,穗粒数30-34粒,千粒重40 g以上;主要群体指标为:最高LAI8左右,开花后下降较慢;有较高的生物产量(一般在20 000 kg/hm2左右)和经济系数(0.42以上)。对植株的个体性状包括次生根数、单株茎数、穗部性状等也进行了分析,并与产量为7 500 kg/hm2高产田进行了讨论比较。超高产田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高产田。
孙亚辉李瑞奇党红凯张馨文李慧玲李雁鸣
关键词:冬小麦超高产
高产冬小麦对锌的吸收、积累与分配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明确高产(9000kg·hm-2)冬小麦的锌素吸收、积累与分配特点,为确定锌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04—2006两年中各采用4个品种,于各生育时期在田间取植株样品,分器官测定锌的含量。结果小麦各生育时期各器官的含锌量为9.5—112.5mg·hm-2(干重),含锌量最高的器官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更替。生育前期叶片中锌的积累量最高,拔节前叶片中锌的分配率占全株总积累量的50%以上;生育后期籽粒中锌的积累量最高。小麦一生锌的总积累量为384.9—475.9g·hm-2,生产100kg籽粒吸收锌4.3—5.2g。籽粒由再分配获得的锌占籽粒总锌量的58.2%—60.3%,各器官对锌的净吸收积累量、转移量及对籽粒锌的贡献均为叶片>穗>叶鞘>茎秆。结论各器官生育前中期含锌量和积累量较高,后期籽粒锌的积累主要取决于各器官锌的再分配。根据锌的这些吸收积累特点,锌肥主要应作为播种前拌种或基肥施用,以促进小麦生育前期的生长和锌的吸收。
党红凯李瑞奇孙亚辉张馨文李雁鸣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
海河平原冬小麦节水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李雁鸣李瑞奇张月辰甄文超曹刚孟建李慧玲郭程瑾吴金华党红凯吕红毡马春英孙亚辉张馨文刘丽平胡焕焕赵雪飞王丽金李云李金霞
该项目明确了海河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两熟高产区不同种植方式下形成的冬小麦/夏玉米复合群体对两茬作物生长发育、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的影响,确定了冬小麦15厘米等行距种植、夏玉米平播的衔接型小麦/玉米全年产量较高,且有利...
关键词:
关键词:冬小麦
超高产冬小麦硫素营养特点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为明确超高产(9000 kg/ha左右)冬小麦的硫素营养特点,于2004-2006年冬小麦生长期间,在超高产田取样研究了超高产冬小麦硫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器官中的硫含量为0.27%-0.76%(干重)。不同器官比较,除拔节期以茎秆含硫量最高外,其他时期几乎均以叶片含硫量最高。同器官不同时期比较,各器官均以新发生时含硫量较高。叶片的含硫量从越冬期到孕穗期一直增加,孕穗期以后逐渐下降,其他器官从发生以后含硫量即逐渐下降,各器官均以成熟期含硫量最低。生育前中期不同器官硫的积累量均以叶片最高,生育后期以籽粒最高。冬小麦对硫的吸收强度为单峰趋势,拔节到孕穗期最高。小麦植株硫的吸收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起身期以前吸收较少,拔节到开花期稳定增加,开花后吸收减弱。不同品种的硫素积累量陆续在开花到灌浆中期达到最大值。硫的累积吸收量在越冬前、起身、拔节、孕穗、开花或开花后10 d及成熟期依次达到全生育期的10%、20%、40%、80%、100%左右和85%,即硫的阶段吸收量以生育中期(起身至开花)最高,前期(出苗至起身)次之,后期(开花至成熟)最低。小麦一生对硫的总积累量为62.49-79.09 kg/ha,冬前至拔节期主要分布在叶片和叶鞘中,尤以叶片中分配比例最高,孕穗至灌浆期在叶片和茎秆中分配较多,成熟期籽粒中分配比例最高。
党红凯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李瑞奇马春英孟建刘红彬
关键词:冬小麦超高产
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对磷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被引量:21
2012年
为明确超高产栽培条件下(≥9000 kg/hm2)冬小麦的磷素营养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研究依据,于2004~2006年冬小麦生长期间,通过田间取样,分器官测定磷素含量,研究了超高产冬小麦对磷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在产量水平为9000 kg/hm2左右的条件下,不同品种各器官中的含磷量及全生育期中磷的总积累量存在一定差异,但一般不显著,显示出不同品种磷素营养特点的共性特征。地上部不同器官的含磷量(P2O5,下同)为0.25%~2.32%(干重)。不同生育时期含磷量最高的器官随生育进程逐渐更替,生育早期为叶鞘,中期为茎秆和穗,后期为籽粒。不同品种小麦各器官对磷的积累量,生育前期一般以叶片中最高,生育后期以籽粒中最高。小麦吸收的磷在孕穗期前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多数品种在50%以上。成熟期磷在籽粒中的分配率最高,各品种均达到60%以上。在本研究的超高产栽培条件和产量水平下,冬小麦全生育期地上部器官中磷的最高积累量为110.8~151.4 kg/hm2,每生产100 kg籽粒吸收磷素1.25~1.66 kg。各品种对磷吸收量最高的阶段,一般都在起身到开花期之间,其次是在冬前的苗期。这表明,冬前和起身到开花期是冬小麦吸收磷的关键时期。根据上述磷的吸收积累特点,在确定施肥方案时,磷肥应以底肥为主,以促进小麦生长和对磷的吸收。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张馨文孙亚辉
关键词:超高产栽培冬小麦
超高产冬小麦光合性能及物质生产特性的研究
为挖掘超高产冬小麦群、个体光合生产潜力,进而提高产量,在节水栽培及每公顷9吨左右的超高产条件下,对冬小麦全生育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叶面积、叶面积持续期等光合性能的变化动态及物质生产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
张馨文
关键词:冬小麦超高产光合性能作物栽培
文献传递
超高产冬小麦四种微量元素的积累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明确超高产冬小麦锰、锌、铜、硼的吸收积累特点及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于2005-2006年冬小麦成熟期测定了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相关性状及植株和籽粒中锰、锌、铜、硼的含量与积累量。结果表明,成熟期不同冬小麦品种植株和籽粒中4种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都表现为锰>锌>铜>硼。植株锰积累量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植株锰含量和积累量与单株成穗数呈显著负相关。植株和籽粒锌含量和积累量与每穗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呈正相关,与不孕小穗数呈负相关,但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植株铜含量与每穗小穂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为正相关,且相关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植株铜积累量与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不孕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植株硼积累量与产量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综合分析可知,4种微量元素在增加产量和优化产量构成因素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小麦生产中应针对具体的限制因素确定不同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技术。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张馨文孙亚辉
关键词:冬小麦超高产籽粒微量元素积累量
超高产冬小麦硫素营养特点的初步研究
为明确超高产冬小麦(9000 kg/hm左右)的硫素营养特点,于2004—2006年冬小麦生长期间,通过大田取样研究了超高产冬小麦硫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器官中硫的含量为0.27%~0.76%(干重)...
党红凯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李瑞奇马春英孟建刘红彬
关键词:冬小麦超高产
文献传递
超高产冬小麦铜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明确超高产冬小麦(≥9000kg·hm-2)的铜素营养特点,为确定铜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05—2006年度种植4个冬小麦品种,于各生育时期在田间取植株样品,分器官测定铜的含量。【结果】小麦地上部不同器官中的铜素含量为5.5—18.8mg·kg-1(DW),器官间比较,叶片含铜量始终较高,但含铜量最高的器官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更替。生育前、中期各器官中以叶片的铜积累量最高,孕穗期以前叶片中铜的分配率几乎均占全株总积累量的55%以上;接近成熟时籽粒中铜的积累量最高,成熟时籽粒中铜的分配率达到全株的33.7%—37.7%。全生育期的吸收强度以生育中期(起身至开花)最高,生育后期(开花至成熟)次之,生育前期(出苗至起身)最小。9000kg·hm-2左右产量水平的冬小麦全生育期铜的积累量为144.8—163.8g·hm-2,每生产100kg籽粒平均需吸收铜1.7g。成熟期籽粒中积累的铜,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开花后的直接吸收,而来自营养器官中铜再分配的比率仅占17.1%。【结论】根据铜的这些吸收积累特点,铜肥应主要作为播种前拌种或基肥施用,以促进小麦生育前期的生长和吸收。但在早期施铜不足的情况下,还应该采取中后期叶面喷铜的措施,以保证关键吸收阶段充足的铜素供应。
党红凯李瑞奇张馨文孙亚辉李雁鸣
关键词:冬小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