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丹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2篇蛋白
  • 2篇心病
  • 2篇心功能
  • 2篇心肌
  • 2篇心室
  • 2篇抑素
  • 2篇综合征
  • 2篇胱抑素
  • 2篇胱抑素C
  • 2篇脑钠肽
  • 2篇急性冠状动脉
  • 2篇急性冠状动脉...
  • 2篇冠心病
  • 2篇冠状动脉综合...
  • 2篇反应蛋白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造影

机构

  • 10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市海慈医...

作者

  • 10篇徐丹
  • 4篇盖延红
  • 3篇丁发明
  • 2篇栾晓东
  • 1篇郭善媛
  • 1篇张瑞军
  • 1篇张美华
  • 1篇朱为勇
  • 1篇李越凡
  • 1篇刘玲玲
  • 1篇王燕
  • 1篇陈伟
  • 1篇官明德
  • 1篇李婷
  • 1篇王玉宏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检测血清胱抑素C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因胸痛初诊入院并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80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清中胱抑素C水平,对其进行分析,并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 CHD组的CysC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268,P<0.01)。结论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冠心病诊断及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徐丹丁发明郭善媛
关键词:冠心病胱抑素C评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及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其中ACS7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以同期到我院的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血清BNP浓度,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舒张末期容积。结果ACS组(AMI组和UAP组)的血清BNP浓度[(391±136)ng/L,(267±80)ng/L]均明显高于SAP组[(36±21)ng/L]和对照组[(33±1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LVEF正常的冠心病患者,ACS组的BNP水平[(277±160)ng/L]高于SAP组[(74±3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BNP与LVEF呈负相关(r=-0.44,P〈0.01)。结论①血清BNP浓度在ACS患者中升高。②Acs患者BNP浓度的升高除了与心脏大小和射血分数相关外,也可能与缺血损伤造成的急性期炎症反应有关。
盖延红陈伟徐丹张美华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钠肽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室重塑及血清miR-21、miR-126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室重塑及血清miR-21、miR-12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7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治疗,均治疗14 d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心肌梗死溶栓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心肌重量指数(LVMI)、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血清miR-21、miR-126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2,P=0.697),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P=0.028)。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治疗,可降低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和心功能,下调血清miR-21、miR-126水平。
田苗艳徐丹宋炜刘学峁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黄芪桂枝五物汤心室重塑心功能
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血清FGF-21水平及心功能变化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市中心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治疗组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清FGF-21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LAD、RAD小于对照组[(36.2±7.5)mm vs (42.5±8.3)mm;(35.3±7.2)mm vs (39.4±8.1)mm],LVEF高于对照组[(59.3±8.2)%vs (52.1±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86,P <0.001;t=2.393,P=0.019;t=4.098,P <0.001)。治疗组血清FGF-21水平低于对照组[(145.2±25.6)ng/L vs (197.6±30.4)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79,P <0.001)。结论射频消融术可明显降低血清FGF-21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血清FGF-21水平对房颤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王燕徐丹刘丽伟王玉宏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阵发性房颤心功能
抑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探讨抑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SP)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连续抽样收集2009年6月15日至2011年3月15日青岛市2家三甲医院住院确诊的USP患者209例,按是否合并抑郁分为USP合并抑郁组72例,单纯USP组137例。所有患者在入选当时和治疗7d后分别测定hs-CRP、TNF-α,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前后USP合并抑郁组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较单纯USP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SP合并抑郁有较高的炎性反应水平。
丁发明张新丽徐丹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抑郁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胱抑素C检测在冠状动脉造影后造影剂肾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冠状动脉造影后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5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冠状动脉造影前24 h内、冠状动脉造影后8、24 h和48 h抽血检测胱抑素C、肌酐和尿素氮,按照造影后48 h内造影剂肾病(CIN)发生情况,将入选患者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CIN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在冠状动脉造影后8 h明显升高,24 h到达最高峰,48 h开始降低,但都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前(P<0.05);与非CIN组相应时间点相比,CIN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检测对冠状动脉造影后CIN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能较肌酐更早反映肾功能的变化。
徐丹盖延红刘玲玲
关键词:胱抑素C肌酐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剂肾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蛋白水平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SAP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BNP、hs-CRP和Lp(a)浓度,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V)及舒张末期容积( LVESV).结果 AMI组的BNP、hs-CRP、Lp(a)水平分别为(391±136) ng/L、( 16±15) mg/L、(367±191 )mg/L.UAP组分别为(267±80) ng/L、(11±7) mg/L、(324±171) mg/L.SAP组分别为(36±21) ng/L、(2±1)mg/L、(191±130) mg/L.对照组分别为(33±14) ng/L、(1.0±0.4)mg/L、(150±116)mg/L.AMI组和UAP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及S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MI组与SAP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LVEDV、LVESV、LVEF分别为(95±19)、(43±9)ml,(0.51±0.08);UAP组分别为(93±23)、(42±8)ml,(0.55 ±0.08);AP组分别为(86±18)、(32±9)ml,(0.64±0.09);对照组分别为(86±18)、(29±9)ml,(0.66±0.09).AMI组、UAP组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ACS患者中,BNP浓度与hs-CRP和Lp(a)呈正相关,(r=0.53,P<0.01;r=0.543,P<0.01).BNP浓度与LVEF明显负相关(r=-0.44,P<0.01).控制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后计算两变量间偏相关系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首次发病48 h内BNP浓度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 容积呈正相关(r =0.42、0.40,均P<0.01).结论 血清BNP浓度在ACS患者
盖延红栾晓东张瑞军徐丹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
Sirt1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早期心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对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SAHH)糖尿病心肌病早期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早期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白藜芦醇处理组(RES组),RES组给予白藜芦醇2.5 mg/(kg·d)灌胃2周处理。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结构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相关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S-腺苷甲硫氨酸(SAM)及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组织SAHH、Srit1等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微镜下DM组大鼠心肌组织可见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甚至变性,而RES组心肌组织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少量心肌细胞呈长杆状,坏死灶不明显,嗜酸性变较DM组轻。HPLC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DM组和RES组的Hcy分别为(45.37±7.99)、(101.78±16.77)和(86.33±10.09)μmol/L,DM组和RES组较对照组升高,但RES组低于DM组;SAH分别为(50.33±7.34)、(22.92±4.32)和(33.45±7.88)μmol/L,DM组和RES组较对照组降低,但RES组高于DM组;SAM分别为(66.34±9.99)、(69.56±9.01)和(70.89±11.33)μmol/L,各组间无显著差异;SAHH分别为(44.11±5.17)、(92.33±17.56)和(19.73±4.07)μmol/L,DM组较对照组升高,RES组较对照组降低;Srit1分别为(80.12±10.09)、(29.11±3.91)和(107.32±13.24)μmol/L,DM组较对照组降低,RES组较对照组升高。结论:SAHH及下游Hcy等的表达可能是早期糖尿病心肌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而Sirt1对SAHH的表达调控作用可能起重要作用。
李越凡徐丹李婷官明德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同型半胱氨酸S-腺苷甲硫氨酸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β-血小板球蛋白浓度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7例行PCI的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47例)。对照组35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ELISA法测定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浓度。结果: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浓度水平在PCI术后即刻较术前下降,随后逐渐升高,术后6h达到峰值。不稳定型心绞痛组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浓度在术前及峰值水平均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升高。对照组患者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浓度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血小板激活状态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血小板活性在PCI前后有动态改变,与PCI术后心肌损伤相关。
丁发明徐丹张新丽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螺内酯治疗不同年龄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差别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探讨螺内酯在不同年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差别。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5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诊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共144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69例,年龄53~78岁,平均(615±97)岁。根据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螺内酯组(71例)和对照组(73例)。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72例)和〉60岁组(72例)。螺内酯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连续给药12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器测定后自动计算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结果 与(≤60岁)螺内酯组比较,(〉60岁)螺内酯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诊室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24 h平均脉压下降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年龄〉60岁的患者,螺内酯组较安慰剂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诊室收缩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24 h平均脉压下降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螺内酯能够降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0岁)的收缩压。
盖延红栾晓东朱为勇徐丹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螺内酯血压收缩压年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