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敬毅
- 作品数:58 被引量:211H指数:9
- 供职机构:徐州市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良性前列腺增生再次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1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再次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原因,并总结临床诊治体会。方法1990年12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因BPH行TURP术患者116例。对本组二次住院TURP治疗的临床资料及二次出院后的随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6例中,初次手术时因高龄高危而选择姑息通道手术者71例(61.2%),前列腺体积大于60mL者83例(71.5%),术中切穿包膜或静脉窦而中止手术者5例(0.4%)。再入院原因,单纯排尿困难46例(39.7%),反复血尿10例(8.6%),排尿困难合并血尿52例(44.8%),排尿困难和(或)血尿同时合并下尿路感染8例(6.9%)。二次入院后经B超及电切镜检查,皆证实有前列腺组织残留或同时合并腺体再增生,再次行TURP治疗。切除残留腺体、再增生腺体。再次手术出院后随访108例,疗效满意94例(87.0%)。结论BPH再次TURP主要由于高龄高危患者、前列腺体积较大、组织残留较多或再增生以及在此病理基础上的继发出血、下尿路感染。再次TURP手术疗效良好。
- 戚景光曹敬毅管同郁杨宁承征宇梁杰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并发症
- 复发乳糜尿患者再手术的临床体会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乳糜尿术后复发原因,再手术前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明确患侧动脉血管分支情况,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2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共收治11例乳糜尿术后复发患者,其中开放手术4例,腹腔镜手术7例。术前行肾动脉CTA检查,发现副肾动脉2支5例,3支1例。结果 5例肾动脉无分支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其中2例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6例肾动脉2支及以上患者选择开放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复发乳糜尿患者术前行CTA检查明确动脉分支情况,可以根据分支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减少肾动、静脉间的淋巴组织漏扎,提高手术成功率。
- 曹敬毅吴刚王乾戚景光梁杰
- 关键词:乳糜尿复发CT血管成像肾蒂淋巴管结扎术
- Ki67基因siRNA表达质粒的构建、鉴定及功能研究
- 目的:siRNA可有效、特异敲除靶基因mRNA。但合成的siRNA成本太大且作用时间短暂,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将siRNAs所对应的模板DNA双链序列克隆入质粒转染细胞,DNA模板在细胞内转录成小片段发夹状RNAs(shR...
- 孙晓青郑典宝郑骏年陈家存温儒民曹敬毅李望刘俊杰
- 关键词:SIRNA酶切位点
- 文献传递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出血与前列腺增生组织病理类型相关性研究
- 2008年
- 目的通过检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并与TURP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探讨前列腺增生病理学特征及TURP术中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该院2005年2月~2007年6月的100例TURP组织按前列腺体积及合并前列腺炎的分级进行分组,按病理学类型分别进行血管标记和染色检测MVD及VEGF的表达。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比色计算术中出血量,并与病理学分类进行比较。结果100例患者中,同体积前列腺术中出血量与病理学分类呈明显相关性。以血管增生为主型术中出血量多。随体积增大(>60mL),前列腺增生病理类型发生变化,但术中出血量与前列腺体积大小不一致,而与MVD、VEGF表达呈正相关。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分级与TURP术中出血量无相关性。结论TURP术中出血量与前列腺病理学类型相关,MVD、VEGF表达高者,术中出血量多,但是前列腺体积大小及合并前列腺炎的程度与术中出血量之间无相关性。
- 曹敬毅戚景光杨宁管同郁吴刚承征宇梁杰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出血微血管密度前列腺炎
- 肉瘤样肾细胞癌合并腔静脉癌栓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14年
- 肉瘤样肾细胞癌临床少见,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的临床特点。肉瘤合并腔静脉癌栓形成者临床上更为罕见,我院泌尿外科近期收治1例肉瘤样肾细胞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d"入院。无腰腹痛及血尿,无其他慢性病史及肝炎结核病史。查体:右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 曹敬毅吴刚戚景光杨宁王乾梁杰
- 关键词:肉瘤样肾细胞癌腔静脉癌栓文献复习恶性程度癌栓形成预后差
- 检测尿NAG活性对判断BP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在判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5例BPH患者的尿NAG活性及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肌肝(Cr)及最大尿流率(Qmax),并与8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BPH患者手术前与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NAG活性进行比较。结果BPH患者尿NAG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尿NAG活性与BPH患者最大尿流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术后3个月尿NAG活性下降明显,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BPH患者最大尿流率较低时肾功能可能已有部分损伤,尿NAG活性水平可作为判断BP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监测指标以及手术指征之一。
- 管同郁承征宇戚景光杨宁曹敬毅梁杰杨洪鹏佟大全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流率肾功能
- 团队教学法联合内镜模型对临床教学的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团队教学法联合内镜模型对临床教学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实习学生62名,随机分为培训组及对照组,各31名学生,其中培训组采用团队教学法联合内镜模型操作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讲课方式。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学成果差异。结果培训组技能考核及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外科解剖掌握程度、手术步骤了解、腹腔镜操作熟练度及学习积极性提高的占比分别为93.5%、83.9%、90.3%及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8%、45.2%、48.4%及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对教学满意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学生经前列腺模型培训后,在出血控制率、安全性及腺体切除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教学法联合内镜模型相对传统教学方法可明显提高实习学生专科理论和技能操作水平,且有助于增强实习学生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值得临床教学合理运用。
- 王淇超曹敬毅孙卫兵
- 关键词:泌尿外科团队教学法教学模式教学满意度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摩西钬激光切除术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摩西钬激光切除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徐州市肿瘤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61例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摩西钬激光组35例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组(TURBT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次数、病理结果准确率、术后随访期复发率。结果6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保留导尿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冲洗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摩西钬激光组有33例符合病理分期要求,TURBT组10例符合。两组患者病理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10.0±2.4)个月。摩西钬激光组肿瘤复发3例(8.6%,3/35),TURBT组复发2例(7.7%,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摩西钬激光术应用于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手术安全、有效,切除标本满足病理分期要求。
- 曹敬毅王乾王淇超吴刚孙卫兵
- 关键词:膀胱癌
- 经尿道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52例行手术治疗的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软镜组(22例)及腹腔镜组(30例),通过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和出血。输尿管软镜肾盂旁囊肿内切开引流术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而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下切开内引流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及疗效满意等特点,值得临床合理选择运用。
- 王乾王淇超鞠文彬孙卫兵曹敬毅吴刚赵炎
- 关键词:肾盂囊肿输尿管镜检查腹腔镜检查
- Ki67基因短发夹状RNA表达载体对肾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研究针对Ki67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Ki67对人肾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pSilencer-Ki67转染人肾癌786-0细胞,24、48、72、120、144 h后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Ki67 mRNA、蛋白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Silencer-Ki67转染后48 h 786-0细胞Ki67mRNA表达(34.1±1.7)%、蛋白表达(42.6±1.7)%降低最明显,与空质粒对照组[(97.7±0.9)%、(97.3±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ilencer-Ki67处理后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76.7±3.2)%最高,72 h凋亡细胞阳性率(74.3±5.9)%最高,与空质粒对照组[(7.0±0.5)%、(8.4±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ilencer-Ki67的这些作用可持续144 h。结论pSilencer-Ki67能有效、持续抑制人肾癌786-0细胞生长,有望成为肾癌基因治疗的有效工具。
- 郑骏年陈家存孙晓青郑典宝曹敬毅温儒民王军起刘俊杰史启铎韩瑞发马腾骧
- 关键词:肾癌短发夹状RNA质粒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