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敬贺

作品数:13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地壳
  • 5篇地壳结构
  • 4篇地震
  • 3篇地震仪
  • 3篇断裂带
  • 3篇珠江口
  • 3篇海底
  • 3篇海底地震
  • 3篇海底地震仪
  • 3篇OBS
  • 3篇滨海断裂带
  • 2篇地壳运动
  • 2篇地质
  • 2篇地质学
  • 2篇地质学意义
  • 2篇震源
  • 2篇震源机制
  • 2篇盆地
  • 2篇南海北部
  • 1篇低速层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海南省地震局

作者

  • 13篇曹敬贺
  • 12篇孙金龙
  • 10篇徐辉龙
  • 9篇夏少红
  • 5篇万奎元
  • 2篇丘学林
  • 1篇朱俊江
  • 1篇张云帆
  • 1篇谢祖军
  • 1篇黄海波
  • 1篇詹文欢
  • 1篇谢小玲
  • 1篇陈金虎
  • 1篇范朝焰

传媒

  • 5篇热带海洋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及其地质学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南海北部海陆地震联测经历了旧气枪震源的初始试验、大容量气枪的引进与改造、陆上台站和海底地震仪联合接收等3个阶段,填补了海陆过渡带深部结构的研究空白,其结果显示滨海断裂带在速度结构上表现为低速特征,并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的深部发震构造与地壳内部低速结构和交叉断裂的耦合作用存在紧密联系。西沙和南沙海陆联测为北部联测的进一步工作,可以构建穿越南海北部陆缘、西沙地块到南沙地块等陆缘的超长地壳结构剖面,对我们揭示南沙地块内部微块体结构、南沙地块及其邻区的深部速度结构以及南沙地块与周边海盆、陆块间过渡带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结构,了解南沙地块现今的构造状态与构造变迁历史,解译南沙地块裂离演变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徐辉龙夏少红孙金龙丘学林曹敬贺
关键词:南海北部地壳结构南沙地块
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的活动性与发震机制被引量:24
2012年
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是一条板内地震活跃带,对其进行研究对于华南沿海的防震减灾和南海北部的新构造活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震活动性分析发现,该地震带可以划分为闽南―粤东、阳江、雷琼3个地震活跃区和珠江口地震弱活动区。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发现,印藏碰撞导致的华南地块往E―SEE向运动并且该区东侧菲律宾海板块高速向NW向运动是该地震带的主要构造背景;二者的高速碰撞以及华南地块与西南、南侧块体的挤压剪切产生了巨大的应变能,这些应变能通过区内的滨海断裂带与壳内低速层进行传递、调整。在受挤压、剪切影响强烈的东、西部区域,除了在NW向与NE向的小规模断裂交会部位形成小震密集区之外,还在NW向断裂与滨海断裂带的交汇区域产生应力、应变积累,引发大震、强震。而在中部受影响较弱的珠江口区域,局部断裂稀疏,因而未出现小震密集区,并且大震、强震空缺。
孙金龙徐辉龙詹文欢曹敬贺
关键词:地震带滨海断裂带南海北部陆缘发震机制
珠江口盆地北部断裂构造特征对比及其地质学意义被引量:17
2014年
断裂控制了珠江口盆地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同时与油气运移和油气藏的形成分布关系密切.以2010年珠江口盆地北部的反射地震数据为基础,同时收集了邻区的反射地震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的北部断阶带、北部坳陷带和中央隆起带的内部及其边界断裂构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断阶带主要发育倾向SE的板式断层;北部坳陷带内断裂构造最为发育,断裂组合有半地堑、地垒、窄地堑等样式;中央隆起带内广泛发育倾向NW的反向铲式断层.珠江口盆地北部在断陷阶段断层的活动速率最高,拗陷阶段次之,热沉降阶段最低,各地质单元内断裂构造特征的差异与珠江口盆地经历的多幕拉张以及块体的差异性升降有关.
曹敬贺夏少红孙金龙徐辉龙
台湾-吕宋会聚带的地壳运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2
2011年
要南海东部的台湾-吕宋会聚带是南海四个边界中构造背景最为复杂、构造活动最为活跃.本文收集该区的GPS速度场资料,通过对速度场进行样条插值获得了该区连续的速度场、主应变率场、最大剪应变率场等结果.研究发现,该区的地壳运动受西北侧华南陆缘基底隆起和西南侧巴拉望岛阻挡、台湾北部24°N俯冲极转换、琉球海沟弧后扩张,以及菲律宾大断裂高速走滑等关键构造因素的影响,可分为(1)受华南地块运动影响区;(2)台湾岛上俯冲极转换部位至宜兰盆地之间受弧后扩张影响区;(3)俯冲极转换部位以南受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和北港隆起阻挡影响区;(4)吕宋岛菲律宾大断裂以东受菲律宾海板块运动影响区;(5)大断裂以西受菲律宾海板块运动和巴拉望阻挡影响区;(6)巴拉望受巽他块体运动影响区6个地壳运动与变形区.
孙金龙徐辉龙曹敬贺
滑行波震相对珠江口地区壳内低速层的约束作用被引量:3
2020年
深入研究珠江口地区海陆过渡带壳内低速层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对于理解板内地震的发震机理、孕震构造及该区域的地壳结构具有重要的地质地球物理意义。利用2015年珠江口区域海陆地震联测L2-ME测线上的19个地震台站(包括陆上台站14台,海底地震仪5台)记录到的地震数据来探明该区域低速层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在常规震相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滑行波震相(Ph)进行结构模型计算,Ph震相的增加使得地壳内部10~20km范围内的射线覆盖密度有了显著提高,从而获得了L2-ME测线下方更为精确的地壳纵波速度结构模型。结果发现,模型中测线下方13~18km深度范围内稳定连续展布的壳内低速层被清晰成像,其内部速度稳定在5.7~6.0 km·s^–1之间,与上下层界面速度差分别为0.5km·s^–1、0.4km·s^–1,低速特征明显。该低速层厚度由陆侧的3.5km左右降至海侧的1km,呈现出向海侧逐渐减薄的趋势,低速层底界面起伏变化较大且具有与莫霍面相似的起伏特征。
杨碧峰熊成曹敬贺孙金龙万奎元夏少红
关键词:珠江口地壳结构
广角地震速度结构反演中的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广角地震探测是研究海洋深部精细壳幔结构的重要地球物理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广角折射/反射震相信息来反演地壳深部结构,从而为深入认识海底构造特征提供最为基础的地震学信息。文章基于地震层析成像结构反演的基本原理,针对OBS广角地震速度结构反演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用Tomo2D软件构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和数据体,对初始模型中沉积层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整个地壳速度结构的反演结果、不同台站间距所构建的数据体对下地壳高速层分辨精度的控制影响以及不同数据体在分辨深部异常体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深入了解OBS广角地震速度结构反演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地壳深部较厚(大于4km)的高速层能够被很好地反演出来,而较薄(小于2km)的高速层虽能够识别,但其形态规模恢复得较差;初始模型中沉积层速度结构的失真度影响着高速层的识别,沉积层失真度越大,对高速层的恢复越差;地壳内部存在低速层对反演高速层的规模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低速层的厚度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对于文中10km台站间距的模型,能够识别的速度异常体规模在水平方向上最小约为5km,在纵向上最小约为3km,而20km和30km台站间距的模型最小能够识别的速度异常体规模为水平向10km、纵向3km。
陈金虎夏少红曹敬贺万奎元丘学林
关键词:广角地震高速层
珠江口外潜在强震区海陆地震联测的初步结果被引量:7
2012年
海陆地震联测是研究海陆过渡带深部地壳结构的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为了研究珠江口外潜在强震区的深部发震构造,对比分析了2004年和2010年珠江口外海陆地震联测的数据特征,重点对2010年海陆地震联测实验的OBS2010-1测线进行分析。通过对该测线采集数据的初步分析可知,此次实验数据质量较高且完善性好,多道地震探测获得了清晰的浅部结构,固定地震台、流动地震台和海底地震仪记录的震相信息丰富,固定台接收气枪信号的最远接收距离约为360km,为研究该潜在强震区的深部发震构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曹敬贺夏少红孙金龙朱俊江徐辉龙
关键词:珠江口外地壳结构滨海断裂带
珠江口海域滨海断裂带的地震学特征被引量:46
2014年
利用2010年珠江口外海陆地震联测数据,探测到滨海断裂带在担杆岛外12km处发育,断裂带主体倾向东南、宽约20km,沉积层在断裂带内迅速增厚引起陆上固定地震台站的Pg震相在对应断裂带位置的走时明显滞后.通过震相分析和走时正演拟合,获得了滨海断裂带两侧由浅至深的纵波速度结构模型,断裂带内部沉积层速度为1.8~3.5km/s,上地壳速度5.2~6.1km/s,下地壳速度为6.3~6.6km/s,莫霍面的埋深由滨海断裂带陆侧的29km抬升至其海侧的27km.滨海断裂带两侧的地壳结构特征明显不同,证实了该断裂带是华南陆区正常型陆壳与南海减薄型陆壳分界断裂的性质.在华南沿海和海陆过渡带的下地壳顶部探测到厚约3km、层速度为5.5~5.9km/s的低速层,往海域逐渐减薄尖灭.壳内低速层是地壳中的力学软弱带,与近似正交的NEE向滨海断裂带和NW向断裂带共同组构成了该区地震活动的孕震构造.
曹敬贺孙金龙徐辉龙夏少红
关键词:珠江口滨海断裂带地壳结构
OBS广角地震探测在海洋沉积盆地研究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6年
海洋沉积盆地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构造单元之一,其形成演化涉及到壳—幔、岩石圈—软流圈以及沉积地层和沉积流体体系等一系列深浅部耦合作用和地球动力学机制的演变。海洋沉积盆地的研究既包括地球深部结构状态、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等区域构造方面,也包括盆地内部结构、构造特征以及沉积地层孔隙流体特征等盆地自身构造特征。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广角地震探测,以其深度上穿透能力强和能够同时获取P波和S波速度结构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在海洋沉积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内部结构与构造以及沉积地层孔隙流体发育特征等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张裂大陆边缘的研究中,OBS广角地震探测所获取的地壳结构模型为划分"火山型"和"非火山型"张裂陆缘提供了直接证据,地壳拉张减薄的程度和空间变化特征为海洋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模拟提供了约束条件。在盆地内部结构和构造特征方面,OBS深地震探测对盆地内部的盐体构造、岩浆底辟构造等提供了有效成像,并获取了盆地内部超压状态的分布特征,弥补了常规多道地震在探测深度和复杂地质构造背景等方面的缺陷。在海洋沉积盆地内部流体体系的研究方面,OBS深地震探测揭示了天然气水合物储集区的速度结构,进而计算获取了储集区的厚度以及水合物和游离气体在孔隙中的含量。当然,随着OBS地震探测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以及仪器设备参数的改善等,未来OBS广角地震探测在海洋沉积盆地动力学演化过程和机制方面的研究中将继续发挥更大更广泛的作用。
夏少红曹敬贺万奎元范朝焰孙金龙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
台东纵谷断裂2013年10月31日花莲M_L6.7地震震源参数及其构造意义
2016年
2013年10月31日我国台湾东部地区的花莲县发生了一次ML6.7地震.该地震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强烈碰撞的缝合带上(图1a),再加上其震中附近台东纵谷断裂的特殊构造属性,使得这一地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台湾气象站和USGS均给出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Lee等(2014)也对该地震进行了震中定位.如图1b所示,不同机构和作者给出的震中位置具有明显差异.
谢小玲孙金龙谢祖军夏少红曹敬贺万奎元徐辉龙
关键词:重定位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