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安娜

作品数:43 被引量:188H指数:9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肿瘤
  • 17篇宫颈
  • 15篇预后
  • 14篇宫颈癌
  • 11篇子宫
  • 9篇子宫内膜
  • 9篇内膜
  • 9篇宫内
  • 9篇宫内膜
  • 8篇卵巢
  • 8篇病理
  • 7篇化疗
  • 6篇术后
  • 6篇卵巢肿瘤
  • 5篇手术
  • 5篇子宫内膜癌
  • 5篇子宫内膜肿瘤
  • 5篇腺癌
  • 5篇临床病理
  • 5篇淋巴

机构

  • 40篇汕头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作者

  • 43篇朱安娜
  • 29篇黄萍
  • 28篇周莉
  • 27篇李燕
  • 17篇李从铸
  • 17篇徐漫漫
  • 15篇关明飞
  • 7篇李俊东
  • 5篇冯艳玲
  • 4篇王旖旎
  • 3篇肖娟
  • 3篇庄圆
  • 3篇朱彦
  • 3篇王銮虹
  • 2篇黄萍
  • 2篇莫美陆
  • 2篇周莉
  • 2篇詹益州
  • 2篇彭逊
  • 2篇彭汉伟

传媒

  • 7篇现代肿瘤医学
  • 5篇癌变.畸变....
  • 4篇中华肿瘤防治...
  • 3篇肿瘤研究与临...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西部医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癌症进展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1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髂内动脉术中化疗辅助治疗宫颈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背景与目的:探讨在宫颈癌根治术中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01~2003-01、7年间105例行宫颈癌根治术,并于术中进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组),并与同期50例根治术中未行灌注化疗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术后复发情况、复发率及生存率情况。结果:化疗组于术后3年内3例盆腔复发,2例远处转移,转移复发率为4.81%;对照组中7例于术后3年半内盆腔复发,1例远处转移,转移复发率为18.00%。对照组复发转移率高于化疗组。2年生存率:化疗组为95.0354%,对照组为83.6237%,前者高于后者;4年生存率:化疗组为95.0354%,对照组为79.4833%,前者高于后者。结论:宫颈癌根治术中选择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可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及死亡率,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周莉李从铸黄萍李燕朱安娜
关键词:宫颈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卵巢上皮性癌脑转移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3例卵巢上皮性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占同期收治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0.7%(13/1851),诊断脑转移时中位年龄48岁。从确诊为卵巢上皮性癌至发生脑转移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6个月。初诊时76.9%(10/13)的患者为晚期,病理类型多为浆液性腺癌(10例),病理分级低分化12例、中分化1例。脑转移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颅内病变主要累及双大脑各叶,其次为小脑,累及脑膜者少见。8例患者同时合并颅外脏器转移。发生脑转移后的总体生存时间为O.5—1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大部分患者(10/13)在诊断脑转移后1年内死亡。结论卵巢上皮性癌脑转移发病率低,以低分化浆液性腺癌多见,预后差。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
徐漫漫李俊东黄永文朱安娜冯艳玲肖娟
关键词:卵巢癌脑转移预后
子宫内膜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EC)组织中p16基因CpG岛甲基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38例EC组织、20例相应癌旁正常内膜组织(adjacent normal endometrium,ANE)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织(normal controls,NC)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ANE和NC组织中不存在p16基因全部甲基化,EC及ANE组织p16基因部分甲基化率分别为26.3%(10/38)及30.0%(6/20),EC组织全部甲基化率为31.6%(12/38)。EC、ANE和NC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全部甲基化与部分甲基化)分别为57.9%(22/38)、30.0%(6/2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21,P<0.01。p16基因甲基化率与EC临床分期(χ2=4.716,P<0.05)及病理分化(χ2=5.739,P<0.05)密切相关。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在EC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是一个早期的、逐渐发展的事件,可为EC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周莉张庆英张东红黄萍朱安娜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基因P16甲基化
非生殖器官来源转移性卵巢癌的诊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非生殖器官来源转移性卵巢癌(MOCNGO)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探索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7年收治的MOCNGO 27例的临床资料,患者中位年龄40岁,未绝经者22例,有生育史者25例;原发部位:胃6例、大肠17例、乳腺4例;原发肿瘤Ⅳ期19例、Ⅲ期6例、分期不明2例;双侧卵巢同时受累者19例;有腹腔广泛转移者16例;腹水≥1 500 ml者11例;卵巢肿瘤直径<10 cm者13例,≥10 cm者14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探讨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全组2年生存率为22.03%,中位生存时间(14.00±3.36)个月。原发灶根治性切除组、卵巢肿瘤发生时间>1年组、单侧卵巢受累组预后优于原发灶姑息性切除/探查术组、卵巢肿瘤发生时间<1年组、双侧卵巢受累组,P值均<0.005。结论非生殖器官来源卵巢转移癌预后差;对于绝经前期、有生育史的胃肠道或乳腺晚期腺癌者尤应注意排除卵巢转移的可能性,而绝经前期、有生育史卵巢肿瘤病例则应重视胃肠道和乳腺的检查;当胃癌发生卵巢转移时尤应注意避免过度治疗,而乳腺癌、大肠癌发生卵巢转移者应积极剖腹探查及化疗。
李燕黄萍李从铸周莉朱安娜徐漫漫
关键词:卵巢肿瘤转移肿瘤
宫颈恶性腺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宫颈恶性腺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总结分析6例宫颈恶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临床分期Ⅰb期1例,Ⅱa期2例,Ⅱb期2例,Ⅳ期1例。结果与结论:6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2例,阴道不规则流血伴白带增多2例,阴道大出血1例,无明显症状1例。术前妇科检查见宫颈结节状或菜花状肿物2例,子宫颈糜烂2例,子宫颈光滑、未见明显外生肿物2例。首诊误诊4例,确诊2例,首诊确诊率2/6。病理特点为腺体富含黏液,形态不规则,可见乳头状突起或者鹿角形分支,细胞多单层柱状,胞核轻度异型及大小不等,可见低分化细胞。3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部分腺上皮细胞癌胚抗原(+),p53(+),Ki67(+)。其中3例患者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生存时间分别为32个月、33个月和40个月;另3例死于因肿瘤转移。宫颈恶性腺瘤临床可无特异临床症状,联合应用病理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提高恶性腺瘤早期诊断率,对早期患者应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
陈亮熊樱李俊东王銮虹陈晨庄园朱安娜何丹丹
关键词:宫颈恶性腺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宫颈癌根治术
原发性卵巢平滑肌肉瘤2例被引量:1
2005年
周莉黄萍莫美陆朱安娜
关键词:外科手术切除术病理
Ⅰ_(b1)-Ⅱ_b期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Ⅰ期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对比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和化疗+放疗+化疗交替治疗的毒性、依从性和近期疗效,探索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可行性。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行广泛全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_(b1)-Ⅱ_b期宫颈癌,术后病理提示有肿瘤复发高危因素,拟行术后辅助治疗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A组同步放化疗,B组采用化疗+放疗+化疗交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体重下降、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皮肤反应、膀胱毒性、直肠毒性等急性放化疗反应的程度和患者的依从性,观察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过程中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皮肤反应、膀胱反应、直肠反应程度相近,重度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无由于毒副反应无法耐受而终止治疗者。随访期内,A组2例发生远处转移,均已死亡,B组2例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例死亡,1例挽救治疗中;两组肿瘤控制率相近。结论: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并不明显加重毒副反应,治疗依从性好,近期疗效满意。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是可行的。
李燕彭逊黄萍周莉朱安娜徐漫漫
关键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
原发性宫颈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6年至2008年宫颈癌病例4075例,25例为宫颈小细胞癌,其中临床病理资料完整者24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年龄、症状、疾病FIGO分期、肿瘤大小、治疗方案及预后。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宫颈小细胞中CK、EMA、NSE、Syn、CgA、CD56、TTF-1和S100的表达,并分析其特征。【结果】24例病例的中位年龄为44.8岁。中位生存时间为初次确诊后19.2月。病理资料显示18例为单纯宫颈小细胞癌,6例为宫颈小细胞癌合并其他类型宫颈恶性肿瘤。此24例SCCC免疫组化显示:NSE100.0%,Syn95.8%,CD5666.7%,CgA79.2%,TTF-137.5%,EMA83.3%,CK66.7%及S1008.3%。【结论】SCCC为宫颈上皮恶性肿瘤罕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其他方法治疗。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NSE、Syn、CD56及CgA的联合检测有提高病理诊断意义。
庄圆李俊东云径平侯景辉朱安娜徐漫漫
关键词:宫颈恶性肿瘤小细胞癌免疫组化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分布的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148例患者中33例(22.3%)发生淋巴结转移,单独盆腔淋巴结转移19例(57.6%),单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5例(15.2%),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同时转移9例(27.3%),以闭孔淋巴结转移最常见。深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是导致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22枚较≤22枚的患者死亡率高(26.9%和8.2%,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较≤3枚的患者死亡率高(50.0%和10.5%,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转移途径可以先累及盆腔淋巴结,再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也可直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以闭孔淋巴结最易转移;深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是导致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清扫及转移的数目越多,预后越差。
关明飞黄萍周莉李燕朱安娜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淋巴结转移预后
局部晚期宫颈癌155例的综合治疗对照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影响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预后因素及辅助化疗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共104例,接受手术及辅助放疗同时辅助化疗(A组),与1996年6月-1999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仅接受手术和辅助放疗的51例宫颈癌患者(B组)比较,分析其预后不良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例数相差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盆腔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高于A组,P值分别为0.019和0.041。A组生存率高于B组,χ^2=12.543,P=0.000。结论:根据患者预后不良因素,辅助化疗与手术、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能提高生存率,减少复发与转移。
黄萍周莉李燕朱安娜徐漫漫
关键词:预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