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嘉嘉

作品数:34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细胞
  • 5篇亚群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细胞亚群
  • 5篇免疫
  • 4篇药物
  • 4篇杀伤
  • 4篇肿瘤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TOLL样受...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药物作用
  • 3篇增殖
  • 3篇树突
  • 3篇衰竭
  • 3篇褪黑素
  • 3篇细胞分化

机构

  • 2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合肥市第一人...
  • 2篇解放军第10...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解放军第一○...
  • 1篇加拿大多伦多...

作者

  • 34篇李嘉嘉
  • 8篇夏瑞祥
  • 6篇杨明珍
  • 4篇刘沁华
  • 4篇曾庆曙
  • 4篇胡立芬
  • 3篇李庆生
  • 3篇王邦宁
  • 3篇刘力伟
  • 3篇胡泽平
  • 3篇朱立新
  • 3篇刘飞
  • 2篇贺克武
  • 2篇高斌
  • 2篇吴锦
  • 2篇刘波
  • 2篇柳燕
  • 2篇刘伯玉
  • 2篇宋玲
  • 2篇鲍静

传媒

  • 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质量控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回顾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中随行质控结果数据,确定该实验室条件下FK506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用ELISA法测定FK506血药浓度监测中随行质控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并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对该实验室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方法学评价表明在他克莫司质控浓度为2.0μg.L-1和15.0μg.L-1时,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7.64%、3.85%,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8.47%、3.94%;回收率在99.7%~106.8%。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随行质控样品测定结果均"在控",RSD为5.84%、10.15%。结论 ELISA法监测FK506药物浓度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表明该实验室在长期的治疗药物监测中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吴锦胡立芬李嘉嘉杜瀛瀛
关键词:他克莫司酶联免疫法治疗药物监测质控分析
脐血来源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活性的对比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脐血和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的特点。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一○五医院分娩的健康胎儿的脐带血5份(A组);采集20例CHB患者的外周血,分为2组,即B组12例(年龄20~35岁),C组8例(年龄〉35岁)。采用Ficoll两步分离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应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CIK细胞,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噻唑蓝比色法测定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t检验分析不同组CIK细胞增殖倍数,卡方检验分析杀伤活性率的差异。结果第15天时,B组体外CIK细胞增殖达到(589.15±237.60)倍,A组为(600.93±249.10)倍,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为(370.45±165.2)倍,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CIK细胞对K562的杀伤率分别为(77.3±5.1)%、(54.5±3.5)%、(44.1±3.4)%,A组与B、C 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大于35岁的CHB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降低,不宜接受自体CIK细胞移植。
刘力伟李嘉嘉朱立新刘波
关键词:胎血杀伤细胞免疫活性
脐血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癌患者来源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脐血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癌患者外周血诱导的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的特点。方法:分别采集解放军第105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健康产妇剖宫产胎儿的脐带血5份(A组)、感染科住院的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外周血15份(B组)、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外周血5份(C组),采用Ficoll两步分离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l 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CD3\CD8\CD16\CD56,MIT法测定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体外培养15 d时,C组CIK细胞体外增殖倍数与A组相似[(577.24±202.4)vs(600.93±249.1)倍,P>0.05],该两组均显著高于B组[(385.16±117.3)倍,P<0.05];A组CI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B组和C组[(77.3±5.1)%vs(44.1±3.4)%、(54.5±3.7)%,P<0.01]。结论: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癌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杀伤能力明显降低,不宜接受自体CIK细胞移植。
刘力伟李嘉嘉朱立新刘波
关键词:脐血CIK细胞
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近缘株重组OmpB蛋白抗原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关于斑点热立克次体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而进行的诊断方法学研究。方法构建R.Japonica Anhui 120 strain OmpB原核表达质粒,表达、鉴定并纯化重组蛋白,用其作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120份临床样本中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特异性IgG抗体,并评价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获得了高表达、高纯度的OmpB重组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体系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可的诊断试剂盒相比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两者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6.7%,符合率为99.2%,Kappa值为0.98。结论 OmpB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反应性,能特异地检出斑点热立克次体IgG抗体,间接ELISA方法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技术储备及流行病调查和科学研究。
宗佳刘伯玉陈振Adams李嘉嘉章孝成刘晓宁任翠平柳燕
关键词:包涵体
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HL-60细胞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1 mmol/L褪黑素与1μmol/L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作用于HL-60细胞,药物作用24 h、48 h、72 h后进行试验。以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CCK-8的方法检测药物的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阳性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作用于HL-60细胞,细胞逐渐出现凋亡,其抑制率24 h、48 h和72h分别为0.31±0.02,0.57±0.06和0.83±0.04,其促进细胞凋亡的比例为15.67±2.38%,26.93±1.60%和50.13±1.76%,其细胞表面CD11b的阳性率为20.98±0.46%,58.96±6.05%和83.80±2.48%;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G1期细胞增多(69.3±0.5%、75.2±0.1%和85.3±0.1%),S期细胞减少(20.1±0.1%、23.2±0.5%和9.2±0.2%),均优于单用褪黑素组或全反式维甲酸组(P<0.05)。结论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可以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诱导其分化,影响其细胞周期,联合用药的作用优于单用褪黑素组或全反式维甲酸组。
刘沁华夏瑞祥李嘉嘉
关键词:褪黑素全反式维甲酸细胞周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一个特殊亚型,临床进展快,早期病死率高,需快速做出诊断并尽早治疗。目前,确诊APL是在形态学基础上结合细胞遗传学和(或)分子遗传学依据。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免疫学标志的表达因具有独特性,亦是APL诊断的重要环节,且对临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1-2]。为了解APL和其他类型AML在免疫表型上的区别。
倪婧李嘉嘉黄震琪陈晓文杨明珍夏瑞祥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术
不同年龄段慢性肝衰竭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慢性肝衰竭患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特点。方法在慢性肝衰竭患者30例和非肝病患者30例,各分3个组,即A组为20~35岁,B组为35~55岁和C组为>55岁。取骨髓血50毫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接种于56.7cm2培养皿内,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在第7天计数集落形成单位;当贴壁细胞融合后进行传代,计算增至治疗所需细胞数量的传代时间和细胞增殖率。结果在慢性肝衰竭患者,A组为6例,B组为18例,C组为6例;在非肝病组,分别为7、12和11例;在肝衰竭患者A组、B组和C组每皿细胞集落单位分别为15.3±8.7×106、8.6±5.2×106和4.2±3.6×106,而在非肝病患者则分别为14.7±7.1×106、13.5±7.4×106和10.3±4.9×10(6P<0.05);第一代细胞倍增时间比较,肝衰竭患者A组、B组和C组分别为178.7±79.6h、264.1±102.3h和457.7±155.6h,而非肝病患者则分别为156.3±62.5h、192.7±88.6h和311.6±142.8h(P<0.05);第二代细胞倍增时间比较,肝衰竭患者也明显比非肝病患者延长。结论大于55岁的慢性肝衰竭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在选择干细胞移植治疗时,宜选择其他来源的细胞。
刘力伟陈从新李嘉嘉朱立新胡立芬
关键词:慢性肝衰竭年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3例CHF患者(CHF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 +CD127-Treg细胞和NK细胞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CD4+ CD25+ CD127-Treg细胞/CD4+细胞比例、NK细胞/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6.95±0.72)%vs(5.02±1.14)%,(18.45±3.13)%vs(13.94±4.13)%,P<0.01],差异有显著性;与心功能Ⅰ~Ⅱ级组相比,心功能Ⅲ~Ⅳ级组两细胞比例明显降低[(5.88±0.92)%vs(4.19±0.55)%,(16.37±3.99)%vs(11.61±2.70)%,P<0.01],差异有显著性;缺血性心脏病组与非缺血性心脏病组相比,两细胞比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HF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Treg细胞和NK细胞明显降低,并且与心功能恶化相关,而与基础疾病是否是IHD可能无关。提示CHF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受损。
胡泽平王邦宁李嘉嘉
关键词:心力衰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血细胞胞内病毒含量的检测方法研究
2023年
目的拟构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病例外周血各群白细胞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感染率的流式细胞检测方法,为临床评估病例预后,靶细胞和相关机制研究提供新工具。方法建立检测非洲绿猴肾细胞系(VERO-E6)和人单核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SFTSV感染率的流式方法,并与定量反转录PCR(qRT-PCR)方法比较验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FTS病例外周血各亚群白细胞胞内SFTSV含量,并与单细胞测序比较验证,流式细胞检测结果与病例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qRT-PCR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一致,SFTSV感染后3 d内VERO-E6内病毒含量显著梯度升高,而THP-1内病毒含量变化不明显。流式细胞技术在部分SFTS病例的B淋巴细胞检测出SFTSV阳性,与单细胞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流式细胞检测胞内SFTSV,相对于qRT-PCR更适用于混合细胞样本,相对于单细胞测序周期短、成本低、实用性强;SFTSV感染B淋巴与血清病毒高拷贝数相关,提示预后不良。
李嘉嘉陈强胡立芬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DNA异倍体联合C-12检测在良恶性腹水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检测腹水细胞的DNA异倍体及肿瘤标志物表达鉴别良恶性腹水的价值.方法:68例有明确诊断的腹水患者,分为良性组31例,恶性组37例.每位患者除常规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外,还分别进行FCM-DNA倍体分析和使用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肿瘤标志物.结果:良恶性腹水DI、增值指数有显著差别(P<0.01).FCM-DNA倍体检测对恶性腹水的敏感性为72.97%,特异性为93.54%,准确性为82.35%.C-12检测恶性腹水的敏感性为94.59%,特异性为54.84%,准确性为76.47%.两者联合检测敏感性达94.59%,特异性达96.77%,准确性为82.35%.结论:FCM-DNA倍体检测与C-12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易于临床应用.
刘利炜陈振东孙昕李俊吴秀伟何远春李嘉嘉
关键词:腹水流式细胞术肿瘤标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