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章

作品数:1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哲学
  • 3篇唯物
  • 3篇唯物主义
  • 3篇马克思哲学
  • 2篇隐喻
  • 2篇文化
  • 2篇文化传播
  • 1篇当下
  • 1篇德勒兹
  • 1篇叙事
  • 1篇言说
  • 1篇眼光
  • 1篇意识形态
  • 1篇语法
  • 1篇哲学问题
  • 1篇哲学性
  • 1篇哲学意义
  • 1篇真理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人文知识分子

机构

  • 10篇黑龙江大学
  • 6篇吉林省社会科...
  • 2篇吉林大学

作者

  • 12篇李红章
  • 7篇李岩
  • 1篇张爽

传媒

  • 2篇长白学刊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文教资料
  • 1篇世纪桥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学术交流
  • 1篇人文杂志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黑河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传播:马克思哲学的新解读维度
2011年
研究者通过对马克思哲学传统解读范式的反思,发现其中存在僵化和教条化问题,由此提出重新解读的要求和任务。但重新解读它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理问题,而是关涉到人们对它的理解、接受、传播、衍变的外在问题,必须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理解解读问题,否则完全消解传统范式不能实现,新解读依然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悖论之中。
李岩李红章
关键词:文化传播
语义上行和眼光向下的解读反思
2012年
马克思思想有着一种价值先行,通过不同于资产阶级学者的价值立场切入到对世界的重新解释,并以此实现新的价值实践。教科书的"理解-传播"模式截取了这个循环的一个环节,把其作为解释世界的科学性放大。通过中国的历史现实背景来分析这种解读模式的现实基础,并指出这种被叙述为科学的哲学很难在逻辑的层面被完全拒斥。同时,对哲学科学化的拒斥态度本身也有着重要的现实基础和时代意义。
李红章李岩
关键词:唯物主义真理民主
对当下《资本论》及其文本群哲学性重释的反思
2009年
当下《资本论》及其文本群哲学性重释问题,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它背后有着更广泛的问题域,是和对马克思思想的总体解读范式批判相一致的。以往把马克思的思想的科学性尽量凸显,在某种意义上削减了其哲学意蕴.现在是对这一解读史的思想反拨。这里面蕴含着“哲学一科学”及其关系的问题,而反观现代西方哲学史.我们会发现它一直潜藏着哲学与科学相分离的思想取向。我们再切换另一种理解框架。这种切换是一种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过程,还是一种权宜的制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走向“新科学”,还是走向哲学的解读,在逻辑上是对等的,这也是马克思思想解读的亟待反思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
李岩李红章
关键词:《资本论》哲学性
从激活、生成到为而不恃——谈马克思的“物”概念
2012年
马克思哲学的"物"是马克思找寻并激活的概念,是非逻辑思维的产物,马克思借此打造新的话语框架,后期马克思主义者将心物对立等思维原则逐渐勾勒成显性的逻辑线索。"物"概念在马克思那里还保持着隐喻的特质,保持着灵活性和开放性,为而不恃。物质本体论解读模式继续强化"物"的逻辑必然式运演,引来批判,但这种论争不是一个逻辑内部可以解决的问题。
李红章李岩
关键词:唯物主义隐喻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马克思哲学解读
2010年
通过对马克思哲学传统解读范式的反思,发现其中存在僵化和教条化问题,由此提出重新解读的要求和任务。但重新解读它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理问题,而是关涉到人们对它的理解、接受、传播、衍变的外在问题,必须通过文化传播的角度理解解读问题,否则完全消解传统范式不能实现,新解读依然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悖论之中。
李红章
关键词:范式文化传播
西方知识分子的分化及其权力限度
2014年
西方知识分子在当代分化为科技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这种分化与十七世纪在西方开始的科学技术革命密不可分。科技知识分子侧重于对人类工具理性能力的运用,以认识、支配和掌控世界为主要目标,而人文知识分子则以对价值理性为的守护为职,追求普世性,反思人类自身。然而,科技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在各自的发展中也暴露出了缺陷。西方知识分子的分化在当代似乎再无复合的可能,也许两者在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只有在未来的历史才能明了的动态平衡。
张爽李红章
关键词:西方知识分子人文知识分子
物的本土溯源与外来翻译被引量:1
2014年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被译介过来的思想。在译介过程中,物被"当仁不让"地对应了西方哲学的物(matter),因此它既是一个汉语词,又是一个外来词。但互为异度的文化传统并不会"先天地"有彼此对应的语词概念,因此物是两种文化意蕴交叠的概念。汉语里物最初与色——牛关联,偏重视觉——意象,与西方的物存在物象之道和物质之学的区分;另有"大共名"与"类"之义,其隐喻在于维稳和保守伦理秩序,与西方存在历史之无、有的差别。物在文化上的相异,使马克思哲学的解读既有趋从追赶上的教训,也有独到开衍的余地,但惟其不可被简单化约。
李红章
关键词:翻译马克思哲学
德勒兹对黑格尔的概念批判及其哲学意义
2010年
黑格尔哲学集西方形而上学之大成,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来源。德勒兹对黑格尔的概念哲学进行了独到的批判反思,指出它内在的同一性和纵向性思维方式,并提出一种新的概念哲学,倡导差异性的思维原则。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理解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以及当下的马克思哲学解读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李岩李红章
关键词:黑格尔德勒兹
意识形态的语法与层级幻相
2015年
马克思阐释了工人阶级以个体式的理性进入社会化的生产关系过程中遭遇意识形态幻相的现实,并指明这正是因为个体的人在遭遇社会层级时产生的跨级悖论。马克思批判了哲学史上以低层级视角去解决高层级问题的乐观还原论。在层级方面,意识形态总是社会的和群体的,作为一种言说(logos),意识形态拥有个体层级的人,而不是相反。意识形态更主要是悬设在个人理性之上的元语言,在哲学史上,塔尔斯基的封闭语义悖论以隐喻的形式呼应了这一问题。马克思的意识形态问题批判背后勾连着的是一个整体性的西方哲学反思思路,从笛卡尔的"我"到胡塞尔式的"互主体性",笛卡尔的"思"走向荣格式的"集体无意识",个体式的"人"在尼采那里演化成"超人",现代西方哲学在社会层级上识别和解构个人层级的社会言说或生产叙事,乃成为一种集体共识。
李红章
关键词:意识形态层级幻相言说
空间下沉的隐喻与逻各斯的重建——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批判叙事被引量:1
2015年
在马克思的哲学叙述中,存在一种空间性的隐喻,它与古希腊哲学、甚至基督神学保持着叙事上的张力。马克思以空间的下沉指明了无产阶级的现实遭遇,也透显了后者在社会历史上的载体、根基品质,暗示了一种新唯物主义的叙事可能。在这种叙事中,马克思以对社会阶级锁链的批判,回应着古希腊哲学中存在巨链的隐喻,重新演绎了宿命论和生成论的辩证法;而对于基督神学的巴别塔隐喻,马克思重新解读了革命叛乱与语言混乱的现实意蕴,展开了对意识逻各斯(即意识形态)之普遍语法的解构与重建,开始了新的哲学叙事。马克思的这种逻各斯革命是在新的救赎叙事形式下完成的,无产阶级以复数的形式成为了英雄整体。充满张力的叙事使得马克思文本呈现出令人困惑的属性,这正是在思想的逻各斯革命阶段展开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的。
李红章
关键词:隐喻逻各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