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长生

作品数:137 被引量:51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1篇金属学及工艺
  • 3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冶金工程
  • 7篇理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有限元
  • 27篇连轧
  • 19篇板坯
  • 18篇连铸
  • 18篇硅钢
  • 15篇热轧
  • 14篇带钢
  • 14篇温度场
  • 13篇连铸连轧
  • 12篇薄板
  • 12篇薄板坯
  • 11篇模具钢
  • 10篇有限元法
  • 10篇轧辊
  • 9篇冷轧
  • 9篇板坯连铸
  • 9篇不锈
  • 9篇不锈钢
  • 8篇碳化物
  • 8篇奥氏体

机构

  • 131篇东北大学
  • 7篇宝钢集团有限...
  • 6篇东北师范大学
  • 5篇宝钢不锈钢有...
  • 4篇武汉钢铁股份...
  • 4篇中国科学院金...
  • 4篇沈阳化工大学
  • 3篇东北特殊钢集...
  • 2篇安徽工业大学
  • 2篇沈阳大学
  • 2篇瓦房店轴承集...
  • 2篇日本住友
  • 1篇巢湖学院
  • 1篇江苏技术师范...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辽宁科技学院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美国西北大学
  • 1篇卡迪夫大学

作者

  • 137篇李长生
  • 54篇刘相华
  • 36篇王国栋
  • 15篇梅瑞斌
  • 13篇于永梅
  • 11篇韩亚辉
  • 9篇金鑫
  • 9篇贺帅
  • 8篇李振兴
  • 8篇陈金山
  • 8篇马彪
  • 7篇邱春林
  • 7篇高彩茹
  • 6篇崔青玲
  • 6篇徐建忠
  • 6篇汪水泽
  • 6篇张建
  • 5篇郭忠峰
  • 5篇蔡般
  • 5篇喻海良

传媒

  • 22篇东北大学学报...
  • 9篇辽宁科技大学...
  • 7篇机械工程材料
  • 7篇模具工业
  • 7篇热加工工艺
  • 7篇河南冶金
  • 6篇钢铁
  • 6篇塑性工程学报
  • 5篇钢铁研究学报
  • 5篇宽厚板
  • 4篇中国冶金
  • 4篇机械工程学报
  • 4篇钢铁研究
  • 4篇材料热处理学...
  • 4篇中国科技论文
  • 2篇功能材料
  • 2篇机械设计与制...
  • 2篇节能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材料与冶金学...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12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14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3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立-平轧制过程轧件角部裂纹的扩展与愈合被引量:9
2006年
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和几何模型更新技术,对立-平交替轧制过程中轧件角部裂纹的扩展与愈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平辊身立辊和带孔型立辊两种条件下,轧件角部表面横向裂纹的形状变化、裂纹内侧面接触压力变化、裂纹表面节点的位置变化.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平辊身立辊轧制时,轧件角部裂纹愈合较好,而采用带孔型立辊时,轧件角部裂纹在平轧后,可能再一次被拉开.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趋势一致,研究结果对预报热轧过程中板坯的边部裂纹出现、提高产品的边部质量有参考价值.
刘相华喻海良李长生草场芳昭
关键词:板坯轧制角部裂纹有限元分析
冷轧轧辊磨损数学模型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针对我国某厂 14 2 0mm冷轧生产线 ,研究了轧辊磨损的数学模型。结合实测磨损数据 ,用轮廓曲线对比法修正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十分吻合 。
付华高李长生刘相华王国栋许建勇李山青
关键词:冷轧带钢轧辊数学模型模拟计算
棒材连轧过程变形区内外温度场分析被引量:4
1999年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棒材连续热轧中变形区及出变形区时轧件横断面温度场。变形区内热接触作用对轧件表面温度有较大影响, 温度梯度较大, 轧件出变形区后温度梯度逐渐减小, 温度分布较均匀。这一结果可指导分析轧件的微观组织变化。
李长生孙雪坤刘相华王国栋
关键词:温度场棒材连轧变形区
多道次热辊轧制Al/Mg层状复合板材结合面特性被引量:5
2022年
为研究热辊轧制对层状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多道次热辊轧制工艺制备了Al/AZ31B/Al多层复合板材,通过OM、XRD、SEM及设计模具测试,分析了不同压下率、退火温度对复合板材界面微观形貌和结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辊轧制兼具变形和促进扩散层的形成双重作用,大压下率复合板材结合界面形成不连续的扩散层。随着压下率增加,结合面由平直逐渐呈显著的“波浪”型,相近的剪切坡度成对出现且角度相近,过大压下率导致异质材料变形过程难以协调,镁层厚度方向减薄明显的部分区域出现裂纹。退火后Al/Mg结合界面形成了更有效的冶金结合,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扩散层厚度不断增加且有分层现象,金属间化合物为Al_(3)Mg_(2)(β相)和Mg_(17)Al_(12)(γ相)。剥离形貌为准解理断裂,退火温度过高时,板条状的金属间化合物变得更加粗大,两金属板材会从金属间化合物层开裂。在压下率为60%~70%,退火温度为200~250℃时有利于热辊轧制复合板材的结合强度提升.
梅瑞斌梅瑞斌包立李长生李长生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
实验室薄板坯连铸连轧电工钢板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6
2009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两种电工钢进行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对Fe-3.2%Si取向硅钢板的铸坯组织、偏析、轧后组织和抑制剂形貌、织构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热模拟技术测定了Fe-1.6%Si无取向硅钢的CCT曲线,建立了变形抗力模型。结果表明:Fe-3.2%Si取向硅钢铸坯等轴晶比例为35%左右,铸坯表面至中心的碳、硫和磷偏析指数为0.9~1.1,热轧后组织不均匀,分三个区域,热轧带次表层有一定的{110}〈001〉高斯织构存在,织构的组分和传统工艺的基本相同,但织构强度稍弱;给出了Fe-1.6%Si无取向硅钢铁素体区、奥氏体区和两相区变形抗力的数学模型。
李长生于永梅汪水泽石虎珍王廷溥
关键词:电工钢连铸连轧取向硅钢无取向硅钢
非晶Fe_(78)Si-9B_(13)合金结构对磁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了普通退火对非晶Fe78Si9B13合金磁性能和结构的影响。实验发现:经不同温度退火1h后,试样的静态磁性能在Ta=390℃呈现最佳值;损耗则在Ta=440℃呈现最低值;在Ta=440℃经不同时间退火后,试样在ta=2h呈现横向感生磁各向异性。由退火后试样的初始磁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及磁致伸缩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有极少量的-αFe(Si)晶体相析出时,可明显改善合金的动态磁性能;当-αFe(Si)晶体相进一步析出时,可使合金呈现良好的恒导磁特性。
支起铮丁丹杨大勇李长生张侠连法增
关键词:非晶合金磁性居里温度磁导率
初始晶粒和奥氏体含量对Fe-3%Si钢真应力-应变及软化曲线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在热力模拟试验机上采用不同工艺参数的单道次压缩和等温喷水淬火实验,研究了初始晶粒尺寸和奥氏体含量对Fe-3%Si钢应力-应变曲线和软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800℃到1200℃,初始奥氏体含量随着等温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平均奥氏体含量由约4%增到约13%,其分布状态由弥颗粒状散趋向聚集粗化成棒状;在1200℃等温1~5 min,单相硅钢平均晶粒尺寸长大速率为144μm/min,而双相硅钢平均长大速率为68μm/min。在加工硬化阶段,奥氏体含量和初始晶粒尺寸对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影响较小,当加工硬化和动态软化达到平衡时,随着奥氏体含量和晶粒尺寸的增加应力值降低。单道次压缩+等温淬火实验表明,初始晶粒越小,奥氏体粒子含量越高,硅钢再结晶软化率提高越快,再结晶分数越高。
于永梅彭加利胡亮明张小玲李长生王国栋
关键词:硅钢铁素体应力奥氏体再结晶
金属塑性成形过程再生核质点无网格方法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06年
应用微可压缩材料的流动法则,采用再生核函数无网格方法,自行开发了求解方棒压缩、圆棒压缩、反向挤压和轧制等金属塑性成形过程应用程序。应用再生核质点无网格方法计算得到纯铝和铝合金材料金属塑性成形过程的速度场和应力场解析结果,并与自行开发的I-Form有限元程序得到的计算结果以及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符合良好。再生核质点无网格方法具有求解金属大变形特点,解决了有限元法中的网格重划问题,为复杂金属变形分析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手段。
李长生崔青玲刘相华熊尚武P.A.F.Martins
关键词:金属塑性成形无网格法数值模拟
控轧控冷工艺对GCr15轴承钢球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空冷、水冷方式对轧后的GCr15实验钢试样分别冷却至不同温度(756、680℃)。对3种不同原始组织的GCr15钢试样进行了等温球化退火处理,研究了不同控轧控冷工艺对等温球化效果的影响,观察了金相显微组织,测定了硬度,分析了实验结果和碳化物球化机理。结果表明:高温终轧后水冷至680℃的试样球化效果较好,试样经退火后碳化物球状特征明显,尺寸分布均匀。
李凡李长生李振兴刘相华
关键词:GCR15钢球化退火碳化物形态
连铸坯直接轧制输送过程中温度场的模拟被引量:11
2001年
结合国内某热轧厂的实际情况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连铸坯从连铸机出口到除鳞机入口处的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 ,研究连铸板坯运送过程中的温度演变规律 ,通过模拟计算对实现直接轧制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实现连铸 -直接轧制所必需的加热及补热设施 。
张晓明李长生邸洪双刘相华
关键词:温度场有限元连铸坯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