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燕

作品数:55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8篇细胞
  • 13篇肝炎
  • 12篇乙型
  • 11篇乙型肝炎
  • 10篇病毒
  • 9篇基因
  • 9篇肝炎病毒
  • 8篇蛋白
  • 8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受体
  • 6篇耐药
  • 5篇糖蛋白
  • 5篇糖蛋白受体
  • 5篇去唾液酸糖蛋...
  • 5篇去唾液酸糖蛋...
  • 5篇唾液
  • 5篇唾液酸
  • 4篇神经母细胞
  • 4篇神经母细胞瘤
  • 4篇肿瘤

机构

  • 49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警湖北总队...
  • 1篇辛辛那提大学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武汉钢铁(集...

作者

  • 53篇杨燕
  • 25篇杨东亮
  • 11篇田拥军
  • 11篇刘慎沛
  • 9篇黄红平
  • 8篇刘嘉
  • 7篇余源
  • 7篇王宝菊
  • 6篇陆蒙吉
  • 6篇张正茂
  • 4篇刘爱国
  • 4篇胡斌
  • 4篇周琦
  • 3篇冯作化
  • 3篇李方和
  • 3篇陈妍
  • 3篇张桂梅
  • 3篇李智山
  • 3篇吴淑坤
  • 3篇张春燕

传媒

  • 6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医学分子生物...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肝脏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V-C基因型复制细胞系的构建与鉴定
2021年
目的构建HBV临床分离株复制细胞系,为抗病毒药物筛选提供新的细胞模型。方法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CR扩增乙肝病毒全长基因组,经SapI酶切,T4连接酶连接环化后作为模板,PCR扩增0.2拷贝HBV基因组(nt1402-nt1989)及1.0拷贝HBV基因组(nt1402-nt3215-nt1407);依次克隆入pcDNA3(-)-EGFP-ΔCMV载体得到p1.2×HBV-EGFP质粒;用Lipofectamine 2000将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使用含G418(700μg/mL)培养基培养2~3周,挑选阳性克隆,进一步传代培养获得HBV复制细胞系(HepG2X15)。收集细胞系培养上清ELISA检测HBsAg和HBeAg水平;Real-time PCR检测HBV病毒含量。收集培养细胞,Southern blot检测细胞内HBV复制中间体;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HBsAg和HBcAg。结果筛选出1株来源于临床分离株的HBV-C基因型复制细胞系,在培养上清中检测到高水平HBsAg、HBeAg及HBV DNA,细胞内检测到HBV复制中间体,免疫荧光检测到细胞内高水平HBsAg和HBcAg。与HepG2.2.15细胞系相比,上清中HBsAg和HBV DNA水平更高。结论成功建立来源于临床分离株的HBV-C基因型复制细胞系,该细胞系稳定表达HBsAg、HBeAg和HBcAg,并支持高水平的HBV复制,可以用于抗HBV药物筛选及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机制等研究。
李瑞明杨燕曾宪煌孟忠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临床分离株细胞系
pRNA介导的RNA干扰抑制HBV表达和复制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为了研究由pRNA携带的siRNA(HBVsi18-42)所介导的RNAi过程能有效地抑制HBV的基因表达和病毒复制,我们利用细胞模型和高压注射小鼠模型评价HBVsi18-42对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内的HBsAg含量,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小鼠血清中的HBsAg水平,采用Southern印迹检测HBV的复制中间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切片中HBcAg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显示,HBVsi18-42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在293T细胞中抑制HBsAg的表达以及在HepG2细胞中下调病毒HBsAg和HBeAg的表达和病毒复制中间体的水平。在小鼠模型中,注射后的3d内HBVsi18-42使小鼠血清中HBsAg的水平分别下降了98.98%、77.07%和60.7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在注射后的第3天小鼠肝组织内HBcAg阳性细胞数减少了79.1%。初步结果显示HBVsi18-42无论是在细胞或是在小鼠模型中都能下调HBV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本研究为我们下一步实现由pRNA介导的靶向RNAi及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张正茂田拥军杨燕王宝菊郭培宣杨东亮
关键词:RNA干扰PRNA乙型肝炎病毒
表达人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分子细胞系的建立
2009年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人肝细胞表面分子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的细胞系。方法逆转录PCR扩增人肝组织ASGPR大亚基H1全编码序列,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lRES2EGFP中,重组质粒pIRES2EGFP/ASGPRH1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RT—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ASGPRH1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IRES2EGFP/ASGPRH1重组质粒,该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均检测到ASGPRHI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人ASGPRH1的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ASGPR分子奠定了基础。
胡斌杨燕刘嘉马镭勇郝友华黄红平杨东亮
关键词: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真核表达稳定转染
类器官培养技术及其在神经母细胞瘤研究中的应用
2024年
类器官(Organoids)是一种体外培养的由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自组装三维细胞团,具有干细胞对应组织器官的细胞类型和复杂空间形态,能够模拟组织器官的部分功能和生理反应,与来源组织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尤其是患者来源的组织类器官,更能够反应患者的基因异质性、组织结构、分子特征。近年来类器官培养技术发展迅速,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临床前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途径,在多种疾病研究中展现了巨大潜能和技术优势。本文介绍了类器官培养技术起源及其进展,从类器官培养技术的建立、类器官培养的细胞来源、类器官培养中小分子添加剂的功能以及各种类器官培养方式的应用场景等作了详细介绍,并综述了类器官培养技术在神经母细胞瘤研究中的发展与应用。
李俏杨燕
关键词:多能干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个体化治疗
人结肠癌Caco-2细胞羧酸酯酶的表达及代谢活性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Caco-2细胞对酯类药物的水解活性及羧酸酯酶(CE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人类CES1(hCE-1)和CES2(hCE-2)特异性底物咪达普利和伊立替康(CPT-11)与Caco-2细胞S9组分共同孵育,HPLC法测定原药及代谢产物浓度,评价Caco-2细胞的药物水解活性,并通过RT-PCR法测定细胞内hCE-1和hCE-2表达.结果:Caco-2细胞与正常小肠微粒体酶相比,更倾向于代谢咪达普利,而几乎不水解CPT-11.RT-PCR结果发现,Caco-2细胞CES表达与正常肠道上皮组织不同,表现为hCE-1高表达,而几乎不表达hCE-2.结论:Caco-2细胞CES表达与正常肠道上皮组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使用Caco-2细胞评价酯类药物口服吸收时应十分谨慎.
刘东张程亮杨燕向道春高静王新桃
关键词:羧酸酯酶CACO-2细胞伊立替康咪达普利
RNA转移载体—pRNA被引量:1
2005年
pRNA(packging RNA)是枯草杆菌噬菌体φ29前衣壳上分离出的一种小RNA分子,它作为一种效应分子的天然生物载体,可以保护效应分子不被核酸外切酶降解,防止效应分子在体内的错误折叠。pRNA能够形成二聚体、三聚体和六聚体,因此pRNA不仅可以携带效应分子,而且可以同时携带配体分子,使效应分子具有明确的靶向性。pRNA作为新一代基因转移载体,具有非常强大的应用前景。
杨燕张正茂杨东亮
关键词:PRNA基因治疗靶向性
高亲和力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制备及检测变异HBsAg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制备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变异HBsAg的方法。方法用血源HB-sAg免疫BALB/c小鼠,制备可以识别变异HBsAg的抗-HBs单抗。筛选出可以较好识别变异HBsAg的单抗mAb1,优化该抗体ELISA检测HBsAg的方法,与2种HBsAg检测试剂比较检测变异HBsAg的能力。对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及序列分析,以证实方法的可靠性。结果经过筛选,得到1种可以较好识别包括G145R在内的大多数变异HB-sAg的单抗。检测变异HBsAg的能力优于市售HBsAg诊断试剂。结论制备的单抗可以用于ELISA检测变异HB-sAg,减少HBsAg变异株的漏检率。
刘慎沛田拥军杨燕杨东亮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IFN-a对血清Th细胞发育相关白细胞介素含量影响的动态观察
2001年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时 ,对白细胞介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对 2 8例以IFN -a作抗病毒治疗的丙肝患者 ,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IL -2、IL -4及IL -1 2检测。结果三者在治疗前的含量分别为 1 4 .0 6± 1 2 .63pg/m1、57.89± 61 .78pg/m1和 2 30 .55± 4 2 0 .56pg/m1。治疗结束 (第 2 4周 )时IL -2测值不变 ,IL -4测值下降至 30 .4 1± 4 0 .73pg/m1 ,IL -1 2上升至 57.89± 61 .78pg/m1。随访时 (第 4 8周 )三者恢复至抗病毒治疗前水平。 结论采用外源性IFN -a进行抗病毒治疗时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 -4及IL -1 2等与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含量出现一过性改变 ,这种变化是外源性IFN调节体内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证据之一。
龚劲松李方和赵西平杨燕汪由坤喻植群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
人宫颈癌基因蛋白B细胞表位及其HLA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预测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预测人宫颈癌基因(human cervical cancer oncogene,HCCR)蛋白的二级结构,B细胞表位及其HLA-A,B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方法:综合分析二级结构、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及性与抗原性指数,预测HCCR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利用BIMAS,SYFPEITHI和NetCTL方法预测分析其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运用NetCTL方法对HLA-A的其他等位基因和HLA-B限制性CTL表位进行预测分析.结果:HCCR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结构组成,B细胞优势表位位于N端第41~53,216~228,310~325和355~360区段;预测得到5个HLA-A*0201限制性CTL优势表位分别为YLVFLLMYL(152~160),YLFPRQLLI(159~167),LLLHNVVLL(343~351),CLFLGIISI(138~146)和SIPPFA-NYL(145~153),HCCR蛋白HLA-A,B限制CTL表位主要位于胞外区.结论:应用多参数预测HCCR蛋白B细胞表位及其HLA-A,B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为进一步实验鉴定其表位进而制备单克隆抗体和基于HCCR抗原的肿瘤免疫学治疗奠定了基础.
刘安定杨燕李方和陆蒙吉龚非力杨东亮
关键词:癌基因蛋白质类B淋巴细胞
人宫颈癌基因小干扰RNA抑制HepG2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探讨人宫颈癌基因(HCCR)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表达HCCR小干扰RNA的真核表达质粒pRIV2-siHCCR,将其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HCCR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RIV2-siHCCR,其表达的HCCR siRNA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内HCCR的表达,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CCR小干扰RNA作用HepG2细胞后。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降低,P15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而PTEN、P16、P27蛋白水平没有明显改变。结论HepG2细胞中HCCR蛋白下调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细胞增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蛋白质P53、P15有关。
杨燕周学锋刘安定张正茂田拥军刘慎沛赵西平陆蒙吉杨东亮
关键词:蛋白质P53小干扰RNA人宫颈癌基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