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荣清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高梯度
  • 4篇高梯度磁场
  • 3篇石油焦
  • 3篇燃烧
  • 3篇燃烧过程
  • 3篇颗粒物
  • 3篇可吸入颗粒
  • 3篇可吸入颗粒物
  • 2篇燃煤
  • 2篇燃煤可吸入颗...
  • 2篇面形
  • 2篇分形
  • 2篇表面形态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中孔
  • 1篇石油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铁氧体
  • 1篇脱除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作者

  • 7篇杨荣清
  • 6篇吴新
  • 3篇赵长遂
  • 2篇张宇
  • 2篇丛俊
  • 2篇马海艳
  • 1篇鲁端峰

传媒

  • 1篇煤炭转化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第2届中国国...
  • 1篇江苏省工程热...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石油焦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态的变化
本文对石油焦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石油焦是石油精练工业的副产品,因挥发分低,含硫量和含氮量高,因而燃烧排放特性有待改善,作为燃料具有挑战性。石油焦价格低,且其产量随着对重油加工需求的加大而日益提高,故而其在...
杨荣清吴新
关键词:燃烧过程燃烧排放介孔结构
文献传递
高梯度磁场中磁性可吸入颗粒物动力学特性研究
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在国内外已经引起广泛重视,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与控制技术更是备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大气颗粒物主要排放源,进行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已十分必要。众多的研究表明,作为主...
杨荣清
关键词:高梯度磁场数值模拟两相流
文献传递
基于γ-Fe_2O_3的高梯度磁场中燃煤可吸入颗粒物脱除实验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流化床气溶胶发生器分别产生2种不同磁特性的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在高梯度磁场试验装置中通过添加γ—Fe2O3,进行了可吸入颗粒物脱除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γ—Fe2O3,对高梯度磁场中提高可吸入颗粒物的脱除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γ—Fe2O3,的添加量为0.003~0.012g/g(飞灰)时,2种可吸入颗粒物的总脱除效率提高了20%~50%不等,并且γ—Fe2O3对饱和磁矩较大样品的脱除效率促进作用较大;可吸入颗粒物脱除效率随外加磁场、磁介质填充率、磁种与飞灰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磁场开启后,可吸入颗粒物脱除效率的变化可分为缓慢提高、快速提高和稳定3个阶段.
张宇吴新丛俊杨荣清马海艳
关键词:高梯度磁场燃煤可吸入颗粒物
石油焦燃烧过程中孔隙结构变化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应用氮气等温吸附/脱附法分析了2种石油焦在燃烧过程中孔隙结构的变化.采用BET法和t法测定不同燃尽率的石油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并用FHH模型求得各样品的表面分形维数.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焦的孔隙结构在燃烧过程中变得发达,比表面积和孔容积较原样明显增大且变化基本趋势一致;石油焦的燃烧具有分形动力学的行为特征,且表面分形维数的变化趋势和比表面积和孔容积不同.燃烧时分形维数接近3,表明石油焦的燃烧反应在空间网格结构的内、外部同时发生.
杨荣清吴新赵长遂
关键词:石油焦燃烧比表面积分形
高梯度磁场中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动力学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
提出了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在高梯度磁场中的动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了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在高梯度磁场条件下的二维有界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数值模拟显示,在均匀磁场中加入一根或多根铁磁性金属丝可以得到高梯度的...
张宇吴新杨荣清
关键词:高梯度磁场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动力学模型捕集效率
高梯度磁场中磁性可吸入颗粒物脱除试验研究
在高梯度磁场中,分别对钡铁氧体、Fe3O4和γ-Fe2O3三种磁性可吸入颗粒物进行了脱除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外加磁场磁通密度、格栅排数、气溶胶流量、磁性可吸入颗粒物的种类,研究其脱除效率的变化规律,确定影响磁性可吸入颗粒物...
丛俊杨荣清马海艳鲁端峰吴新赵长遂
关键词:高梯度磁场磁性颗粒磁通密度可吸入颗粒物脱除效率钡铁氧体
燃烧过程中石油焦表面形态的变化被引量:3
2005年
用氮气等温吸附/脱附法对石油焦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BET法和t-plot法对不同燃尽率的石油焦进行了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测定.结果表明,石油焦燃烧过程中孔隙结构变得发达,比表面积和孔容积较原样明显增大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石油焦燃烧具有分形动力学的行为特征,用FHH模型求得燃烧中表面分形维数值接近3,表明燃烧反应是在空间网格结构的内、外部同时发生的;同时发现,石油焦表面分形维数与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在变化趋势上存在明显差异.
杨荣清吴新赵长遂
关键词:石油焦燃尽率表面形态分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