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海艳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建设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颗粒物
  • 2篇可吸入颗粒
  • 2篇可吸入颗粒物
  • 2篇高梯度
  • 2篇高梯度磁场
  • 1篇电池
  • 1篇电池发电
  • 1篇循环流化床
  • 1篇制氢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物质
  • 1篇铁氧体
  • 1篇脱除
  • 1篇脱除效率
  • 1篇汽化
  • 1篇燃料电池
  • 1篇燃料电池发电
  • 1篇燃煤
  • 1篇燃煤可吸入颗...

机构

  • 5篇东南大学

作者

  • 5篇马海艳
  • 4篇吴新
  • 2篇杨荣清
  • 2篇赵长遂
  • 2篇丛俊
  • 2篇施涛
  • 1篇陈晓平
  • 1篇张宇
  • 1篇鲁端峰
  • 1篇高山

传媒

  • 1篇能源研究与利...
  • 1篇上海化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江苏电机工程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介绍被引量:5
2006年
介绍了各种类型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现状,并提出将燃料电池作为固定分布式发电技术的评价标准。指出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最有可能作为分布式电源用于区域性供电。
施涛马海艳高山
关键词: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
污泥焚烧NO_x排放特性预测的径向基网络模型
2006年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循环流化床的污泥焚烧以其较高的燃烧效率和较低的NOx排放而日益受到关注。文中在循环流化床污泥焚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径向基网络的NOx排放特性预测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校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污泥成分和运行参数下,径向基网络较反向传播网络能更好地预测污泥焚烧排放特性。
马海艳吴新陈晓平赵长遂
关键词: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循环流化床焚烧
催化剂在生物质超临界水汽化制氢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氢是洁净而高效的能源,并有望在未来能源供求中占有重要位置。用价格低廉的生物质超临界水汽化催化制氢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集中讨论了生物质超临界水汽化制氢中催化剂的应用,及各类催化剂的比较。
马海艳吴新施涛
关键词:催化剂超临界水汽化生物质
基于γ-Fe_2O_3的高梯度磁场中燃煤可吸入颗粒物脱除实验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流化床气溶胶发生器分别产生2种不同磁特性的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在高梯度磁场试验装置中通过添加γ—Fe2O3,进行了可吸入颗粒物脱除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γ—Fe2O3,对高梯度磁场中提高可吸入颗粒物的脱除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γ—Fe2O3,的添加量为0.003~0.012g/g(飞灰)时,2种可吸入颗粒物的总脱除效率提高了20%~50%不等,并且γ—Fe2O3对饱和磁矩较大样品的脱除效率促进作用较大;可吸入颗粒物脱除效率随外加磁场、磁介质填充率、磁种与飞灰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磁场开启后,可吸入颗粒物脱除效率的变化可分为缓慢提高、快速提高和稳定3个阶段.
张宇吴新丛俊杨荣清马海艳
关键词:高梯度磁场燃煤可吸入颗粒物
高梯度磁场中磁性可吸入颗粒物脱除试验研究
在高梯度磁场中,分别对钡铁氧体、Fe3O4和γ-Fe2O3三种磁性可吸入颗粒物进行了脱除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外加磁场磁通密度、格栅排数、气溶胶流量、磁性可吸入颗粒物的种类,研究其脱除效率的变化规律,确定影响磁性可吸入颗粒物...
丛俊杨荣清马海艳鲁端峰吴新赵长遂
关键词:高梯度磁场磁性颗粒磁通密度可吸入颗粒物脱除效率钡铁氧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