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永峰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突变
  • 4篇颅内
  • 4篇海绵状
  • 3篇血管瘤
  • 3篇突变位点
  • 3篇位点
  • 3篇颅内海绵状血...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突变
  • 3篇海绵状血管瘤
  • 2篇蛋白
  • 2篇缺血
  • 2篇转导
  • 2篇外显子
  • 2篇外周
  • 2篇脑缺血
  • 2篇纯化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转导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5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樊永峰
  • 6篇任惠民
  • 4篇夏鹰
  • 4篇谢嵘
  • 3篇吕传真
  • 3篇陈衔城
  • 2篇李晓牧
  • 2篇高亮
  • 2篇季耀东
  • 2篇乔健
  • 1篇胡军
  • 1篇赵延欣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sICAM-1和CD18在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水平的比较及其与脑损伤的关 系
目的:在蛋白质水平上观察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sICAM-1和CD18的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脑组织操作的关系.结论:1)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18与sICAM-1增高并与脑损伤程度正相关,对于临...
樊永峰
关键词:脑出血细胞间粘附分子-1CD18
文献传递
融合蛋白PTD-XIAP(BIR3-RING)及PTD-Calbindin D28K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风是人类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脑梗塞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人们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机制有了全新的认识.Ca<'2+>超载在缺血中心区脑组织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而细胞凋亡是缺血周边区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主要原...
樊永峰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蛋白质转导钙超载CASPASESXIAP
文献传递
PTD-Calbindin D28K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穿膜功能的鉴定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构建融合蛋白PTD CalbindinD2 8K(CaBP2 8)的表达质粒 ,并进行诱导表达、纯化 ,在体外初步鉴定其跨膜转运功能。方法 提取大鼠脑组织总RNA ,反转录后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扩增编码CaBP2 8的全长cD NA序列 ,重组入 pET 32a及含有PTD的pTransVector表达载体中 ,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 1(DE3) ,构建重组体的表达菌株。IPTG诱导表达后 ,以NTA Ni亲和层析柱进行分离纯化 ,SDS PAGE以及Westernblot鉴定。纯化的CaBP2 8及PTD CaBP2 8用FITC标记 ,分别以一定的浓度孵育体外培养的cos7细胞 ,最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者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并用流式细胞仪 (FCM)做定量分析。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含有及不含有PTD的CaBP2 8表达载体 ,插入片断 783bp ,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 30 0 0 0、5 0 0 0 0 ,经Weternblot鉴定 ,与抗CaBPD2 8K抗体均有特异性反应。孵育培养的cos7细胞后 ,CaBP2 8 FITC仅少量吸附于细胞膜表面 ,而PTD CaBP2 8 FITC则分布于胞质内 ;FCM定量分析发现 ,细胞荧光强度随着目的蛋白的孵育浓度或孵育时间增加而增加 ,并且孵育时间为 1h时荧光达到最强。结论 重组PTD CaBP2
樊永峰吕传真乔健任惠民
关键词:纯化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转导与重症肌无力被引量:2
2004年
樊永峰吕传真任惠民
关键词:神经肌肉接头信号转导系统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反应特化运动神经
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CCM1基因突变的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ICM)患者CCM1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CM患者25例,均为汉族,其中家族性ICM7例。以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对象的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CCM1基因8、9、11、12、13、15、16、17、18号外显子及部分两侧相邻的内含子、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比较。结果ICM患者中有11例被检测出7个新的CCM1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4%(11/25)。其中错义突变3个:12号外显子,1160A→C(Q387P)、1172C→T(S391F);13号外显子,1405A→C(N469H),插入突变2个:8号外显子,704insT(K246stop);18号外显子,2138insG(T733stop),内含子突变1个:IVS124C→T,同义突变1个:17号外显子,1875C→T(F625F)。除了1875C→T的同义突变可能为基因多态性以外,其他被发现的CCM1基因突变均导致编码KRIT蛋白的变化。对照组的CCM1基因未检测出异常。家族性ICM的CCM1基因突变率高于散发性I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人ICM患者同样存在CCM1基因的突变,导致编码的KRIT1蛋白功能改变或缺失,这与ICM发病相关,是ICM发病的遗传学基础。
谢嵘陈衔城樊永峰夏鹰高亮李晓牧
关键词:基因突变海绵状血管畸形颅内基因组DNAICM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1基因8号外显子基因突变的分析及704insT新插入突变位点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分析国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CA)CCM 1基因8号外显子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 收集2 1例ICCA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进行DNA抽提、PCR扩增8号外显子后直接测序,并与GenBank比较。结果 1例ICCA患者8号外显子在相当于CCM 1基因第70 4、70 5位碱基G和A之间插入碱基T(70 4insT) ,产生移码效应,使得编码的KRIT1蛋白氨基酸序列在第2 4 6位出现终止密码子TAA ,肽链合成提前终止。其余检测均无异常。结论 国人ICCA患者8号外显子存在CCM 1基因的突变,新发现的8号外显子70 4insT插入突变导致编码的KRIT1蛋白功能缺失,与ICCA发病有关。
谢嵘陈衔城樊永峰任惠民高亮夏鹰李晓牧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基因突变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1基因第12外显子及其5′端内含子新突变位点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 CCM1基因突变在中国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 intracranial cavernous angiomas,ICCA)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外科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2月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 1例 ICCA患者及 15名正常健康对照者 ,从外周静脉血中提取 DNA,PCR法扩增 CCM1基因第 12外显子及其两侧部分内含子序列 ,应用 DNA直接测序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5例患者中检测出 3处 CCM1基因突变 ,均为首次发现。其中 ,5例患者中均存在 1172 C→ T的错义突变 ,使编码 KRIT1蛋白391位的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苯丙氨酸。另有 1例患者存在 116 0 A→ C的错义突变 ,使编码 KRIT1蛋白387位氨基酸的谷氨酰胺变成脯氨酸。另一个突变发生在第 12外显子 5′端内含子区域 ,5例患者中有 4例第 4个碱基 C被 T取代。对照组检测结果无异常。结论 中国 ICCA患者存在 CCM1基因第 12外显子的突变 ,并与
谢嵘陈衔城樊永峰任惠民夏鹰季耀东胡军
关键词: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基因突变神经外科
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1基因17号外显子新的同义突变位点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分析 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ICCA)患者CCM1基因 17号外显子新的同义突变位点。方法 :收集 2 1例ICCA患者及 3 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静脉血 ,抽提DNA、PCR法扩增 17号外显子后直接测序 ,并与Genebank比较。结果 :1例ICCA患者的CCM1基因17号外显子第 1875位碱基C被T取代 (1875C→T) ,为新发现的同义突变 ,位于编码的KRIT1蛋白FERM结构域内。其余检测均无异常。结论 :在 17号外显子中未发现致病的CCM1基因突变位点 ,但仍然存在 1875C→T的基因变异 ,可能与 1CCA发病有关。
谢嵘陈衔城樊永峰任惠民夏鹰季耀东李晓牧
关键词:外显子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突变位点CCM外周静脉血直接测序
融合蛋白PTD-XIAP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血脑屏障穿透功能的初步鉴定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原核表达、纯化PTD-XIAP融合蛋白,鉴定其血脑屏障的通透功能.方法:反转录大鼠脑组织RNA,用PCR法扩增编码XIAP蛋白BIR1-2、BIR3-RING及BIR-2的cDNA片断,重组入pTransVector表达质粒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以IPTG诱导表达,用NTA-Ni层析柱分离纯化,Western blot鉴定.PTD-BIR3-RING经腹腔注入小鼠体内,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中的分布.结果:PTD-BIR3-RING得到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0×103,与6×His单克隆抗体有特异性反应.注入小鼠体内后,脑组织中广泛分布有阳性细胞.结论:重组PTD-BIR3-RING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功能.
樊永峰吕传真赵延欣乔健任惠民
关键词: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纯化血脑屏障脑缺血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