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小燕

作品数:16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护理学会护理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护理
  • 5篇手术
  • 5篇麻醉
  • 3篇手术期护理
  • 3篇术期护理
  • 3篇围手术
  • 3篇围手术期
  • 3篇围手术期护理
  • 3篇口腔
  • 2篇术后
  • 2篇苏醒
  • 2篇全麻
  • 2篇麻醉复苏
  • 2篇麻醉复苏室
  • 2篇口腔癌
  • 2篇甲状腺
  • 2篇复苏室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胸骨
  • 1篇胸骨后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中山市中医院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 1篇揭阳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毛小燕
  • 4篇温作珍
  • 4篇朱晓彤
  • 1篇卢春丽
  • 1篇吴岚
  • 1篇张丽萍
  • 1篇王庄斐
  • 1篇黄宝珠
  • 1篇陈静芝
  • 1篇陈旭素
  • 1篇冯惠东
  • 1篇翁雪玲
  • 1篇叶丽
  • 1篇周曙
  • 1篇温济金
  • 1篇陈少霞
  • 1篇廖长剑
  • 1篇刘焕仪
  • 1篇谢祝斌
  • 1篇陈信芝

传媒

  • 2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护理学报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全科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工作量化配置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人力资源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结合口腔颌面外科的疾病特色制订护理项目框架表,为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结合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特色制订护理项目框架表,根据该量表的分类标准将2017年2~3月我科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类,通过每类患者护理所需工时来计算口腔颌面外科实际应配置的护士人数。结果口腔颌面外科每日每例患者的平均护理时间为(182.93±24.3)min,根据测算最终确定我科实际应配置护士28名。结论依据患者分类配置护士人数,可科学合理地对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人力资源进行管理。
温作珍温佩弟毛小燕张丽萍黄晓静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护理管理人员护士人力资源
口腔癌根治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早期使用增稠剂吞咽训练的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口腔癌根治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吞咽训练的效果分析。方法 2017年1~8月选取本科室口腔癌气管切开术后120例患者,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术后常规吞咽指导。观察组术后第1、3、7d使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误吸风险评分,采取针对性功能锻炼及确定吞咽训练时机。3级以上患者考虑予胃管鼻饲流质,并使用增稠剂进行吞咽训练。比较2组患者吞咽训练效果。结果 2组患者吞咽功能比较,观察组吞咽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术后患者1、3、7d使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根据患者误吸风险评分实施针对性功能锻炼,并确立训练时机,使用增稠剂,可以有效提高口腔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的锻炼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温作珍葛鋆毛小燕
关键词:口腔癌术后早期干预吞咽训练增稠剂气管切开
终末期肾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行甲状旁腺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总结终末期肾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护理要点,为该类患者护理提供实践经验。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3月对本院收治的12例SHPT患者(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甲状腺腺瘤),在多学科的参与下制定治疗与手术方案,并实施甲状旁腺切除术,护理人员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75min,平均(117.5±23.40)min。术后10例发生低钙血症,1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3例术后D-二聚体升高(有血栓的风险),1例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持续;经治疗护理,术后3~10d出院11例,死亡1例。结论术前控制或改善SHPT并发症,重视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等工作,其是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措施。
朱晓彤毛小燕苏艳婷吴梦雪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总结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对本院收治的2例II型胸骨后甲状腺癌患者实施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护理人员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310 min、370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 d、14d。术后1例老年患者发生肺炎、低钙血症、声音嘶哑;1例患者发生食管瘘、声音嘶哑与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经治疗护理,手术后10d与14d康复出院。结论术前做好患者手术前检查、控制基础疾病以及心理护理工作,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并发症防治工作等,其是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措施。
朱晓彤毛小燕吴梦雪徐芳芳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的效果对比
2019年
目的对比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7月于麻醉恢复室患者20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50例。其中A组为对照组,进入麻醉恢复室至出室均采用有枕平卧;B组、C组、D组分别于进入麻醉恢复室连接呼吸机、拔出气管导管以及拔管观察10min后头抬高30°。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组患者拔管后分别与拔管前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四组MAP、HR及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四组MAP、HR及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60min,四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评分与A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于拔管后即刻采用头高位,可以改善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刘英褚曰勇毛小燕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头高位生命体征VAS评分
折叠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洞穿缺损术后血管危象的护理与评估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建立游离折叠皮瓣修复口腔癌洞穿缺损术后血管危象的护理与评估机制。方法选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37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行游离折叠皮瓣转移修复颌面部洞穿性缺损,按血管危象预警机制标准进行护理与评估,包括口腔内外侧皮瓣颜色、质地,外侧瓣皮温为主,综合患者全身状况。凡是在评估低于标准20%以上的立即通知医生,及早对症处理。结果符合入组标准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共37例,在术后0~3 d内出现血管危象6例。其中出现静脉血管危象患者4例、动脉危象2例。经过医护配合及时处理皮瓣得以挽救。结论术后根据血管危象预警机制标准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皮瓣及全身情况,根据患者自身基础血压、正常皮温、供区肤色的对比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及早处理皮瓣血管危象,降低不良因素的影响,及早对症处理,提高皮瓣成活率。
温作珍毛小燕翁雪玲
关键词:口腔癌血管危象护理
全程保温护理在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对接受全身麻醉手术(全麻手术)的患者进行全程保温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9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进行全麻手术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32)与常规组(n=32)。术中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全程保温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体温的波动幅度、术中寒战和低体温的发生率及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术中体温的波动幅度更小,其术中寒战和低体温的发生率及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进行全程保温护理能显著减小其术中体温的波动幅度,降低其术中寒战和低体温的发生率及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吴湘波严文婵毛小燕
关键词:全身麻醉手术寒战麻醉苏醒期躁动
医护一体化在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麻醉复苏室患者20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3 d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苏醒质量、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苏醒、拔管、麻醉恢复室滞留、复苏及出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4周期护理后各心理波动均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3 d心理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术后苏醒延迟、寒颤、躁动、呼吸抑制及血压波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用于麻醉复苏室护理中能提高苏醒质量,降低心理波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毛小燕温作珍黄宝珠褚曰勇
关键词:常规护理麻醉复苏室苏醒质量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2023年
目的总结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ransor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ETVA)患者的护理要点,为该类患者护理提供实践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行TOETVA的62例甲状腺癌患者(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伴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男2例(3.2%),女60例(96.8%);年龄中位数为30(19,49)岁。在多学科的参与下制定治疗与手术方案,并实施甲状腺癌切除术,护理人员通过术前口腔管理、落实健康宣教及心理辅导,术后加强并发症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护理方法。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0~300(174.20±28.85)min。术后13例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9例发生暂时性下颏神经损伤;3例发生下颌肿胀明显,唇周肿胀、水泡;2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2例发生积液、引流不畅、感染;1例发生乳糜漏,1例发生皮下气肿。经治疗护理,术后3~13d出院。结论控制口腔环境、关注心理护理、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等工作,是保证TOETVA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措施。
朱晓彤毛小燕李萍朱腊梅严静雯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围手术期护理
麻醉复苏室低体温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024年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PACU)患者发生术后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效能。方法:便利抽样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PACU137例低体温患者为低体温组,按照术间进行倾向性匹配292例患者为非低体温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CU患者发生低体温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低体温组与非低体温组患者在年龄、BMI、ASA分级、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术中是否冲洗、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是否液体保温等10个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ASA分级高(OR=2.441,95%CI:1.388-4.388)、术中发生低体温(OR=30.307,95%CI:10.557-128.713)和术中有冲洗(OR=3.316,95%CI:1.785-6.283)是PACU期间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24(OR=0.387,95%CI:0.200,0.728)为独立保护因素。预测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46(95%CI:0.803-0.890),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拟合优度良好(χ^(2)=4.313,P=0.828);验证集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0.696-0.857),经验证本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筛选的4项预测因素为PACU发生低体温的特异性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临床应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毛小燕凌嘉发朱晓彤
关键词:麻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