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期护理
  • 3篇术期护理
  • 3篇围手术
  • 3篇围手术期
  • 3篇围手术期护理
  • 3篇护理
  • 2篇甲状腺
  • 1篇胸骨
  • 1篇胸骨后
  • 1篇胸骨后甲状腺
  • 1篇旋切
  • 1篇旋切术
  • 1篇硬化剂
  • 1篇硬化剂注射
  • 1篇直视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入路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5篇朱晓彤
  • 4篇毛小燕
  • 1篇黎洪浩
  • 1篇梁思华
  • 1篇黄楷
  • 1篇黄明清
  • 1篇吴文洁

传媒

  • 2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下肢慢性静脉溃疡的综合治疗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下肢慢性静脉溃疡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10例下肢慢性静脉溃疡患者(10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并联合应用透光曲张静脉刨吸术、泡沫硬化剂注射、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等方法处理小腿病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采集数据,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方法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成功实施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在术后的VCSS评分项目中得到改善[(12.3±2.06)vs(9.6±1.71)]。随访(6.70±1.45)个月,疼痛较前均有缓解,未发现患肢有曲张浅静脉残余或复发,8例溃疡基本愈合,仅有2例还有残余溃疡,但都控制在2 cm内,已愈合的溃疡未见复发。结论下肢慢性静脉溃疡经正确选择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处理后的效果是理想且安全的,而且其短期效果稳定。
黄楷梁思华黄明清朱晓彤吴文洁黎洪浩
关键词:透光直视旋切术
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总结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对本院收治的2例II型胸骨后甲状腺癌患者实施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护理人员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310 min、370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 d、14d。术后1例老年患者发生肺炎、低钙血症、声音嘶哑;1例患者发生食管瘘、声音嘶哑与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经治疗护理,手术后10d与14d康复出院。结论术前做好患者手术前检查、控制基础疾病以及心理护理工作,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并发症防治工作等,其是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措施。
朱晓彤毛小燕吴梦雪徐芳芳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2023年
目的总结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ransor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ETVA)患者的护理要点,为该类患者护理提供实践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行TOETVA的62例甲状腺癌患者(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伴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男2例(3.2%),女60例(96.8%);年龄中位数为30(19,49)岁。在多学科的参与下制定治疗与手术方案,并实施甲状腺癌切除术,护理人员通过术前口腔管理、落实健康宣教及心理辅导,术后加强并发症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护理方法。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0~300(174.20±28.85)min。术后13例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9例发生暂时性下颏神经损伤;3例发生下颌肿胀明显,唇周肿胀、水泡;2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2例发生积液、引流不畅、感染;1例发生乳糜漏,1例发生皮下气肿。经治疗护理,术后3~13d出院。结论控制口腔环境、关注心理护理、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等工作,是保证TOETVA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措施。
朱晓彤毛小燕李萍朱腊梅严静雯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围手术期护理
终末期肾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行甲状旁腺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总结终末期肾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护理要点,为该类患者护理提供实践经验。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3月对本院收治的12例SHPT患者(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甲状腺腺瘤),在多学科的参与下制定治疗与手术方案,并实施甲状旁腺切除术,护理人员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75min,平均(117.5±23.40)min。术后10例发生低钙血症,1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3例术后D-二聚体升高(有血栓的风险),1例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持续;经治疗护理,术后3~10d出院11例,死亡1例。结论术前控制或改善SHPT并发症,重视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等工作,其是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措施。
朱晓彤毛小燕苏艳婷吴梦雪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麻醉复苏室低体温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024年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PACU)患者发生术后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效能。方法:便利抽样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PACU137例低体温患者为低体温组,按照术间进行倾向性匹配292例患者为非低体温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CU患者发生低体温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低体温组与非低体温组患者在年龄、BMI、ASA分级、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术中是否冲洗、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是否液体保温等10个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ASA分级高(OR=2.441,95%CI:1.388-4.388)、术中发生低体温(OR=30.307,95%CI:10.557-128.713)和术中有冲洗(OR=3.316,95%CI:1.785-6.283)是PACU期间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24(OR=0.387,95%CI:0.200,0.728)为独立保护因素。预测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46(95%CI:0.803-0.890),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拟合优度良好(χ^(2)=4.313,P=0.828);验证集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0.696-0.857),经验证本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筛选的4项预测因素为PACU发生低体温的特异性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临床应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毛小燕凌嘉发朱晓彤
关键词: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