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玉瑢

作品数:65 被引量:75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卒中
  • 30篇脑卒中
  • 14篇康复
  • 13篇卒中患者
  • 13篇脑卒中患者
  • 13篇步态
  • 10篇关节
  • 9篇偏瘫
  • 7篇下肢
  • 6篇步态分析
  • 5篇早期康复
  • 5篇上肢
  • 5篇重症
  • 5篇重症监护
  • 5篇卒中后
  • 5篇脑卒中后
  • 5篇康复治疗
  • 5篇肌肉
  • 5篇监护
  • 5篇步速

机构

  • 55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广州体育学院
  • 1篇深圳市罗湖人...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4篇毛玉瑢
  • 52篇黄东锋
  • 28篇徐光青
  • 17篇李乐
  • 12篇兰月
  • 11篇刘鹏
  • 9篇许燕玲
  • 9篇赵江莉
  • 7篇陈正宏
  • 6篇肖湘
  • 6篇丁建新
  • 6篇蒋伶俐
  • 6篇王艳君
  • 5篇陈少贞
  • 5篇赵敏
  • 4篇廖威明
  • 4篇邬培慧
  • 3篇陈正宏
  • 3篇王于领
  • 3篇陈娜

传媒

  • 23篇中国康复医学...
  • 6篇中华物理医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第八届全国神...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理疗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卒中患者下肢关节运动对步行能力影响的三维运动学研究被引量:27
2004年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的三维运动学分析,比较分析偏瘫步态下肢关节运动变化与其步行能力(步速)之间的关系,探讨偏瘫患者下肢异常运动影响其步行能力恢复的量化指标。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首次脑卒中后可以安全独立步行10m以上的单侧偏瘫患者39例,排除其他影响步行能力的神经肌肉和骨关节疾病等因素;采用远红外线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检测与分析,对偏瘫步态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与其步行能力(步速)进行相关分析,分别观测在P<0.05水平和P<0.01水平是否显著相关。结果: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与患侧髋、膝关节活动度之间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0.524,P=0.003;R=0.518,P=0.004),尤其与患侧髋关节伸展和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之间的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0.745,P=0.000;R=0.643,P=0.000);其步行能力与髋关节伸展角度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R=0.541)及膝关节活动度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R=0.432)的相关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下肢伸髋、屈膝异常及其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不对称是影响正常步态恢复的主要原因,提示下肢髋、膝关节控制性训练应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徐光青黄东锋兰月毛玉瑢刘鹏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关节偏瘫患者步速学分
A型肉毒毒素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和步态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和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2组患者注射BTX-A前后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局部分点注射溶于利多卡因的BTX—A,对照组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BTX—A。注射前、注射后1d、注射后2周、注射后4周、注射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Clonus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易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步态不对称指数(GAI)、最大步行速度、步行能力分级(FAC)和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注射前,2组患者Clonus评分、MAS评分、FMA下肢部分评分、GAI、最大步行速度、FAC评分、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1d、2周、4周、12周,治疗组Clonus评分、MAS评分均较组内注射前低(P〈0.05)。注射后2周、4周,治疗组FMA下肢部分评分较组内注射前升高(P〈0.05)。对照组注射后1d,MAS评分[(2.83±1.03)分]较组内注射前[(2.42±0.99)分]高(P〈0.05),注射后2周[(1.50±0.67)分]、4周[(1.58±0.79)分]MAS较组内注射前[(2.42±0.99)分]低(P〈0.05)。与对照组注射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Clonus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组注射后1d[(1.42±0.67)分]、12周[(1.08±0.67)分]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后1d[(2.83±1.03)分]、12周[(2.08±0.66)分]的MAS评分(P〈0.05)。与组内注射前比较,治疗组注射后各时间点GAI均较低(P〈0.05)。治疗组注射后2周、4周、12周的最大步行速度、MBI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注射前(P〈0.05)。治疗组注射后4周、12周的FAC评分均较组内注射前高(P〈0.05)。对照组注射后4周、12周的GAI低于组内注射前(P〈0.05),
徐光青兰月赵江莉李乐张群何小飞毛玉瑢黄东锋
关键词:痉挛A型肉毒毒素踝关节步态
重症监护室ICU中风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的探讨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重症监护室(ICU)的实施及对中风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神经科ICU病房在近2年的重症中风病人98例,随机分为2组,康复治疗组49例,对照组4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及实施治疗时病情...
毛玉瑢黄东锋张毅
关键词:重症监护中风早期康复
文献传递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肌肉结构形态影响的超声研究
<正>脑卒中后,偏瘫侧下肢关节活动度受限,两侧下肢运动不对称是其典型的异常步行模式。减重步态训练(Body Weight Support Training)治疗可使慢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性步行量表、巴氏指数及功能独立...
陈娜刘鹏王艳君毛玉瑢黄东锋李乐
文献传递
社区残疾患者现状和康复需求的调查与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对社区残疾患者进行调研,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服务中残疾患者生存现状和康复需求,为康复服务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4个社区18岁及以上不同类型肢体残疾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中枢性损伤所致残疾患者比例较大,且残疾程度相对较重。对康复医疗和康复治疗需求,不同等级及不同残疾类型基本一致。全部患者都有康复治疗需求,对康复医疗和辅助器具的需求高。社区残疾患者自费医疗所占比例仍较大。结论:在社区康复服务中,需加大辅助器具投入和服务,强化医疗安全。医疗保障方面,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残疾患者的医保覆盖范围,特别是儿童残疾。不同类型残疾患者生存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陈正宏陈沛铭毛玉瑢陈娜范杏芳陈旭红黄东锋
关键词:康复需求
重建股骨偏心距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盆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对行走过程中骨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2月,29例患者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0例,女19例;年龄33~75岁,平均64.3岁。左髋15例,右髋14例。随访时间5~10年,平均7.7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90~100分,平均97分。末次随访时行标准骨盆正位X线片检查,测量双侧股骨偏心距,计算股骨偏心距比(femoral offset ratio,FOR);根据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术侧股骨偏心距小于健侧,10例;B组:术侧股骨偏心距大于健侧,19例。行三维步态分析,采集行走时骨盆在冠状面的倾斜角度;并对FOR与倾斜角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A组FOR为0.81±0.08,B组FOR为1.27±0.15。A组患肢单腿支撑相骨盆在冠状面的倾斜角度为(—0.42±0.91)°,B组为(1.02±0.94)°,健侧为(1.15±0.85)°。A组骨盆在冠状面的倾斜角度与B组、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在冠状面的倾斜角度与FOR成正相关(r=0.534,P=0.003),回归方程为:y=—2.551+2.781x。结论重建股骨偏心距是避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臀中肌无力及改善步态的重要因素。
邬培慧傅明毛玉瑢康焱杨子波方淑莺廖威明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偏心距步态分析
健康中老年人上肢负重状态下利手和非利手的三维运动学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背景:上肢利手和非利手在执行日常生活中动作存在差异性。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利手和非利手在日常生活活动任务执行和完成中同等重要,以往对上肢研究涉及肌力方面内容较多,而目前对关节动态特征及轨迹偏移影响作业活动的研究也逐步增加,三维运动检测和分析已作为上肢运动评估的可靠和有效标准。目的:利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收集健康中老年人双侧上肢持不同质量杯子下进行饮水动作的数据,探讨基于不同负重状态的利手和非利手上肢关节运动学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选取16名40-69岁右利手健康中老年人为实验对象,用Vicon Nexus采集双上肢不同质量水杯进行饮水动作的运动捕捉,通过pipeline数据建模和运动轨迹滤过后,用Matlab对采集数据进行动作周期的百分化处理;分析并比较利手和非利手持100 g、200 g和500 g质量的水杯时,肩、肘和腕关节三维平面上的角度和运动速度峰值。结果与结论:利手和非利手持重物肩、肘和腕关节,三维运动角度在肘关节差异最明显,100 g水平面(X轴)和矢状面(Z轴),200 g额状面(Y轴)和矢状面(Z轴),500 g三维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维运动角速度峰值在肩、肘和腕关节有差异,100 g(肩关节Px=0.01;肘关节Py=0.048,Pz=0.007),200 g(肘关节Py=0.033,Pz=0.005;腕关节Py=0.035),500 g(肘关节Py=0.027,Pz=0.00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侧上肢持不同重物之间运动角度和角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利手和非利手负重物进行饮水动作时在运动角度和角速度之间存在差异性,利手肘关节X轴运动角度大,非利手肘关节Z轴上角度大;角速度非利手在Y轴和Z轴变化大;持重物大小对双侧上肢运动无影响。
毛玉瑢陈娜陈沛铭陈松斌李丽芳黄东锋
关键词:中老年人角速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一种上肢运动的参数采集评估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肢运动的参数采集评估系统,包括运动跟踪装置、数据采集电路和综合处理装置,运动跟踪装置、数据采集电路与被测者连接并输出从被测者获得的运动参数至综合处理装置,综合处理装置分别与运动跟踪装置、数据采集电路连接...
李乐毛玉瑢黄东锋高宏宇宋梅思卞瑞豪丁千
文献传递
股骨偏心距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步态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对行走过程中术侧下肢步态时间距离参数的影响。方法按入组标准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于我院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29例58髋进行标准骨盆正位X线片检查,测量双侧股骨偏心距,计算股骨偏心距比(femoraloffsetratio,FOR)。行三维步态分析,采集步态时间距离参数。根据FOR分组并对双侧下肢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侧FOR小于对侧为A组,共10例,手术侧单腿站立相、踏步时间及跨距与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双侧下肢的步频、步速、跨步时间、踏步距离及双腿支撑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侧FOR大于对侧为B组,共19例,双侧下肢各项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术侧股骨偏心距不足对患者步态具有重要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股骨偏心距有助于髋关节生物力学的恢复和术后步态的改善。
邬培慧傅明毛玉瑢康焱杨子波方淑莺廖威明
关键词:步态股骨偏心距
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步态对称性及神经网络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评估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VR+BWSTT)后步态对称性的远期变化及其神经机制。方法:8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3周VR+BWSTT前后各做一次三维步态检查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其中7例患者训练后3个月复查了三维步态和DTI。对以下参数进行前后对比: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步长不对称性、下肢各关节活动范围不对称性、下肢Fugl-Meyer评分、病灶中心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和FA指数(病灶中心FA值/健侧对应区FA值)、ADC指数(病灶中心ADC值/健侧对应区ADC值)。对FA指数、ADC指数与下肢Fugl-Meyer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和下肢Fugl-Meyer评分在训练后改善(P<0.05),且持续至训练后3个月。步长不对称性和下肢各关节活动范围不对称性在训练后无改善(P>0.05)。训练前ADC指数与训练前后下肢Fugl-Meyer评分的变化值有相关性(P<0.05)。结论:VR+BWSTT可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步态的时间不对称性和下肢Fugl-Meyer评分。ADC指数可预测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潜能。
肖湘毛玉瑢赵江莉吕衍春李乐徐光青黄东锋
关键词:脑梗死减重虚拟现实下肢弥散张量成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