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莉
- 作品数:26 被引量:21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型肉毒毒素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和步态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和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2组患者注射BTX-A前后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局部分点注射溶于利多卡因的BTX—A,对照组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BTX—A。注射前、注射后1d、注射后2周、注射后4周、注射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Clonus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易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步态不对称指数(GAI)、最大步行速度、步行能力分级(FAC)和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注射前,2组患者Clonus评分、MAS评分、FMA下肢部分评分、GAI、最大步行速度、FAC评分、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1d、2周、4周、12周,治疗组Clonus评分、MAS评分均较组内注射前低(P〈0.05)。注射后2周、4周,治疗组FMA下肢部分评分较组内注射前升高(P〈0.05)。对照组注射后1d,MAS评分[(2.83±1.03)分]较组内注射前[(2.42±0.99)分]高(P〈0.05),注射后2周[(1.50±0.67)分]、4周[(1.58±0.79)分]MAS较组内注射前[(2.42±0.99)分]低(P〈0.05)。与对照组注射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Clonus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组注射后1d[(1.42±0.67)分]、12周[(1.08±0.67)分]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后1d[(2.83±1.03)分]、12周[(2.08±0.66)分]的MAS评分(P〈0.05)。与组内注射前比较,治疗组注射后各时间点GAI均较低(P〈0.05)。治疗组注射后2周、4周、12周的最大步行速度、MBI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注射前(P〈0.05)。治疗组注射后4周、12周的FAC评分均较组内注射前高(P〈0.05)。对照组注射后4周、12周的GAI低于组内注射前(P〈0.05),
- 徐光青兰月赵江莉李乐张群何小飞毛玉瑢黄东锋
- 关键词:痉挛A型肉毒毒素踝关节步态
- 注意网络功能与左侧额顶环路的经颅磁刺激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注意网络功能与左侧额顶环路的关联性。方法健康受试者60人按照性别匹配原则分为顶叶组和额叶组。对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和后顶叶区进行持续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后,进行注意网络测试和网络效率评价。结果两组不同提示状态和靶刺激类型的平均反应时均无显著性差异。顶叶组警觉网络效率增强(P<0.05),额叶组警觉网络效率增强(P<0.05),定向网络效率受损(P<0.05)。结论左侧额顶环路神经活动抑制可以提高视空间注意警觉网络效率。
- 徐光青兰月赵江莉陈正宏何小飞黄东锋
- 关键词:神经抑制
- 持续短阵快速脉冲刺激前额叶皮质对视空间注意功能的调控机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持续短阵快速脉冲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对视空间注意功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志愿受试者40人参加本实验,男女各半,全部为右利手。采用持续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cTBS,TMS)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后进行注意网络测试(ANT),所有受试者均按照随机顺序进行真/假刺激左/右侧背外侧前额叶脑区。结果:持续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施加于前额叶时,不同提示和刺激类型的平均反应时均无明显改变。右侧额叶抑制,警觉和执行功能受损(P<0.05);左侧额叶抑制,反而出现警觉和执行功能增强(P<0.05)。结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主要与警觉和执行功能有关,具有明显的右侧半球优势。在双侧大脑半球同源脑区间,视空间注意认知过程存在竞争性抑制。
- 徐光青兰月赵江莉陈正宏黄东锋
- 关键词:前额叶经颅磁刺激
- 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步态对称性及神经网络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评估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VR+BWSTT)后步态对称性的远期变化及其神经机制。方法:8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3周VR+BWSTT前后各做一次三维步态检查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其中7例患者训练后3个月复查了三维步态和DTI。对以下参数进行前后对比: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步长不对称性、下肢各关节活动范围不对称性、下肢Fugl-Meyer评分、病灶中心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和FA指数(病灶中心FA值/健侧对应区FA值)、ADC指数(病灶中心ADC值/健侧对应区ADC值)。对FA指数、ADC指数与下肢Fugl-Meyer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和下肢Fugl-Meyer评分在训练后改善(P<0.05),且持续至训练后3个月。步长不对称性和下肢各关节活动范围不对称性在训练后无改善(P>0.05)。训练前ADC指数与训练前后下肢Fugl-Meyer评分的变化值有相关性(P<0.05)。结论:VR+BWSTT可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步态的时间不对称性和下肢Fugl-Meyer评分。ADC指数可预测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潜能。
- 肖湘毛玉瑢赵江莉吕衍春李乐徐光青黄东锋
- 关键词:脑梗死减重虚拟现实下肢弥散张量成像
- 采用以骨盆控制训练为主康复治疗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一例并文献复习(附视频二维码)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对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患者实施以骨盆控制训练为主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报道1例接受以骨盆控制训练为主康复治疗的HSP病例,并以“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康复治疗”的中英文为检索词,对PubMed、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到的HSP病例中的康复治疗等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该文报道1例40岁HSP男性患者,其出现进行性步行困难10年余,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被诊断为HSP,曾接受降低肌张力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遂至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在接受了连续4周以骨盆控制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后,患者的平衡与步行能力提高。共检索到5例接受了不同形式康复治疗的HSP病例,4例的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以骨盆控制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改善HSP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对HSP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 袁晓思赵江莉丁明晖尹群辉张雪晶陈曦
- 关键词: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康复治疗个体化治疗
- 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脑梗死患者可改善下肢运动功能被引量:13
- 2014年
- 背景:脑卒中患者多有步行功能障碍,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开始运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步态训练。目的:评估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起病3个月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和常规组(常规物理治疗)。在3周步态训练前后各做一次三维步态并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估。对以下参数进行训练前后组内和组间对比:步行速度、步调、步行时间、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摆动时间、步长、步幅、下肢各关节活动度、功能性步行分类、下肢Fugl-Meyer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结果与结论:训练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偏瘫侧、步行速度、功能性步行分类、下肢Fugl-Meyer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下肢Fugl-Meyer评分和功能性步行分类均有改善(P<0.05)。实验组在步行速度、步调、患侧步行时间、健侧步行时间、患侧单腿支撑时间、患侧摆动时间、健侧摆动时间、步幅、患侧步长和健侧步长的改善方面较常规组有优势。
- 肖湘毛玉瑢赵江莉李乐徐光青黄东锋
- 关键词:减重虚拟现实步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对脑卒中视空间忽略的作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对脑卒中后视空间忽略的康复作用及其脑机制.方法 将脑卒中视空间忽略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和常规康复治疗2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字直线二等分测试(LBT)、字母划销试验(LCT)、画钟试验(CDT)和注意网络测试(ANT)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间的LBT、LCT和CDT测试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LBT、LCT、CDT测试结果分别为(4.27±1.39)分、(9.5±6.95)%、(8.80±1.01)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患者间ANT测试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NT测试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视空间忽略症状.
- 徐光青兰月丁明晖何小飞陈正宏赵江莉黄东锋
- 关键词:脑卒中虚拟现实康复
- 中文版上肢动作研究量表在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效度被引量:29
- 2019年
- 目的探究中文版上肢动作研究量表(C-ARAT)在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效度。方法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第一次发病的早期脑梗死患者90例,分别进行C-ARAT和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估,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ρ)检测两个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ARAT及其4个部分与FMA-UE均呈显著相关,相关性好至很好(ρ>0.75,P.0.001)。结论在早期脑梗死患者中,C-ARAT具有良好的效度。
- 赵江莉毛玉瑢徐智勤陈少贞黄东锋
- 关键词:康复评定脑梗死
- 单侧后顶叶皮质过度活动对空间定向功能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单侧后顶叶皮质的过度活动是否会造成对侧同源脑区的功能抑制并影响空间定向功能。方法:按照一定的入选标准选取健康受试者30人,采用兴奋性间歇性短阵快速脉冲刺激,随机对左/右侧后顶叶皮质进行真/假刺激,结合注意网络测试系统评定受试者视空间注意功能的变化。结果:间歇性短阵快速脉冲刺激右侧后顶叶皮质,可以提高警觉及定向功能(P<0.05);刺激左侧后顶叶皮质,定向功能受损(P<0.05)。结论:右侧后顶叶是空间定向活动的关键脑区,左侧后顶叶过度活动可以导致右侧后顶叶功能抑制。建立双侧半球间新的竞争性平衡,对实现单侧后顶叶损害空间定向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张群徐光青兰月陈正宏赵江莉黄东锋
- 关键词:磁刺激
- 减重平板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力矩峰值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病且病程〈3个月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15例)及对照组(12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地面步行训练,治疗组则将地面步行训练改为减重平板训练,平板运动速度从起始阶段0.22m/s逐渐增加至0.60~0.80m/s,减重量不超过体重的30%水平,减重平板训练时间从起始阶段的5rain逐渐增加至20~40min。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AMT测力板及ViconNexus三维摄像系统对人选患者进行动态力学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患侧下肢力矩峰值、地面反作用力等),同时选用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定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27.18±2.64)分]及对照组FMA评分[(25.64±4.6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其地面反作用力[(10.764-1.11)%]较治疗前[(10.08±1.84)%]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髋关节伸展力矩峰值[(0.44±0.40)Nm/kgVS(0.69±0.67)Nm/kg]、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0.38±0.65)Nm/kgVS(0.53±0.55)Nm/kg]、踝关节背伸[(1.06±1.45)Nm/kgVS(0.61±0.46)Nm/kg]及跖屈力矩峰值[(0.39±0.60)Nm/kgVS(0.664-0.81)Nm/kg]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时治疗组、对照组远端和近端联合力矩峰值(包括屈曲和伸展)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能促进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偏瘫侧下肢地面反作用力,增强患侧肢体负重能力及地面推进力,同时还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异常运动模式。
- 毛玉珞李乐肖湘丁明晖赵江莉黄东锋
- 关键词:脑卒中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