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效松

作品数:48 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梗死
  • 13篇脑梗
  • 12篇脑梗死
  • 10篇血浆
  • 8篇缺血
  • 8篇脑缺血
  • 7篇蛋白
  • 6篇低颅压
  • 6篇溶酶
  • 6篇综合征
  • 6篇组织型
  • 6篇组织型纤溶酶...
  • 6篇组织型纤溶酶...
  • 6篇纤溶
  • 6篇纤溶酶
  • 6篇纤溶酶原
  • 6篇纤溶酶原激活
  • 6篇纤溶酶原激活...
  • 6篇颅压
  • 5篇动脉

机构

  • 33篇福建省立医院
  • 14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妇幼保...
  • 2篇三明市第一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6篇汪效松
  • 37篇张旭
  • 29篇雷惠新
  • 17篇陈兴泳
  • 10篇汪银洲
  • 9篇程琼
  • 7篇周秀珍
  • 7篇江秀龙
  • 6篇周瑞玲
  • 3篇陈名峰
  • 2篇李智文
  • 2篇镇澜
  • 2篇李碧霞
  • 2篇吴永雄
  • 2篇林莉
  • 2篇陈宏
  • 2篇周瑞玲
  • 1篇张志坚
  • 1篇张志坚
  • 1篇陈文新

传媒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内科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首发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艾滋病人的临床特点
汪效松张旭周瑞玲雷惠新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35例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肠内佳维体营养支持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肠内佳维体营养液及匀浆膳鼻饲。分别统计两组...
汪效松陈兴泳张旭雷惠新何莹超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文献传递
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血清IL-6、MMP9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95例发病<48 h的颈内动脉系统ACI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46)、丹参川芎嗪治疗组(n=49)以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n=40)。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天测血清IL-6、MMP9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等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丹参川芎嗪治疗组的IL-6、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逐渐降低。治疗后第3,7天丹参川芎嗪组IL-6、MMP9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丹参川芎嗪治疗组第7天,常规治疗组第14天血清IL-6、MMP9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丹参川芎嗪治疗组出现进展型脑梗死比常规治疗组少;丹参川芎嗪治疗组总有效率(91.8%)高于常规治疗组(63.0%)。结论丹参川芎嗪可降低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血清IL-6、MMP9水平,并可改善神经功能。
张旭江秀龙陈兴泳汪效松雷惠新
关键词:川芎嗪急性病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梗死再发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发与初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有针对性干预脑梗死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在5年后随访成功的607例患者。对2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脑动脉狭窄程度、高血压病、糖尿病、嗜烟、房颤、高胆固醇血症是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9、1.914、1.673、1.577、2.317、1.495,P<0.05)。结论脑动脉狭窄、高血压病、糖尿病、嗜烟、房颤、高胆固醇血症促进再发性脑梗死发生,其中房颤促进脑梗死再发的风险最高。
陈宏汪银洲张旭汪效松江秀龙镇澜林莉
关键词:再发性脑梗死房颤脑动脉狭窄
临床表现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貌似脑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IHS病例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2例SIHS患者均有突发急性爆裂样头痛,伴有恶心等症状10例,脑神经受累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2例,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60 mmH_2O 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和蛋白增高,8例行头颅MR加强扫描发现脑膜强化5例,核素脑池显像3例提示脑脊液漏2例、脑脊液循环障碍1例。予补液等保守治疗后,预后均良好。结论直立性头痛、腰穿压力、头颅MR加强扫描、核素脑池显像等是鉴别SIHS与SAH的有效方法。
汪效松张旭周瑞玲陈名峰雷惠新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磁共振成像
雷公藤氯内酯醇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NF-κB、COX-2及Aβ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雷公藤氯内酯醇(tripchlorolide)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海马区NF-κB/COX-2 炎性通路及Aβ 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治疗组...
汪效松汪银洲张旭陈兴泳雷惠新
核素检查不同类型脑脊液漏所致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研究
目的 探讨核素检查发现不同类型脑脊液漏所致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15例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男2例,女13例,均符合Schievink等于2011年修订的SIH临床诊断标准,上述患者均行核...
汪效松陈兴泳汪银洲张旭雷惠新陈文新林志毅周文伟
关键词:颅内低压体位性头痛放射性核素检查脑脊液漏
重症肌无力患者检测血清TNF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及其临床类型、临床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为重症肌无力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3.5±3.56)岁,按照成...
雷惠新张旭汪效松江秀龙
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67例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50名健康自愿者为对照。根据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期相比下降是否超过一个急性期标准差(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的标准差,本实验为0.325)将病人分为下降组和稳定组,分别对其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脑梗死病人急性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病人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急性期时下降者预后良好,稳定者预后不良(P<0.01)。结论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较直接地反映机体的凝血、继发性纤溶状态和病情的变化,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雷惠新汪效松张旭程琼周秀珍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病纤维蛋白原降解物预后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老年脑梗死(ACI)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35例老年ACI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营养支持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肠内佳维体营养液及匀浆膳鼻饲。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失衡、低白蛋白血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生化、血常规。结果治疗后营养支持组较对照组感染、消化道出血、低白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第21天两组NIHSS评分均有改善,但营养支持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早期佳维体肠内营养支持比匀浆肠内营养能更好地改善老年ACI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改善预后。
汪效松陈兴泳张旭雷惠新何莹超
关键词:肠内营养脑梗死预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