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经皮内镜
  • 4篇出血
  • 3篇小肠
  • 3篇内镜
  • 2篇造瘘
  • 2篇造瘘术
  • 2篇套扎
  • 2篇瘘术
  • 2篇胃造瘘
  • 2篇胃造瘘术
  • 2篇小肠镜
  • 2篇经皮内镜胃造...
  • 2篇经皮内镜胃造...
  • 2篇胶囊内镜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2篇肠镜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10篇沈林艳
  • 9篇贺学强
  • 6篇唐婷
  • 3篇张清勇
  • 2篇王沐
  • 2篇林鸿
  • 2篇熊红
  • 2篇张清勇
  • 2篇曹立军
  • 1篇何建辉
  • 1篇刘朝霞
  • 1篇谢晶日
  • 1篇曾荣城
  • 1篇熊震
  • 1篇罗江
  • 1篇熊君
  • 1篇黄海荣
  • 1篇刘婷婷
  • 1篇李艳玲
  • 1篇熊君

传媒

  • 5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硬化-套扎术同步序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58例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硬化-套扎术同步序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确诊为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硬化-套扎术同步序贯治疗并随访6 mo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1次急诊内镜下成功止血急诊止血成功率为100%(58/58).平均随访6mo,早期再出血率为1.7%(1/58),近期再出血率为1.7%(1/58);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缓解显效率为70.7%(41/58),有效率为22.4%(13/58)总有效率为93.1%(54/58);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缓解显效率为74.1%(43/58),有效率为17.2%(10/58),总有效率为91.4%(53/58);G O V1型患者静脉曲张程度缓解总有效率95.8%(23/24),G O V2型患者静脉曲张程度缓解总有效率82.2%(30/34),比较GOV1型和G O V2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不明显,4 wk后再次给予曲张静脉硬化术,2例肝癌患者1 mo内再次出现消化系出血并死于肝性脑病.术后出现短期的进食时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感、低热、术后6 mo内可观察到多种形态的排胶形式,未见异位栓塞及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硬化-套扎术同步序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急诊止血率高、曲张静脉消失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曹立军贺学强张清勇沈林艳唐婷熊红熊君
关键词:急诊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
Introducer法经皮内镜胃造瘘术10例报告
2012年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Introducer法PEG治疗10例食管癌患者。结果手术成功,术后无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出血、瘘管滑脱及堵塞等并发症,患者营养迅速恢复,减少静脉补液。结论 PEG是肠内营养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并发症少。
沈林艳贺学强林鸿唐婷黄海荣曾荣城
关键词: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经皮内镜胃空肠造瘘术Introducer法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3
2011年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PEG/PEJ)是目前用于胃肠内营养的有效新方法之一,其操作方法Introducer法较其他方法操作更简便、并发症更少、适应症更广泛。本文就Introducer法的操作技术、优势、适应症、并发症等作一简要综述。
沈林艳林鸿贺学强
关键词:适应症并发症
胶囊内镜检查胃肠疾病116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16例,共行116次检查,阳性检出率53.5%(62/116)。共发现小肠病变49例,小肠病变阳性率为42.2%(49/116),其中82例腹痛患者发现小肠病变33例(40.2%),12例腹泻患者发现小肠病变4例(33.3%),1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现小肠病变12例(70.6%)。其中炎性病变、隆起性病变最为常见。9例患者胶囊内镜胃内通过迟缓,1例患者胶囊内镜完全停滞于胃内,未至小肠,直至电池耗竭;3例胶囊内镜通过小肠迟缓;胶囊内镜在小肠内运行平均时间为369min。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胶囊内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的就诊患者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简单、安全,并发症及风险小,依从性好。检查前充分肠道准备可提高检查质量。
沈林艳贺学强张清勇唐婷金泽刘婷婷熊君李艳玲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
超细胃镜下Introducer法经皮内镜胃造瘘术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引导下Introducer法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8月11日采用超细胃镜引导下Introducer法PEG治疗1例食管癌患者。结果手术成功,术后无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出血、瘘管滑脱及堵塞等并发症,患者营养迅速恢复,减少静脉补液。结论 Introducer法PEG是肠内营养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并发症少。
沈林艳贺学强唐婷张清勇熊震王沐
关键词:超细胃镜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小肠镜造影发现空肠憩室并出血1例报道被引量:3
2013年
空肠憩室是消化道出血的少见原因之一,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消化道钡餐、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核素扫描检查,甚至剖腹探查诊断,小肠镜结合泛影葡胺造影使空肠憩室诊断更加简单、直观、清晰、准确。本文介绍了本院于2009年发现的1例因空肠巨大憩室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小肠镜并造影检查对诊断空肠憩室具有重要价值。
沈林艳贺学强唐婷何建辉王沐罗江
关键词:小肠镜空肠憩室消化道出血
尼龙绳联合金属夹止血与生物蛋白胶联合金属夹止血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尼龙绳联合金属夹套扎止血与生物蛋白胶局部喷洒联合金属夹止血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内镜中心36例患者应用生物蛋白胶联合金属夹治疗直径>1 cm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及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内镜中心32例患者应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金属夹治疗直径>1 cm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资料(治疗组),观察即时止血成功率、术后短期再出血率,对比两种止血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32例均成功即时止血,对照组成功即时止血30例,止血成功率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周内再出血1例,复发率3.13%,对照组1周内再出血7例,复发率30.43%,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尼龙绳联合金属夹套扎治疗消化性大溃疡并出血安全、有效。
贺学强沈林艳张清勇曹立军
关键词:尼龙绳套扎金属夹消化性溃疡
Introducer法经皮内镜胃空肠造瘘术并发症的动物实验研究
沈林艳贺学强
胶囊内镜序贯联合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出血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序贯联合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检查对小肠出血疾病(small intestine bleeding,SIB)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行CE检查及部分序贯联合DBE检查SI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6例SIB患者病因明确诊断率为96.2%(102/106),以肠黏膜糜烂、溃疡性病变25.5%(27/106)、血管病变24.5%(26/106)、小肠肿瘤、隆起病变23.6%(25/106)最常见;行CE和DBE检查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9.6%(95/106)、96.2%(50/52),病因诊断率分别为50.9%(54/106)、92.3%(48/52),DBE检查病因诊断率显著高于CE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和DBE检查发现血管病变、肿瘤隆起病变与憩室分别为22.6%(24/106)、0.9%(1/106)和51.9%(27/52)、15.4%(8/52),DBE对血管病变、肿瘤隆起病变与憩室病因的诊断率高于CE,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肠出血患者中CE检查对血管病变、肿瘤隆起病变与憩室的病因诊断低于DBE检查;CE序贯联合DBE检查应用能提高小肠出血疾病的病变检出率及病因诊断率。
曹立军贺学强熊红张清勇唐婷沈林艳
关键词: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小肠出血
胃灵冲剂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G细胞及D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观察胃灵冲剂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黏膜G细胞、D细胞的影响。[方法]1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胃灵冲剂小剂量组、胃灵冲剂大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大鼠制成CAG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对照组仅给予0.85%氯化钠液灌胃,其他大鼠给予不同药物,30 d后全部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胃窦黏膜G细胞、D细胞数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G细胞、D细胞明显减少,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细胞、D细胞数量减少是CAG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胃灵冲剂对胃黏膜的损害具有保护作用,是其有效治疗CAG的作用机制之一。
谢晶日沈林艳刘朝霞
关键词:胃灵冲剂G细胞D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