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丹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1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康艾注射液协同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协同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骨髓抑制期血象白细胞的最低值及恢复时间、重症感染的发生率及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内容。方法将46例患者配对后随机分入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治疗组同样化疗外予康艾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5 d。待骨髓抑制期恢复(约2~3周)后行第二疗程化疗,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白细胞最低值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重症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康艾注射液有助于机体的恢复,有利于患者渡过化疗危险期,并提高生存质量。
- 张宇明熊丹李庆华杨志刚
- 关键词:化疗急性白血病
- 脐带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优化条件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细胞饲养层、不同刺激因子、脐血CD34+细胞的纯度和含量等因素对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扩增的影响,以筛选其体外扩增的优化方案。方法采用正交实验,通过MTT法、细胞计数法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脐血CD34+细胞的增生情况;并采用以上方法及半固体培养体系对该细胞优化条件下的增生情况及集落形成能力进行检测。结果优化条件下脐血CD34+细胞增生10倍,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倍(P〈0.01),集落形成(CFU—C36.67±6.11)也较对照组强(CFU—C16.33±1.53)(P〈0.01)。结论该培养系统能促进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并能较好保持脐血CD34+细胞的干细胞性质。
- 张宇明江黎明熊丹李庆华杨志刚
- 关键词:胎血CD34+扩增饲养层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败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感染相关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的分析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败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感染相关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感染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有无败血症及蛋白水平高低分为败血症组(n=47)、非败血症组(n=42)及非败血症低蛋白组(n=39),检测凝血功能指标与感染相关炎性指标,分析其中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败血症组患者D-二聚体(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值均显著高于非败血症组,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值显著低于非败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经抗感染治疗显效后,D-D、PT、APTT、PCT、CRP及ESR检测值均显著降低,而FIB检测值显著上升(P<0.05);PCT与APTT、D-D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PCT检测值与APTT及D-D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败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血液细菌性感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败血症患者的感染炎症水平、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均显著高于非败血症组。
- 熊丹李末娟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败血症凝血功能
- 脂多糖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对脐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探寻脐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新方法。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自制脂多糖和标准脂多糖分别加入含有脐血CD34+细胞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采用MTT测定方法分别测定脐血CD34+细胞增殖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自制脂多糖与标准脂多糖均可出现低浓度促进脐血CD34+细胞增殖,高浓度抑制其增殖的作用。最佳效应浓度分别在30U/mL及10mg/L。结论:脂多糖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增殖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 张宇明江黎明熊丹李庆华杨志刚
- 关键词:胎血干细胞脂多糖类
- 抗凝治疗对妊娠期易栓症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初步探讨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易栓症发生的相关性,并就抗凝治疗对妊娠期易栓症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采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本院妊娠期易栓症孕妇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孕妇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抗凝治疗,初步探讨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易栓症发生的相关性,并分别对孕妇妊娠结局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治疗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生长受限、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新生儿的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胎儿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给予药物治疗能够改善妊娠期易栓症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李末娟熊丹林还珠
- 关键词:抗凝治疗
- 自然杀伤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移植排斥和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英文)
- 2010年
- 背景:近几年,自然杀伤细胞与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关系备受关注。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对移植排斥、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以C57BL/6(H-2b)小鼠为供鼠、BALB/c(H-2d)小鼠为受鼠,分别在致死剂量和非致死剂量(≤7.0Gy)全身照射的预处理条件下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同时输注供鼠外周T细胞和(或)自然杀伤细胞。结果与结论:在致死剂量全身照射的移植中,输注自然杀伤细胞与不输注自然杀伤细胞的移植组比较,存活率显著增高;白细胞计数、CD19+细胞表达及骨髓CD34+细胞计数恢复快;H-2Kb+细胞的表达水平高。移植后28d,输注自然杀伤细胞组CD3+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不输注自然杀伤细胞组,60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非致死剂量全身照射的移植中,移植30d,异基因骨髓组H-2Kb+细胞表达百分率明显下降,60d已下降至移植前水平;而输注高浓度和低浓度自然杀伤细胞的两组在移植后60d仍能检测到80%以上的H-2Kb+细胞表达。提示,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同种异基因反应性自然杀伤细胞可以抑制移植排斥,提高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水平,促进造血及免疫重建并增加移植受鼠的生存率。
- 杨志刚熊丹曾耀英梁亮李庆华吴国才
-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骨髓移植全身照射
- 高纯度CD3^-CD56^+CD16^+NK细胞体外扩增技术的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本研究探索高纯度CD3-CD56+CD16+NK细胞体外扩增技术。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法(MACS)分离出高纯度的CD3-CD56+CD16+NK细胞,置于含10%人AB血清的造血干细胞培养基(SCGM)中,加入细胞因子IL-2、IL-15、SCF组成不同培养体系进行体外扩增。采用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和CCK-8试剂盒检测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等方法比较不同培养体系对NK细胞增殖前后的数量、纯度及杀伤活性的影响;并采取相同方法对IL-2的浓度与NK细胞增殖效率及杀伤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经免疫磁珠分选法所得的高纯度CD3-CD56+CD16+NK细胞扩增18天后,IL-2/IL-15/SCF组扩增倍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含细胞因子组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提高,尤其是IL-2/IL-15组和IL-2/IL-15/SCF组在效靶比10∶1时杀伤活性均高达90%以上。低、中、高浓度IL-2组扩增倍数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对K562细胞杀伤率的比较上,高浓度组明显高于低、中浓度组(p<0.05)。结论:在10%人AB血清的SCGM中加入IL-2/SCF/IL-15细胞因子组合,可使经MACS纯化的NK细胞在体外高效地活化及增殖;本培养体系中IL-2浓度较低(<1 000U/ml)时,NK细胞的扩增效率及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与IL-2的浓度高低无相关性;而高浓度的IL-2(≥1 000U/ml)可进一步激活纯化后NK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
- 熊丹杨志刚李庆华吴祖常吕俊庭
- 关键词:MACS细胞因子
- 不同刺激因子对脐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影响的比较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目前细胞因子支持的脐血体外扩增是安全性较高、最有可能运用于临床的方法之一。目的:比较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脂多糖对脐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实验,于2003-08/2004—05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10例正常脐血标本取自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及湛江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自血病抑制因子为达科为试剂公司产品,白细胞介素6为晶美试剂公司产品,脂多糖由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延平教授自制。方法:密度梯度法体外分离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磁分选器和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法提取脐血CD34+细胞。建立液体培养体系,为含体积分数为40%的胎牛血清、20g/L牛血清白蛋白、20μg/L粒巨集落刺激因子、20ug/L干细胞因子、20μg/L自细胞介素3的RPMI1640培养液。取2×10^8L^-1脐血CD34+细胞,加入配制的液体培养体系50μL,设立8组:第1组仅加入RPMI1640作为对照,第2-4组分别单独加入脂多糖、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6,第5—7组分别加入脂多糖、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两两混合液,第8组加入3种刺激因子的混合液,上述各组脂多糖、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终浓度分别为10u,mL,10μg/L,10mg/L。主要观察指标:MTT法测定不同刺激因子在液体培养体系中对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培养3d后与对照组比较,单用白血病抑制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F=3.33,P〈0.01),单用脂多糖或白细胞介素6的效果均不显著(F=-2.14,183,P〉0.05);刺激因子两两联用及3种刺激因子联用时,对脐血CD34+细胞均具有促增殖作用(F=3.54-4.06,P均〈0.01),且3种刺激因子联用时的促增殖效果尤为显著。结论:在
- 张宇明江黎明李庆华熊丹杨志刚
- 关键词:体外增殖
- 干细胞生长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心肌梗死大鼠体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被引量:6
- 2011年
- 背景:外周静脉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只有1%~5%的移植细胞能归巢到心肌梗死区域。目的:观察干细胞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3~5代细胞。建立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细胞生长因子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干细胞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3d和移植后3d单独或混合皮下注射干细胞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不注射细胞因子。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至心肌梗死组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干细胞生长因子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迁移至心肌梗死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干细胞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示,植入的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心肌特异蛋白cTnI。结果说明干细胞生长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两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至心肌梗死区域,在体内微环境的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转化为心肌样细胞。
- 吴祖常吴国才吴智明吴智明吕俊廷熊丹
- 关键词:干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心肌梗死诱导分化归巢
- 关于如何提高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相关体会被引量:8
- 2016年
- 血液内科是内科学中一门专业性强、疾病种类多、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学科。为提高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现从提高学生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认识、加强血液内科专业特色临床技能培训、强化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探讨临床实习的教学方法。
- 文瑞婷熊丹龙杰
- 关键词:血液内科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