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君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气候
  • 4篇城市
  • 4篇城市化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效应
  • 2篇夏季
  • 2篇降水
  • 2篇变暖
  • 2篇城市化效应
  • 1篇地表
  • 1篇地表特征
  • 1篇颠簸
  • 1篇洋盆
  • 1篇夜光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太平洋海温
  • 1篇太平洋年代际...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振荡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民用航空...
  • 1篇云南省气候中...

作者

  • 7篇王君
  • 3篇冯锦明
  • 3篇严中伟
  • 2篇刘伟东
  • 2篇李珍
  • 1篇徐忠峰
  • 1篇聂绩
  • 1篇贾根锁
  • 1篇王迎春
  • 1篇刘永
  • 1篇丹利
  • 1篇陈阳
  • 1篇张珊
  • 1篇孟智勇
  • 1篇黄刚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城市地表特征对京津冀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本文利用京津冀地区24个气象站的日降水资料和耦合有单层城市冠层模式(SLUCM)的中尺度数值模式 WRF 的模拟结果,研究了城市地表特征对京津冀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京津冀城市面积迅速增长的近三十年(1981~2010),该地区大部分站点的降水量都呈现减少的趋势,减少最明显的站点主要集中在京津唐城市区域,其中≥50 mm的降水量减少趋势占总降水量减少趋势的50%以上。城市扩张可能是造成京津冀降水时空格局改变的因素之一。通过对比分析控制试验与敏感性试验的模拟结果,发现城市化引起的地表特征的改变使北京、天津、唐山主要城市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都有明显减少,而城市群下风向的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则明显增加和增强,其中50 mm以上等级的降水量变化最为显著,贡献率在60%以上。城市地表特征使北京、天津和唐山地区50 mm以上等级降水量的百分比下降了6%~20%,下风向地区增加了8%。城市地表特征也影响了主要城市和城市群下风向地区降水量的日变化结构,使北京和唐山几乎所有时段的降水量都有所减少,而城市群下风向降水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白天。研究发现城市地表特征对深对流的抑制(加强)可能是造成京津冀地区降水减少(增多)的重要原因,而由于城市地表蒸发量的改变引起的潜热通量和对流有效位能的改变则可能是引起深对流变化的重要因素。
张珊黄刚王君刘永贾根锁任改莎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化降水
中国东部高空颠簸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被引量:6
2016年
本文利用1979~2014年NCEP-DOE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区域2375份航空器空中颠簸报告资料,研究中国东部区域高空颠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简称"海温异常";空间范围:5°S^5°N,120°~170°W)的关系以及产生这种关系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高空颠簸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之间存在显著时空相关关系,其原因是高空纬向风引起的垂直风切变是构成高空颠簸时空分布的主导因素。中国东部夏季高空颠簸与海温异常存在正相关关系;冬季呈现南北两个正负相关区:以30°N为界,北部区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南部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30°N急流轴附近区域无显著相关关系。海温异常影响中国高空颠簸时空分布的可能原因是海温变化引起对流层高层温度出现异常,进而影响温度的经向梯度,导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出现异常(夏季,急流轴南侧出现西风异常;冬季,急流轴北侧出现东风异常,南侧出现西风异常)。高空纬向风的变化导致纬向风的垂直梯度和经向梯度出现异常,最终影响高空颠簸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流层高层温度的异常变化可能是由与热带海温异常相关的平流层水汽变化所引起。
阿利曼王君冯锦明李秀连
关键词:西风急流
近30年城市化对北京极端温度的影响被引量:28
2013年
基于1978~2008年北京地区20站均一化逐日气温资料,评估了城市化对温度和极端温度变化的影响。与以往研究不同,此研究采用聚类分析,客观地将观测站点分为4类(城市站、近郊站、乡村站和山地站),并利用遥感夜晚灯光数据验证了分类结果的合理性。近30年来,城市化所致城市热岛增强的效应对城市站点平均气温增温趋势的贡献为10.9%(影响最大的站点该贡献达18.4%或0.12℃/10 a),对最低气温增温趋势的贡献为12.7%(影响最大的站点该贡献达20.8%或0.19℃/10 a),对温度日较差下降趋势的贡献为24%(影响最大的站点该贡献达37.4%或0.15℃/10 a)。城市化效应对城市站点最高温度影响较小,但对极端暖夜(冷夜)的增加(减少)趋势贡献为12.7%或2.07 d/10 a(29.0%或5.06 d/10 a)。
王君严中伟李珍刘伟东王迎春
关键词:城市化效应气候变暖极端温度聚类分析
2021年河南极端降水的气候变化归因:对流组织的影响
2022年
本文研究了河南“21·7”极端降水事件的气候归因.研究利用区域云解析模式模拟,对该事件采用了基于准地转单柱模拟方法的条件归因.在准地转单柱模拟中,大尺度垂直运动是由简化的准地转垂直速度方程在由动力强迫(基于观测的再分析数据)和潜热释放(基于云解析模拟)共同作用下计算得到.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区域尺度和台站尺度强降水的显著增强,分别为10~14%K^(-1)(取决于对流组织)和7~9%K^(-1).通过比较无对流组织、由地表温度异常导致的团状对流组织和由垂直风切变导致的线状对流组织这三种情况,我们进一步探讨对流组织如何影响极端降水及其气候响应.研究发现,线状对流对大尺度动力强迫更为敏感,其造成的极端降水在区域和台站尺度上都较无组织的对流更强;而团状对流较无组织的对流只稍微增强了台站尺度极端降水.由于线状对流具有更强的潜热反馈,其区域尺度极端降水气候敏感性较无组织对流大2~3%K^(-1).同时,模拟结果没有发现台站尺度极端降水气候敏感性对于对流组织的系统性依赖.
秦汉袁为王君陈阳戴攀曦Adam H.SOBEL孟智勇聂绩
关键词:极端降水全球变暖
中国东部20世纪20年代持续性夏季干旱的数值模拟及成因分析
2022年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发生了罕见的极端干旱,导致大范围粮食绝收和饥荒.许多研究表明,这次干旱发生在一个持续约11年的干旱期背景下,干旱期大约从1922年持续至1932年.本文基于气象观测资料、树轮代用资料、再分析资料、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模式结果以及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等多种工具,研究了1922~1932年持续干旱期的特征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922~1932年期间,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干旱的影响,区域平均降水连续6年呈现负距平,降水最少年份距平值超过了1.5倍标准差.综合考虑干旱影响的空间范围、持续时间和强度,此次干旱是中国东部地区在20世纪遭受的最强干旱.气候系统内部变率是造成此次干旱的主要原因.低纬地区的东风异常、偏强的季风环流以及深厚的高压异常导致了中国东部持续的干旱条件.进一步分析表明,环流异常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印度洋洋盆模(IOBM)的共同作用有关.
罗蒙冯锦明徐忠峰王君丹利
关键词:干旱区域气候模式
基于均一化观测序列评估城市化的气候效应被引量:8
2014年
介绍了从气象观测记录中分辨城市化气候效应的基本思路,通过近年一些范例性的研究成果,展示均一化气候序列对于评估城市化气候效应的重要性,讨论均一化资料所反映的"城市化效应"的内涵,总结现有有限的基于均一化气候序列的城市化效应评估结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展望进一步的研究。
严中伟王君李珍刘伟东
关键词:气候变化城市化效应
城市化气候效应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城市化的气候效应已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现实与科学意义的问题,不少科技工作者已经利用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对城市化的气候效应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从观测资料的角度介绍城市化气候效应的具体表现,然后根据城市化进程影响区域气候的三类主要途径,即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人为热释放和人为气溶胶排放,对国内外城市化气候效应的研究,特别是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综合回顾与分析。结合作者近几年所做的工作,系统总结了城市化气候效应研究的新进展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城市化气候效应的应对策略和未来研究展望。目前的城市化气候效应模拟研究结果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随着模式物理过程的改进完善和高性能计算能力的迅速提升,进行高分辨率和长时间的城市化区域气候效应集合模拟研究将成为解决这一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冯锦明王君严中伟
关键词:城市化气候效应数值模拟高分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