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作品数:24 被引量:104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交通运输工程 电子电信 更多>>
吕宋海峡Ekman输运和南海SST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在利用1950—2009年NCEP(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资料分析风场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吕宋海峡的Ekman输运,研究表明其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除了夏季外,其它季节均为由太平洋向南海输运。分析吕宋海峡Ekman输运和南海海盆表征上层热力状况的海表面温度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年内时间尺度上,两者不存在显著的同期相关,Ekman输运对SST的影响开始于一个月之后,从北部向南扩展,第二个月最为明显,并扩展至整个海盆,第三个月开始衰减,第四个月影响消失,且相关性为正;在年际尺度上,吕宋海峡Ek-man输运的异常同南海SSTA(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bnormal)的第二模态存在显著的相关联系,并且吕宋海峡Ekman输运和南海SSTA的相关关系在北部为正,南部为负。吕宋海峡Ekman输运调制南海大尺度环流,通过暖、冷平流的作用影响南海SST的变化。 黄华梅 王银霞 王强 谢健关键词:吕宋海峡 SST 相关系数 基于重处理数据的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壳速度结构 被引量:7 2020年 南海西北次海盆的深部地壳结构特征对于理解西北次海盆洋陆转换带属性及岩浆活动过程至关重要.OBS2006-2是一条平行于西北次海盆残余扩张脊的广角反射/折射地震测线,文章在原来数据基础上,增加了该测线上重新解编的2台OBS数据,展开了震相重新追踪与走时成像,获得了该测线下方地壳速度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重新处理后的深部结构模型更加可靠;(2)沿NEE测线方向沉积基底变化较大可能与扩张后期较强的岩浆活动有关,Moho面埋深变化剧烈(23.5~11.8km),地壳厚度(20.5~6.5km)表现了由陆壳(西沙地块)到洋壳(西北次海盆)的变化;(3)模型中洋陆转换带宽度为~20km,Moho面埋深由15.0km剧烈抬升变浅到11.0km,地壳底部发育有~2km厚的高速层(7.2~7.4km s-1),地壳厚度(6~10km)在COT区间减薄~4km,表现为陆壳与洋壳的迅速转变.双峰海山的样品定年数据认为其形成于~23Ma,属于海盆停止扩张后的岩浆活动,具有9km厚的洋壳,其形成机制推测为在浮力驱动减压熔融作用下岩浆沿着先存的构造薄弱带上涌形成. 王强 王强 张浩宇 赵明辉 贺恩远 袁野 张佳政关键词:海底地震仪 1992—2011年夏季南海西部离岸流区涡流相互作用特征 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利用南海海洋再分析产品REDOS(Reanalysis Data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和风场资料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从能量学角度探讨了1992—2011年夏季(6—9月)越南离岸流区域涡-流相互作用特征,并通过能量收支方程诊断评估了风应力、压力梯度、正压不稳定以及平流的相对贡献。以越南离岸流的强度作为分类标准,对1992—2011年划分为正异常年、负异常年和正常年。结果表明,在正异常年,涡动能EKE(Eddy Kinetic Energy)和涡势能EPE(Eddy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极大值主要分布在越南离岸流附近;在负异常年,EKE极大值向南北两侧分散,EPE极大值向北延伸;在正常年,EKE和EPE的极值空间分布介于正负异常之间。斜压不稳定是EPE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越南离岸流影响周围海域的速度和密度分布,是斜压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而影响EKE年际变化的因素较为复杂,压力做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风应力做功和平流做功次之,正压不稳定最小,其中正压不稳定依赖于流速大小和由风应力旋度扰动引起的上层水平流速剪切。 李晗 王强 黄科 刘钦燕 TILAK Priyadarshana 管玉平 王东晓关键词:年际变化 交替蛙跳格式在POM的应用 2011年 讨论交替蛙跳格式在二维POM的运用。这个交替蛙跳格式是在z坐标下开发的针对线性浅水波方程的一种新的高效无耗散的格式。首先通过一维问题的试验,给出了σ坐标下非线性浅水波的演化特性及其交替蛙跳格式的数值特性,证实该格式的可行性以及优于传统格式的计算效率、守恒性及稳定性。其次,针对该格式二维问题运用讨论了科氏项相应的数值处理,给出了一套完整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正压方程和POM外模的数值计算。研究表明,交替蛙跳格式具有两倍于传统蛙跳格式的计算效率,且不再需要Assenlin时间滤波,由此避开了时间滤波带来的数值衰减,具有良好的数值守恒性能。 王强 周伟东 王东晓关键词:Σ坐标 OCEAN 南海IODP 367-368钻探区深地震探测的OBS站位设计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借助于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平台,于2017年2月—6月间在南海实施第三次科学钻探(IODP 367-368航次)。海底地震仪(OBS)深地震探测和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钻探成果相结合,可以对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COT)边界及地质属性的确定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深部地质过程解释。文章基于IODP 367-368钻探提出的三种可能设想(下地壳出露、最老洋壳出露、上地幔出露),分别建立了三种初始速度模型。利用Rayinvr及Tomo2d软件,对每一种初始模型分别开展了不同OBS间距的射线追踪和走时模拟测试对比,以及模型的分辨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OBS间隔为7km比间隔为10km具有更好的射线路径与密度覆盖;对于上地幔出露模型,需要足够长的探测测线(>100km),才能有效得到30km深处信息;分辨率测试说明,OBS间距需要设置小于或等于7km时,才能有效分辨20km速度异常体(即模糊带)。 王强 赵明辉 赵明辉 张佳政 孙龙涛关键词:海底地震仪 分辨率测试 2004~2013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水文调查 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探索海上观测平台共享机制,发挥国内多方科研力量的综合优势,加强海洋现场数据的长期积累,促进海洋科学研究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考察船2004年起开始实施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观测计划.该计划以珠江河口和南海北部海洋多尺度海洋动力和环境过程为观测对象,以提高认知和预测自然与人类活动对南海近海生态系统影响的能力为目标,为南海海洋管理可持续发展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曾丽丽 王强 谢强 施平 杨磊 舒业强 陈举 隋丹丹 何云开 陈荣裕 王东晓关键词:南海北部 水文调查 航次 海洋动力 南海巴士海峡三维OBS探测的异常数据恢复 被引量:14 2018年 为了探明南海东北部马尼拉俯冲带北段的地壳结构属性,2016年4—6月,"实验2"号科考船执行基金委共享航次,在巴士海峡区域实施三维海底地震仪(OBS)深地震探测实验.实验总共投放48台国产便携式OBS,最终回收41台,放炮测线长2300km,有效放炮10800次,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但初步处理显示,新研发的25台OBS数据异常,未能识别有效震相,给后续计算模拟带来极大困难.为此,本文对异常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数据格式检查、导航放炮时间查对、相邻台站信号对比、外部时间和内部时间分析等手段,发现数据异常的原因是采样间隔发生了变化,由设置的4.0ms变为实际的4.5ms,导致内部时间出错,无法正确裁截和对齐震相.新版仪器为节能优化,调低了CPU主频,导致在较高采样率情况下,实际采样间隔比预设要长,这是造成数据异常的主要原因.通过修正采样间隔和数据重采样的方法,我们成功恢复了异常数据,获得了清晰的地震剖面.此项研究不仅挽救了宝贵的地震数据,为下一步地壳结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而且提升了国家基金委共享航次的科学意义,可为今后国产仪器的研发和使用提供重要参考. 张佳政 丘学林 赵明辉 赵明辉 游庆瑜 贺恩远关键词:海底地震仪 巴士海峡 中沙海域的广角与多道地震探测 被引量:10 2020年 由于浅滩和暗礁广布,中沙海域(环礁区)长期以来处在南海地震探测的空白区域.为了揭示该区域的地壳结构及地层-构造特征,进而全面刻画南海陆缘新生代伸展过程,我们首次在中沙及其邻近海域完成了1条广角地震测线OBS2017-2和4条多道地震测线的数据采集.对得到的海底地震仪(OBS)数据进行了格式转换、位置校正等初步处理,识别了来自地壳深部的震相并对中沙环礁地壳结构进行了正演模拟;对穿过中沙环礁的多道地震剖面进行了地层-构造解释,共划分出6套地层.OBS2017-2测线处理结果显示,其数据质量良好,深部震相清晰,且位于环礁内的台站震相延伸较长,可达100km以上.中沙环礁地壳性质为轻微减薄的坚硬大陆块体,厚度约为25km左右.多道地震剖面显示,环礁之上沉积层厚度较薄,除环礁西南部存在一条基底断裂--"排洪-美溪断裂"外,基本不存在其他构造-岩浆活动.而在环礁坡脚周缘,有广泛的岩浆侵入和喷出体的存在.中沙环礁上较薄的上地壳厚度和沉积特征指示了该区域可能在古新世时期经历的强烈暴露剥蚀作用.中沙海域最新开展的广角和多道地震探测填补了南海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的空白,为解读该区的构造-沉积演化提供了数据基础. 黎雨晗 黄海波 黄海波 丘学林 龙根元 张浩宇 龙根元 王强关键词:海底地震仪 环礁 沉积地层 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18年 受季节性反转的季风强迫、海峡水交换、地形等影响,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呈现复杂多变的形式.南海北部陆坡流、南海暖流、沿岸流及其与之相关的上升流(夏季)和下降流(冬季)系统等构成了南海北部典型的流系.本文回顾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黑潮入侵南海、季风、地形、冲淡水浮力热力效应等因素在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中的作用.指出南海北部内区海盆与陆架陆坡流的动力联系、南海暖流是否稳定存在、冬季下降流时空特征及其物质能量输运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舒业强 王强 俎婷婷关键词:南海北部 时间控制光子器件研究 徐星 王海军 王强 王平连 李绪志 顾红静 李峰 张海涛 顾明 陈立军 黑保琴 本课题作为人才引进项目获得资助。光子逻辑器件是实现光计算的重要基础部件,从分立器件向集成化的研究,从宏观特性到微观特性的研究,从器件的稳态特性向动态特性的研究,从非智能化向智能化的研究,光子逻辑器件的研究工作正一步一步地...关键词:关键词:时间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