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清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蒲松龄纪念馆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聊斋
  • 5篇聊斋志异
  • 2篇小说
  • 2篇改编
  • 2篇《聊斋志异》
  • 1篇盗贼
  • 1篇电影
  • 1篇电影频道
  • 1篇杜甫
  • 1篇心理
  • 1篇性格
  • 1篇宣传部
  • 1篇人物性格
  • 1篇赏析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心理
  • 1篇审美
  • 1篇审美心理
  • 1篇诗歌
  • 1篇史事

机构

  • 10篇蒲松龄纪念馆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淄博师范高等...

作者

  • 10篇王清平
  • 1篇丁修振
  • 1篇王光福
  • 1篇崔国良

传媒

  • 7篇蒲松龄研究
  • 2篇戏剧丛刊
  • 1篇十堰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周恩来与《仇大娘》
2007年
南开学校新剧团是中国话剧史上极少数最早改编、演出《聊斋志异》作品的剧团之一;保留了近五十位演员表及二十三场基本完整的剧照;保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我国话剧最早出版并由周恩来编纂的二十三场大型幕表剧《仇大娘》的单行本,对研究中国话剧史、周恩来早期思想和戏剧活动、《聊斋志异》对我国现代文学及戏剧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研究空间。
崔国良王清平
关键词:周恩来聊斋志异
幻化中记载史事 嘲讽里更具劝诫——《潍水狐》赏析
2012年
《潍水狐》以驴蠢然一物之状,比拟庸官。本文从幻化中记载史事、幽默诙谐的嘲讽、庸官之戒三方面赏析,以予读者同飨。
王清平
关键词:史事
从《大人行》看蒲松龄对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2021年
蒲松龄创作的诗歌《大人行》,是一首反映清代运河文化的写实性叙事诗歌。从该诗的写实叙事和以小说入诗的写作手法上看,蒲松龄受到了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本文从相同的生活窘困与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大人行》创作的历史背景、对杜甫诗歌创作的继承与创新三个方面作一阐释。
王清平
关键词:杜甫
读《聂小倩》散札被引量:3
2003年
《聂小倩》的结构形式,是采用先断后叙法,即先托出人物整体性格,然后对其进行证实,在证实过程中,又给性格以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其既丰满动人,又中规中短,成为有规则的自由运动,这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大特色。《聂小倩》的某些具体细节,在民俗、科举、社会心理等方面,也有其认识价值。《聂小倩》体现着蒲松龄的美学现点和社会价值观念。
王光福王清平
关键词:《聂小倩》古典小说情节社会心理审美心理
人物性格的列锦——《狐妾》简析
2013年
《聊斋志异》中,蒲松龄描写了众多栩栩如生的美丽狐狸的形象,留下了许多令人读之不倦的名篇佳什,如《婴宁》、《莲香》、《娇娜》、《红玉》等。《狐妾》篇在《聊斋志异》中算不上优秀之作,但其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却具有非常精美的描写手法。它通过狐妾的情媾、厨饪、报仆、惩友、诫婿、先知等情节链环,形成一道性格链,充分展示了狐妾丰富、丰满、丰盈的性格特点,以列锦般的修辞艺术,留下了一个性格独特的美狐形象。
王清平
关键词:聊斋志异列锦人物性格
《云翠仙》剧本读后
2007年
由张士信、胡莜坪编剧的五音戏《云翠仙》,是根据《聊斋志异》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新剧目。
王清平
关键词:剧本《聊斋志异》小说改编五音戏剧目
新发现的《聊斋》跋语二则被引量:1
2010年
二0O八年十月初,在到江西婺源考察学习时,接触到了汪稳生先生撰写的一篇《婺源人给(聊斋志异)写跋》的文章。后来,通过婺源县委宣传部联系到了汪稳生先生,得到了他寄发的跋语照片,但有些地方不够清楚。
刘卫东王清平
关键词:《聊斋》跋语聊斋志异宣传部
《庚娘》与《芙蓉屏》比较谈
2009年
奥运会开幕的前三天,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了《芙蓉屏》,在观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我联想到《聊斋志异》中的《庚娘》篇。而产生这个联想是因为该片讲述的是一对恩爱夫妻,在夫被盗贼逼迫投水所害,妻遭盗贼所掠之后,未亡的夫和逃出虎口的妻,由于彼此坚定的信念,最终得以团聚的故事。
王清平
关键词:《聊斋志异》电影频道奥运会联想盗贼
三个截然不同的《窦氏》戏
2011年
三个迥异的《窦氏》戏曲剧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问世,分别受着当时社会主流环境的影响。同时,各自呈现的得失的不一,也正是改编者的主体立场价值取向偏离与否所决定了的。
李希今王清平
关键词:改编
《风筝误》与《墙头记》比较谈
2007年
李渔与蒲松龄是清初著名的戏曲创作家,通过比较两人的代表作《风筝误》与《墙头记》,一方面可以了解两位文学家在戏曲创作方面的异同,加深对《聊斋俚曲》的认识;另一方面对揭示清初戏曲创作的时代风貌也有一定的意义。
王清平丁修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