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超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小麦
  • 5篇普通小麦
  • 5篇基因
  • 4篇突变体
  • 3篇性状
  • 3篇诱变
  • 3篇克隆
  • 2篇逆境
  • 2篇基因克隆
  • 1篇叠氮
  • 1篇叠氮化钠
  • 1篇新麦草
  • 1篇性状分析
  • 1篇生理
  • 1篇生理研究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突变体库
  • 1篇逆境胁迫
  • 1篇农艺

机构

  • 11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宿州职业技术...

作者

  • 11篇王超杰
  • 8篇王成社
  • 8篇谢彦周
  • 4篇李明飞
  • 4篇李倩倩
  • 3篇许喜堂
  • 3篇刘录祥
  • 3篇王怡
  • 3篇赵秋实
  • 2篇许喜棠
  • 2篇邹淑芳
  • 2篇杨佳秀
  • 2篇刘洋
  • 1篇陈新宏
  • 1篇杜丽芬
  • 1篇王根平
  • 1篇张小燕
  • 1篇王娜
  • 1篇杨群慧
  • 1篇武军

传媒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通小麦品种陕农33矮秆突变体的矮化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解普通小麦品种陕农33矮秆突变体的矮化原因,通过农艺性状调查、茎秆细胞学观察、苗期赤霉素(GA)反应试验、内源激素含量测定和矮秆基因检测,分析了陕农33的13个矮秆突变体植株生长发育、茎秆解剖特征及对GA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与野生型陕农33相比,矮秆突变体的株高都显著下降,株高的下降与节间数无关,主要是由于节间长度的缩短,其中穗下节和第四节间的降秆效应较大。经进一步细胞学观察,突变体变矮是由茎秆细胞长度减少和细胞变小共同引起的,其中细胞长度减少是主因。从苗期植株对GA3的反应看,13个矮秆突变体属于赤霉素不敏感型或弱敏感型,说明赤霉素转导途径存在问题,即矮秆突变位点可能在赤霉素转导途径上。从内源激素测定结果看,13个矮秆材料中只有1个材料的茎秆GA3含量较陕农33略降,其余均增加,而CTK含量均减少,10个材料的IAA含量增加,说明这些材料的株高下降与赤霉素等内源激素代谢变化密切相关。通过矮秆基因检测,13个矮秆突变体和陕农33均含有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Rht-D1b基因,只有两个矮化材料含有Rht-B1b,因而推测矮秆突变体可能还含有其他致矮相关的基因。
赵秋实李倩倩王超杰蒋宏宝耿皆飞杨媛刘录祥张小燕谢彦周王成社
关键词:小麦突变体矮秆性状
一个化学诱变的小麦斑点叶突变体的生理和遗传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通过EMS诱变普通小麦品系H261,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斑点叶突变体LF2010。自然条件下,该突变体在三叶期叶片基部第一片叶最先出现黄色斑点,随着植株生长从基部老叶片到上部新生叶片依次出现黄斑,最后叶片上斑点逐渐增多并扩散到全片叶、叶鞘、颖壳和麦芒。斑点部位不存在细胞死亡,斑点性状的表达受光照和温度诱导,突变体的色素含量、光合速率随着斑点的出现而显著下降。突变体的株高、有效穗数、单株产量、穗长、结实率和旗叶长等农艺性状显著下降,但是千粒重和旗叶宽却与野生型无差异。将突变体与正常绿色品系杂交,对其F1、F2和BC1代的遗传分析表明,LF2010的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杜丽芬李明飞刘录祥王超杰刘洋许喜堂邹淑芳谢彦周王成社
关键词:光合色素光合特性农艺性状
基于SNP基因芯片技术的小麦芒基因的精确定位
随着小麦基因组测序的发展,基因芯片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9K、90K、660KSNP芯片已成功应用于六倍体小麦多态性的检测.本研究采用小麦优良品系H261(长芒)与中国春(无芒)杂交的F2群体进行小麦芒基因的定位.从F2群...
赵秋实李倩倩王超杰蒋宏宝耿皆飞谢彦周王成社
关键词:小麦SNP基因芯片
普通小麦新品种陕农33未成熟胚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2015年
陕农33是2012年审定的一个高产、稳产、强筋优质的小麦优良新品种。为了解陕农33组织培养特性,以科农199、H261为对照,研究陕农33未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能力以及AgNO3、CuSO4对其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农33未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8.11%、褐化率为2.48%、再生分化率为80.23%。差异显著性分析显示:陕农33与对照科农199(诱导率99.43%、褐化率2.25%、分化率71.18%)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P<0.05)高于H261(诱导率96.24%、褐化率7.81%、分化率62.24%);说明陕农33具有较好的组织再生能力。另外,在培养基中添加4.0mg/L的AgNO3可以进一步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至99.41%、分化率至82.35%,使褐化率降至1.68%;添加2.50mg/L的CuSO4可以提高绿苗分化率至84.17%。
刘洋王根平王超杰谢彦周许喜堂王怡王成社
关键词:未成熟胚AGNO3CUSO4
小麦TaSKIP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小麦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年均总产量排全球前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均有栽培。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是我们重要的能量物质和蛋白质来源。保障小麦产量的稳定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麦的主栽区大多...
王超杰
关键词:普通小麦非生物逆境基因克隆
文献传递
基于SmartGrain软件的小麦NaN_3诱变群体籽粒性状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解小麦NaN3诱变后代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利用高通量表型分析软件SmartGrain对小麦新品种陕农33NaN3诱变群体(M3)籽粒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M3代籽粒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千粒重>密度因子>表面积>长宽比>粒宽>圆度>周长>粒长,诱变群体籽粒性状均值除长宽比外均较陕农33不同程度下降。千粒重与籽粒表面积、周长、粒长、粒宽、圆度、密度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经通径分析,7个籽粒性状对千粒重直接贡献表现为密度因子>粒宽>表面积>周长>长宽比>圆度>粒长,其中,密度因子、粒宽和表面积对千粒重有较大的正效应。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个主成分(籽粒大小和籽粒形状)累计贡献率达到94.10%,说明2个主成分已经覆盖诱变群体所有籽粒性状的主要变异信息。
王娜李明飞王超杰杨佳秀李倩倩许喜棠王怡王成社谢彦周
关键词:小麦籽粒性状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
华山新麦草3Ns染色体特异SCAR标记的开发被引量:3
2015年
为快速准确地建立小麦-华山新麦草杂交后代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采用150条10bp的随机引物R1-R150对华山新麦草、普通小麦7182、中国春及华山新麦草1Ns-7Ns全套二体附加系共10个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从中获得了华山新麦草3Ns染色体上2个特异RAPD分子标记片段FR-113和FR-125。克隆这两个片段并测序,发现其全长分别为543bp和515bp;分析序列后对其分别设计SCAR引物S-113和S-125,重新对10个材料进行SCAR分析,结果只在华山新麦草和小麦-华山新麦草3Ns二体附加系上扩增出了特异条带,由此证明已将华山新麦草3Ns染色体上获得的两个RAPD标记成功转化为稳定可靠的SCAR标记。这两个SCAR标记可用于检测小麦背景下的华山新麦草3Ns染色体,同时为小麦-华山新麦草杂交后代提供了分子鉴定依据。
苏佳妮郭静王超杰敬樊赵继新杨群慧陈新宏武军
关键词:小麦华山新麦草分子标记RAPD标记SCAR标记
叠氮化钠诱变普通小麦陕农33突变体库的构建和初步评估被引量:16
2015年
为了用叠氮化钠(NaN3)构建一个小麦突变体库,分别用浓度为0、5、10、15、20 mmol·L-1的NaN3处理普通小麦陕农33的种子,检测了各处理发芽指标和田间M1群体的生理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0mmol·L-1的NaN3是诱变普通小麦较适宜的浓度。在以10mmol·L-1的NaN3诱变普通小麦得到的M2群体中发现了322份茎、叶、穗和其他性状变异的突变体,其中204份茎秆性状突变、65份叶片性状突变、24份穗部性状突变和115份其他性状突变,突变频率分别为5.18%、1.65%、0.61%、2.92%。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估计该群体的突变密度为1/57.0kb。经M3代田间鉴定,共获得可遗传突变株系58个。本研究所构建的突变体库可为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小麦育种提供材料。
李明飞谢彦周刘录祥王超杰许喜堂邹淑芳黄树伟贺小弟王成社
关键词:普通小麦叠氮化钠
小麦逆境胁迫基因TaSKIP的克隆、定位及初步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非生物逆境是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揭示小麦抗逆胁迫响应机制,并为培育转基因抗逆种质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普通六倍体小麦中国春中克隆出TaSKIP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及基因定位,同时对TaSKIP基因在PEG6000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克隆得到3个TaSKIP基因,其中2个基因被定位于6A和6D染色体上。序列分析表明,TaSKIP-6A编码区长为1 827bp,编码608个氨基酸,TaSKIP-B和TaSKIP-6D编码区长均为1 824bp,编码60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小麦TaSKIP蛋白与水稻、玉米和大麦等禾本科植物SKIP蛋白的同源性均大于88%,而且含有相同的SKIP/SNW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结果表明,TaSKIP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表达量上调,暗示该基因在小麦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
王超杰李明飞杨佳秀许喜棠王怡谢彦周王成社
关键词:小麦胁迫克隆
小麦白斑突变体I30的生理研究及遗传定位
本研究通过叠氮化钠诱变小麦优良品种陕农 33 得到一个白斑突变体,经过连续3 代自交达到纯合并命名为I30(名称由田间编号而得)。该突变体从三叶期开始出现白斑,有些斑较大形成明显的块状坏死斑。该性状在分蘖期继续表现,越冬...
李倩倩赵秋实王超杰蒋宏宝耿皆飞谢彦周王成社
关键词:小麦突变体生理研究基因定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