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彦周

作品数:32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小麦
  • 10篇基因
  • 8篇性状
  • 6篇突变体
  • 6篇小麦品种
  • 5篇农艺
  • 5篇农艺性
  • 5篇农艺性状
  • 5篇普通小麦
  • 4篇诱变
  • 3篇选育
  • 3篇麦区
  • 3篇抗性
  • 3篇基因定位
  • 2篇性状分析
  • 2篇锈病
  • 2篇育种
  • 2篇栽培
  • 2篇条锈病
  • 2篇突变

机构

  • 3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焦作市农林科...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镇平县农业技...

作者

  • 32篇谢彦周
  • 25篇王成社
  • 11篇刘录祥
  • 8篇王超杰
  • 6篇许喜堂
  • 6篇王娜
  • 6篇李倩倩
  • 5篇许喜棠
  • 5篇张小燕
  • 5篇李玉鹏
  • 4篇王怡
  • 4篇李明飞
  • 4篇杨佳秀
  • 4篇赵秋实
  • 3篇杨辉
  • 3篇邹淑芳
  • 3篇张震
  • 2篇高欣
  • 2篇杜丽芬
  • 2篇李学军

传媒

  • 15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种子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作物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种子法规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4
2013年
种子产业的发展,要求种子专业人才要具备综合知识结构,要掌握种子科学技术和理论的专业知识。《种子法规与管理》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主观专业课程。本文本着培养学生熟悉掌握种子法规及行政管理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角度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李晓燕谢彦周海江波高翔闵东红
关键词:教学方法
利用SSR标记和SNP芯片对小麦EMS突变体进行真实性鉴定被引量:6
2019年
为鉴定EMS突变的真实性,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和90 K SNP芯片对小麦品系H261及其EMS突变体进行检测。SSR检测结果表明,H261与LF2010和LF2099的差异SSR标记为0个,但与LF2100的差异SSR标记为10个,多态性比例为47.62%。SNP芯片分析结果表明,H261与LF2010和LF2099之间的差异位点分别为66和12个,分别占总数的0.080 9%和0.014 7%,2个突变体与H261的纯合差异SNP数目均为0;而H261与LF2100之间的差异位点为2 846个,占总数的3.487 9%,二者之间纯合差异SNP为784,占总数的0.960 8%。综上所述,LF2010和LF2099突变体与亲本H261的遗传背景高度一致,是H261经过EMS诱变的后代,而LF2100是天然异交或机械混杂产生的假突变体。本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发挥小麦突变体在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耿皆飞王娜蒋宏宝刘录祥许喜堂魏红升王成社谢彦周
关键词:普通小麦SSR标记突变体
小麦新品种陕农33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9年
陕农33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优质强筋、综合抗性突出、成熟黄亮等特点。2012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年通过河南省引种备案,2018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该品种适宜在关中灌区、黄淮麦区及其相同生态地区种植。
谢彦周魏红升许喜棠张小燕刘录祥王成社
关键词:小麦选育栽培技术
2种物候型小麦品种晚播后产量性状、品质分析及优化栽培被引量:7
2020年
探究不同物候型小麦品种晚播后产量性状变化及品质差异,并优化栽培播期。在同一播量下晚播,以生殖物候极稳定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小偃81和生殖物候极不稳定的中筋品种西农1376为材料,研究晚播后产量性状及品质指标变化,并以基因环境互作分析软件对品质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播期与抽穗期极显著正相关,西农1376产量与播期及抽穗期极显著负相关,小偃81产量与播期极显著负相关,西农1376千粒质量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小偃81播期及抽穗期与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关。吸水率、最大拉伸阻力、容重和延伸性都表现较小的变异;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拉伸面积与沉降值都有一定的变异;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变异系数均较大,小偃81分别为9.21%、8.95%,西农1376分别为19.80%、19.63%。品种审定中品质六大指标的优化以稳定时间最易,蛋白质含量、拉伸面积及湿面筋含量次之,以吸水率及最大拉伸阻力最难。软件分析发现,适当晚播能够优化品质综合指标,小偃81最佳优质播期是T0~T2,西农1376最佳优质播期是T3。选育生殖物候稳定的优质品种、适当晚播是优质栽培的一种策略。
简俊涛张震张震魏红升李玉鹏杨玲谢彦周王成社
关键词:晚播产量性状优化栽培
小麦旗叶黄化转绿突变体的生理分析及细胞学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机理的理想材料。该研究以小麦旗叶黄化转绿突变体LF2090及其野生型H_261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和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在旗叶黄化期叶绿素b含量显著降低,叶绿体结构基本正常,光合速率无显著变化;在旗叶转绿期,突变体叶绿素b相对含量提高,但各色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叶绿体内基粒大部分消失,细胞间CO_2浓度及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叶绿素a与叶绿素b间的比例变化导致突变体旗叶叶片颜色发生由黄转绿的变化;突变体LF2090旗叶气孔部分关闭是该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和农艺性状较差的主要原因,同时色素含量降低导致叶绿体结构的改变也影响着旗叶的光合效率。
杨佳秀杜丽芬刘录祥谢彦周王成社
关键词:小麦旗叶光合色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
小麦KUP/HAK/K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系统进化和表达模式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为深入发掘小麦KUP/HAK/KT基因的功能,利用小麦最新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小麦KUP/HAK/KT基因家族进行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并对其系统进化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在小麦中鉴定到98个KUP/HAK/KT基因,根据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可将其分为ClusterⅠ、ClusterⅡ、ClusterⅢ和ClusterⅣ4个进化簇,不同进化簇具有特异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小麦21条染色体上均含有KUP/HAK/KT基因,每条染色体上有2~9个KUP/HAK/KT基因。通过对小麦KUP/HAK/KT基因复制事件的分析发现小麦KUP/HAK/KT基因共产生92个基因复制。此外,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小麦KUP/HAK/KT基因在逆境胁迫下存在差异表达,多个胁迫响应相关的KUP/HAK/KT基因被鉴定到,为小麦KUP/HAK/KT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吴胜男杨媛李英壮王娜谢彦周简俊涛杨辉王成社
关键词:小麦系统进化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小麦ALAD基因的鉴定和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5-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δ-aminoaevulinic acid dehydratase,ALAD)是生物体所有四吡咯化合物生物合成所必需的酶。为了给ALAD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根据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的ALAD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普通小麦ALAD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小麦有6个ALAD基因,其中TaALAD-A1、TaALAD-B1和TaALAD-D1基因位于第七同源群染色体长臂,而TaALAD-A2、TaALAD-B2和TaALAD-D2基因位于第六同源群染色体短臂。6个ALAD基因均含有保守的ALAD结构域,但系统发育分析中可分为2组。转录组数据表达分析结果显示,TaALAD-1基因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TaALAD-2,但两者在叶片中的表达量均最高。干旱胁迫对小麦TaALAD-1和TaALAD-2的表达几乎无影响;TaALAD-1的表达量在热胁迫1h下调,而在热胁迫6h时上调;热胁迫1h和6h对TaALAD-2的表达几乎无影响。通过小麦TILLING数据库分析,6个TaALAD基因都找到了数量不同的突变位点,其中一些突变位点为起始位点突变、无义突变、转录终止位点突变和剪切位点突变,可能影响该基因的功能。
蒋宏宝王娜简俊涛张震许喜棠张小燕魏红升王成社谢彦周
关键词:普通小麦
陕西关中麦区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演变被引量:10
2018年
为了探寻进一步提高陕西小麦育种产量水平的途径,以关中地区1942-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33.3万hm^2的代表性品种为对象,对其株高、产量、穗数、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自1942年以来选育的小麦品种产量水平逐渐提高,产量从1 875kg·hm^(-2)上升到8 250kg·hm^(-2),增加了3.40倍;每公顷穗数从390万提高到645万,增加了0.65倍;穗粒重从0.95g提高到1.40g,增加了0.47倍;穗粒数的波动比较大,趋势不明显;千粒重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株高从130cm降低到78cm,下降了40%。因此,建议陕西小麦未来高产育种应在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以通过提升单穗生产力来实现增产。
王成社刘录祥谢彦周许喜堂魏红升张小燕
关键词:小麦育种产量及其构成
基于SmartGrain软件的小麦NaN_3诱变群体籽粒性状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解小麦NaN3诱变后代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利用高通量表型分析软件SmartGrain对小麦新品种陕农33NaN3诱变群体(M3)籽粒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M3代籽粒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千粒重>密度因子>表面积>长宽比>粒宽>圆度>周长>粒长,诱变群体籽粒性状均值除长宽比外均较陕农33不同程度下降。千粒重与籽粒表面积、周长、粒长、粒宽、圆度、密度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经通径分析,7个籽粒性状对千粒重直接贡献表现为密度因子>粒宽>表面积>周长>长宽比>圆度>粒长,其中,密度因子、粒宽和表面积对千粒重有较大的正效应。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个主成分(籽粒大小和籽粒形状)累计贡献率达到94.10%,说明2个主成分已经覆盖诱变群体所有籽粒性状的主要变异信息。
王娜李明飞王超杰杨佳秀李倩倩许喜棠王怡王成社谢彦周
关键词:小麦籽粒性状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
小麦新品种陕农33的遗传构成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为解析小麦新品种陕农33的遗传构成,利用小麦55K芯片检测到的53063个SNP标记分析双亲陕农981和新麦18对陕农33的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陕农33与亲本陕农981和新麦18 SNP标记的一致性分别为52.72%和46.38%,陕农981对陕农33的贡献略大于新麦18;从染色体水平看,新麦18对陕农33的贡献率超过50%的染色体有2A、5A、7A、3B、4B、2D、3D、4D和6D,而陕农981在除此之外的12条染色体的遗传贡献率均大于50%;在遗传距离大于5 cM的染色体区段中,陕农33来源于陕农981和新麦18的染色体区段分别有18个和19个,其中,在6B染色体上来源于陕农981的染色体区段最多(4个),在7A染色体上来源于新麦18的区段最多(6个);陕农33有154个不同于双亲的特异位点,分布在21条染色体上,其中,在1B、2B、2D、4A、4D和6A染色体上,共发现11个与农艺和品质性状有关的QTL,3个来源于新麦18,8个来源于陕农981。
吴胜男李英壮王娜刘录祥谢彦周王成社
关键词:SNP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